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材插图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11-06沈月萍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沈月萍

【摘 要】部编版一年级教材中的插图,形象独特、视角鲜明、水墨画风,优雅而大气,明朗而别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一线教师需要认真揣摩编者精心绘制的用意,探寻其在教材中能发挥的功效,在教学中巧妙运用从而体现出插图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再现画面;走近内心;模拟情境;契合规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24-0174-01

一、契合认知规律,运用教材插图轻松突破识字

教师借助插图中独特而鲜明的形象,创设出鲜活而生动的可感语境,让要学习的生字不断地具象化、形象化,引领学生运用他们擅长的形象思维轻松地识字。以部编版一上的《青蛙写诗》这篇课文为例,教材中的插图与文本的内容相得益彰,将文本所要传递的情境完整地传递给了学生,教师需要借助巧妙地方式将画面运用语言转化为学习的情境,可以高效而轻松地突破识字任务。教师可设置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快看!这里有一个美丽的池塘,里面一只青蛙正在大声叫喊着,它准备要写诗啦!紧接着,教师出示了“呱、写、诗”等字,引领学生在深入朗读中进行体验。“你们看看,这只青蛙在写诗时,都有哪些伙伴过来帮忙啦?”学生纷纷从课文中提炼出相应的动物,教师趁机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顺势对蝌蚪、水泡等生词的进行教学,使学生逐步明确这些生字形旁都与他们自身的特点息息相关,从而在观察插图的过程中,明确了字音、认清了字形、理解了字义。

二、模拟认知情境,运用教材插图强化拼音教学

拼音是学生进行自主识字的重要“拐杖”,教师可以尝试将这些插图串联起来,现场构建出一个个新奇有趣的童话故事,将汉语拼音的学习完全浸润在一个故事之中。以学习《j q x》为例,教材为学生呈现了这样的插图:一棵大树下,小桌子上摆放着几个大西瓜,一只大公鸡正带领孩子们来回穿梭,一个小朋友手拿着几气球正在玩耍……教师可以先从这一插图入手,为学生呈现富有节奏的韵律语言:小院里,大树下,小孩子玩气球,切西瓜,母鸡追蝴蝶。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又为学生创编了这样的故事:在一个幽静的小院落里,长着一棵大树,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只母鸡正在追着蝴蝶,一个小朋友也玩起了放气球的小游戏……与此同时,教师结合具体的语境及时地出示:母鸡母鸡j j j,气球气球q q q,西瓜西瓜x x x,让学生在基本语境之中习得了三个声母的发音方法。在掌握了发音方法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再次吸引到插图中,从而观察出图形与字母写法上的相通之处,为动笔书写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走进人物内心,运用教材插图学会感情朗读

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相对较少,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帮助学生迅速走进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后续深入洞察文本内涵奠定基础。以教学《小壁虎找尾巴》这篇课文为例,教师为学生出示了小壁虎跟小鱼姐姐借尾巴的插图,并相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了什么地方?又看到了什么?在明确遇到了小鱼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思考:小魚没有了尾巴,小壁虎会怎样向小鱼借尾巴呢?教师随后可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引领学生进入图片中的情境,练习朗读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对话。由于有了鲜活图片的支撑,很多学生仿佛就把自己当成了文本中的小壁虎,朗读也自然入情入境了。实现有感情朗读方法的巧妙转移,起到了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四、再现文本画面,运用教材插图组织练习有效说话

部编版一年级教材中,编者精心绘制的插图,就是为学生“好说话”和“说好话”铺垫了认知性的基础,只要巧妙地顺应着插图的认知情境延展开来,学生便能够说得好、说得畅。

如部编版一年级中《小公鸡和小鸭子》这篇课文其实就是通过小公鸡和小鸭子互帮互助的故事,讲述了每个动物都有每个动物特点的道理。除了进行语言描述之外,教师还可以绘制一幅小公鸡在草地里为小鸭子寻找虫子的场景,将两人之间相互帮助的画面活灵活现地体现出来。教师可以运用这幅插图,引领学生说说它们是如何帮助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拓展性补充: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生活特点?相机出示这样的填空题:我知道……它喜欢……生活在……部编版低年级教材中类似于这种情节有趣的故事、插图生动的课文,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部编版一年级教材中的插图,非常关注情境的展现,教师需要将其与文本内容整合起来,在彰显插图效能的作用下创设语境、运用语境,积极培养学生观察、审美的意识,使教材中的插图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因子,促进学生核心能力地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