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019-11-06韦兴敬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现状阅读教学

韦兴敬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从小到大都在阅读,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开拓眼界,获取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因此,阅读教学理应受到语文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面临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24-0051-02

阅读是学生从小就接触的学习活动,是每位学生都应当具备的重要的语文能力[1]。大量的阅读能够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对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通过作者对本校中学生阅读学习现状的搜集和了解,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总结,发现现今的语文教学中存在个别问题,中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面临的困扰,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成为难题。

(一)灌输式教学,缺少阅读习惯

当前,部分初中老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上往往是实行“填鸭式”“灌输式”等教学方法,一节课基本都是以教师的讲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全程主导着课堂,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阅读学习。有的时候甚至是教师“以讲代替阅读”,为了节省时间,将阅读环节直接省略,直接由教师来讲解文章,没有学生阅读和解析的过程,这样就减少了学生阅读的机会和时间。这一现象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相违背的,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会使得学生厌倦学习。

(二)勤做习题,代替阅读

阅读的重要性在不断地提升,教师往往会利用新的方式来强化阅读,就是做阅读习题。程序化教学,用练习替代阅读,容易导致课堂沉闷。语文试卷中的主观题往往都是以阅读的形式存在的,给学生一篇古文、文言文或者现代文,让学生快速阅读,然后实时训练。

而做题和训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做习题是有一套专门的做题思路,拿到一篇文章,教师一般是根据“介绍作者介绍文本创作的背景字词解析概括段落总结中心思想写作手段”等套路进行,没有给学生时间进行独立思考,教学过程完全程序化,学生的课上阅读仅仅局限在做阅读题,致使课堂沉闷,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习语文的热情。导致学生缺乏阅读能力,体会不到阅读的快乐,无法抓住阅读的要领。

(三)教学方法有待优化

部分教师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只一味地精细讲解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点重要性,忽视了教学方法上也要实现创新。学生在遇到篇幅较大的文章时,会有抵触和犯难的现象,这个时候教师应该逐段分析,把重点内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重点标注,让学生根据这一段的重点去学到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采用合作教学的方法,实行小组合作,强化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多渠道创设情境,尽可能活跃课堂,以此提高教学效果[1]。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所以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文本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以多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多呈现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简短的文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参与度,这样才能让学生多一些思考,才能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只需起引导作用,向学生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文本阅读的分析,在阅读的时候谈谈自己的感想,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独立的思考,并且在分析之后与同学、老师一起分享阅读的感悟,这样还能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地指导学生阅读,逐层逐段的分析重难字、描写手法、叙事手法和文章结构,以及深入思考作者的感情和情感升華,研究一下每位同学在读完文章后会有如何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更好的进入课堂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创新教学手段和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应适应新型的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教学意识,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采用情境导入、小组合作学习等有效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形式。但无论运哪用种教学手段,都应避免形式主义和华而不实的现象。如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应有效地分组,并且安排好每个小组和小组不同成员的具体任务,确立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设计有价值的讨论主题,避免讨论过程中出现“分化”现象。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更新先进的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技术多给学生展示一些视频、图画和音乐,让学生在多种艺术感染下进入学习状态,爱上学习、爱上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阅读感兴趣了,才会更加喜爱语文课,更愿意广泛阅读。如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完课文的时候,能够利用课文所学知识或者阅读中积累的美文美段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并取得优异成绩之后,那么会更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确阅读的重要性,也提升写作技巧与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功效。

(三)教师积极引导,树立良好阅读理念

教师应积极引导,采取措施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并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①找一个固定时间,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阅读,给学生树立榜样。②在清晨创建读书环节,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增强对课文的把握和理解,同时强化学生的说话能力,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乐趣。③创办读书角,让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能够读到更多的书目,这样能拓宽学生的读书范围,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储备量。④在阅读过程中,给学生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样既提升阅读能力,也提高阅读效率。⑤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选择书目进行阅读,明白什么时候该略读,什么时候该精读;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交流”,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提升学生的读书品味和鉴赏能力。

三、结束语

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初中阶段遇到的重要问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积极去面对和解决,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以便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做一个有素质、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恩芝,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现状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