多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患者的诊断研究
2019-11-07卢庆喜
卢庆喜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平江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肋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胸部损伤类型之一,造成肋骨骨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交通事故、高空坠落、重力撞击等导致,多见于复合型损伤,病情较为危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意识越来越高。在对肋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正确对骨折进行诊断是关键因素[1]。临床上治疗肋骨骨折多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术(DR)检测,但该检查方式在肋骨骨折诊断中仍存在一些漏洞。而多层螺旋CT检测技术为该疾病诊断提供了有效的依据。我院以40名肋骨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多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患者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40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肋骨骨折的诊断标准。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实验1组(n=20),最小年龄29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45.93±5.14)岁,男12例,女8例;实验2组(n=20),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88岁,平均年龄(45.94±5.16)岁,男11例,女9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本次研究均经家属同意配合。
1.2 方法
实验1组:给予数字化X线摄影术(DR)检测方法,检查前要叮嘱患者检查的要点以及注意事项,检查结束后,用PACS系统处理所获得的影像学资料。
实验2组: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测技术。患者采取仰卧位,告知患者将双手置于头部,让头部先进,检查的区域从肺尖位置扫描到双侧肋骨结束,检查参数按如下设置:管电压设置为130kV、管电流175mA、层厚为1mm、重建层厚为5mm,螺距为0.6。在获取到影像学资料后,将该患者影像学资料发送到西门子VC20B工作站完成其影像学处理,并使用三维重建技术以及曲面多平面重建技术、薄层重建技术等将影像学资料进行重建,并评价肋骨骨折患者的情况[2]。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肋骨骨折检出率以及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的数据用SPSS17.0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型指标以例(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情况。
结果显示,实验2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测技术,肋骨骨折检出率高于实验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肋骨骨折患者检出情况对比[n(%)]
2.2 比较两组肋骨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情况
结果显示,40例肋骨骨折患者经过追踪随访证实,其中单发骨折14例,占35%,多发肋骨骨折有26例,占65%。其中肋骨骨折出现98处,1-3肋有16处,占16.32%(16/98);4-10肋有58处,占59.18%(58/98);11-12肋有24处,占24.50%(24/98)。与追踪结果相比较,用数字化X线摄影术(DR)检测方法进行肋骨骨折诊断有84处,占85.71%,使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测技术进行肋骨骨折诊断有95处,占96.93%,χ2为7.7936,P=0.0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肋骨骨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作为临床常见的胸部损伤类型之一,其外力作用点不同肋骨骨折的类型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单发性肋骨骨折、多发性肋骨骨折。多发性肋骨骨折很容易造成患者发生连枷胸,典型症状为反常呼吸运动,使患者的呼吸与循环功能发生异常,还会提高合并胸内脏器损伤患者的死亡风险[3]。
在临床对胸部骨折的诊断中,常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术(DR)检测方法,但由于肋骨骨折属于隐匿性骨折,受到患者骨折位置等因素,常出现漏诊的现象,影响了实际的诊断准确率。相关研究指出,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测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以及诊断准确率。我院通过对两组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1组与实验2组,分别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术(DR)检测方法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测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结果表明,实验1组的患者肋骨骨折检出率以及诊断准确率均高于实验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患者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更显著,值得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