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微血管成像显示肝局灶性病变微血管血流信号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9-11-07欧阳丽嫦杨俊威赖依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2期
关键词:性病变免疫性微血管

欧阳丽嫦,杨俊威,赖依珍

(惠东县人民医院 广东 惠州 516300)

肝局灶性病变指的是肝脏发生恶性病变或良性病变,在我国肝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数良性病变患者发展成恶性病变,因此,早期诊断肝脏病变对于肝局灶性病变患者预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1]。临床诊断肝局灶性病变方法有很多,如常规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超声诊断等,超声检查具备操作简便等诸多优势临床中受到广泛应用。然而对于肝病病变诊断难度高,超声诊断准效果较差。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可准确显示血流信号及供血情况,进而准确对病变情况与类型进行判定[2]。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158个病灶实施超声诊断与超声微血管成像诊断,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经MRI与实验室检查诊断出158个病灶。其中男43例,女33例,年龄33~73岁,平均年龄(64.48±7.32)岁。所有患者知晓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有肝脏肿瘤病史,疑似恶性病变;经其他影像学诊断有肝脏病灶,需再次明确诊断;无心、肝、肾等脏器实质性病变。排除标准:肝脏转移恶性肿瘤;单发大肝癌;无法配合研究。

1.2 方法

先实施常规超声检查,应用东芝Aplio400超声诊断仪,检查前12h嘱咐患者禁食,设置探头频率6.5MHz,全面探查患者肝脏与周围组织,确定病灶范围、病灶大小等,借助超声成像技术与强度曲线分析数据,检查时间约10min。

取患者仰卧位,实施超声微血管成像检查,充分暴露肝脏部分,选取适宜检查位置,对超声探测仪相关参数进行调整,保证成像清晰。准确探查肝脏及周围组织。先全面扫描肝脏,搜集病灶范围、微血管信号、回声及直径等信息,将较大病灶数量记录,20min后再次扫描较大病灶,应用固定探头检查,依据患者情况对探照模式与参数进行设定,对患者肝脏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观察15min,借助超声成像技术与强度曲线分析检测数据,详细记录病灶大小、疾病类型、检查免疫性、特异性、准确性及峰值强度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病灶性质、病灶大小,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检出率、免疫性、特异性。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检出情况对比分析

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病灶直径分别为低于10mm、11~30mm及超过30mm,超声微血管成像检查检出率为96.20%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72.79%,有统计学差异,P<0.05(χ2=162.024,P=0.001),见表。

表 两种检查方法检出情况对比分析

2.2 两种检查方法检查免疫性、特异性对比分析

经MRI与实验室检查,共诊断出158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88个,70个恶性病灶。超声微血管成像共诊断出152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81个,71个恶性病灶,常规超声检查工诊断出115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62个,恶性病灶63个。超声微血管成像免疫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5.57%、74.68%,常规超声检查免疫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5.21%、68.70%,超声微血管成像免疫性、特异性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查,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我国感染肝炎病毒人数逐渐增加,遗传因素、病毒感染是引发肝脏疾病的主要因素[3]。另外,不良生活习惯、生气及长期吸烟等也会造成肝脏损伤,肝脏的主要作用是清除毒素,若毒素量过大后增加了肝脏符合,进而使其受到损伤,给机体造成不同程度损伤[4]。因此,对于肝炎疾病患者要实现早诊断、早治疗。

早期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区分恶性病变与良性便便对于患者转归预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5]。早期肝癌患者无显著性症状,待中晚期出现腹胀、黄疸、肝痛及黄疸等症状,这时肝功能受到严重损伤,增加了治疗难度。肝脏门静脉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肝脏所需血流,肝动脉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肝脏所需血样。正常人肝脏血流丰富且血流量大。一旦受到损伤后,肝脏血管结构出现改变,因此,临床诊断时,以血流信号为指标检查患者肝脏损伤程度、病灶大小及范围等。常规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的常用方法,经过临床实践研究表明,诊断困难的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较低[6]。本研究应用超声检查,结果发现其检出率为72.79%,与临床实践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对微血管信号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在常规超声诊断的基础上再次检查较大病灶,可清晰显示视野。研究中设置探测器低机械指数,可有效对血管信号信息进行搜集,借助超声成像技术与强度曲线分析各项数据。结果表明超声微血管成像检查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查。且检超声微血管成像免疫性、特异性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查,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经超声微血管成像检查,可减少误诊率及漏诊率。

综上所述,与常规超声检查肝局灶性病变微血管血流信号相比,超微血管成像检出率高,可多肝局灶性病变大小、数量、类型等准确诊断,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猜你喜欢

性病变免疫性微血管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4型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