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解决农民贫困的路径探析
2019-11-06魏召云
魏召云
[摘 要]农民的贫困问题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党的十九大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到2020年实现我国贫困县全部摘帽,就要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国家、社会、个人都是打赢农民脱贫攻坚战不可忽视的力量。国家可以为农民提供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可以给农民提供技术、资金帮扶,农民作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更能够找到解决贫困的良方。
[关键词]解决贫困;政府;社会组织;农民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1 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农民脱贫提供制度空间
1.1 加强基层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民脱贫中的作用
要实现农民脱贫攻坚这个大工程,就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我国当前的脱贫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指出,“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特别是要下决心解决软弱涣散基层班子的问题,发挥好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农民群众积极从事农业生产。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选人用人制度,落实好大学生村官制度,为农村工作选拔和培养人才,使农村各项工作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顺利进行,使农民群众早日脱贫。
1.2 完善土地经营制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要保证农民有足够的粮食,就要将有限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土地是农业生产的第一要素,但贫苦农民普遍患有土地饥饿症”。我国现在实行土地承包的“三权”分置制度,把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赋予农民,这充分保障农民使用土地的权利。“要保证农业基础地位稳固,在现有土地经营制度不变的基础上,应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各地政府要致力于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粮食主产区的高标准農田规划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粮食产量。政府只有保障农民有土地、有粮食,才能真正藏富于民。
1.3 稳定物价,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增长机制
要使农民真正依靠农业富裕起来,就要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机制,制定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标准,建立农产品差价补贴制度,在充分考虑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综合考虑农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是否合理,给予农民相应的财政补贴,以提高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此外,政府要将生活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使农产品在价格上占优势,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1.4 将农业生产与工业发展结合起来,以工业带动农业
以工业的发展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能够为当地农民创收。“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很大程度上要靠农村外部条件的改善,要让农民在耕地以外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新空间。”这里的“在耕地以外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新空间”并不是让农民完全脱离农业,而是为农业找到新的发展途径。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可以将工业与农业结合起来,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实现工业和农业的共同发展。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招商引资,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引进一些工业企业,以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工业与农业协同发展还要与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进程相起来,以更好地解决农民贫困的问题。
2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农民脱贫中的作用
2.1 社会组织可以为农民提供生产技能培训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只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才能切实帮助农民脱贫。从我国当前现状来看,一般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为不了解农业技术,加之在从事农业生产时缺乏创新意识,从而不敢尝试新技术,这也是我国小农经济难以发展的原因。在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方面,社会组织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社会组织可以为农民提供生产指导,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农民,指导农民运用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向着专业化、技术化的方向发展。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社会组织如民办农业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可以向农村地区输送技术和人才,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做贡献。
2.2 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合理化的扶贫项目
近年来社会组织开展的扶贫项目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国家鼓励社会组织通过购买政府服务等方式实现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帮扶,支持社会组织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到精准扶贫中来。社会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项目,既可以提高扶贫的效率和效果,又能够提升自身影响力。在开展扶贫项目时,要使农民真正掌握脱贫的方法,不仅能解决农民眼前的问题,还要切实解决农民的长期贫困。扶贫项目要坚持绿色、生态的理念,寻求项目的生态意义。在扶贫时要注意宣传博爱、慈善、公益的观念,还要注重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这样不仅会使农民乐于接受社会组织的帮助,有利于扶贫工作的进行,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3 依靠农民自身,找到致富的途径
3.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收入的有限性,也就是说单靠小规模的土地经营难以走上富裕的道路,甚至难以养活全家。”长期以来的小农经济把我国的农民绑在了小块的土地上,耕种起来既费时又费力,还难以得到经济效益。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农村的人力、物力,建立专业化的生产队伍,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地整合农业生产资料,在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民要积极有序地参与到农民生产合作社中来,运用集体的力量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农民个人也要不断学习,运用科技的力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产品产量。
3.2 通过互联网+,将农产品推向市场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民可以依靠互联网,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传统的农产品的销售方式使得农民处于被动的地位,农产品销售成本高。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将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可以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降低销售成本。农民要实现农产品的线上销售,首先,要用科学化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产量,生产出绿色健康的产品。其次,要改变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为农产品做宣传,建立农产品信息交易平台,也可借助电商平台将农产品推广出去。此外,农民还要抓住网络时代信息沟通即时性、便捷性等特点,及时地与消费者交流,了解消费者的产品需求,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制定生产方案。
3.3 依靠地缘优势,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能够赋予农村经济活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发展副业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给自己带来可观的收入,这也是农民自主创业的一种形式。有些山村风景秀丽、景色宜人,适宜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其中,经过合理的规划开发,建立度假村等休闲娱乐项目。一些地区可以深度挖掘当地的农业历史记忆,传承保护当地的农业文化遗产,打造当地的农业品牌,推广地方农产品。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将具有民族风情的手工艺品推向市场,这既可以传承民族文化,又可以带来财富。实践证明,农民是自己的主人,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从而富裕起来。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 李金铮.近代华北农民生活的贫困及其成因——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中心[J].城市史研究,2002(02).
[3] 刘铮,李先.农业比重下降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4] 温铁军.“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两个基本矛盾.[J].群言,2006(06).
[5] 唐克军.农民致富需要合理的制度空间——与刘吉先生商榷[J].探索与争鸣,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