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2019-11-06姜庆伟

职业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陕西省创新发展高职院校

姜庆伟

摘要:在国家创新发展高职教育和陕西省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建设“一流高职、一流专业”的背景下,陕西省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指导陕西省高职院校面对存在的问题,立足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与需求,合理明确办学定位、确定发展规划,优化专业布局,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内部治理、质量保证和人才贯通培养等方面深化综合改革,实现错位发展、凸显特色,是当前陕西省高职教育创新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陕西省;高职院校;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9-0016-05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提出,陕西作为高等教育大省和全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在建设西部强省的背景下,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关键作用不容忽视[1]。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职教育和陕西省贯彻追赶超越要求、推进高教综合改革及建设“四个一流”的形势下,陕西省高职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满足产业调整升级、提高整体实力?实施高职院校创新发展已成为必然。

一、陕西省高职教育发展现状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陕西省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38所,全日制招生人数约12.83万人,在校生约39.36万人,早已成为陕西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特别是经历了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几年,陕西省高职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第一,以推进示范性院校建设带动全省职教发展。陕西省先后有6所高职院校跻身国家示范、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占院校总数的16%;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12所,经过示范建设,有效带动了其他高职院校更好地从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出发,培养更加符合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第二,以探索职教集团化办学助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全省已建成行业性与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25个,吸纳中高职院校、行业协会、企业及科研机构1 124个,陕西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被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形成了一批校企融合的典型案例和经验作法,为进一步推进职业院校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加装了助推器。

第三,以开展基础能力提升工程促进办学核心指标攀升。通过优化专业布局和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建成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23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提升产业服务发展能力建设项目专业36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项目42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主持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第四,以加大培养与引进力度促使师资队伍不断优化。为进一步加快建设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陕西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与教学能力提高计划,“十二五”以来,全省共培训专业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近2 000名,并通过不断提高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具有职教特色的师资队伍正在形成。

第五,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针对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修订完善人才培养规格标准;引入行业标准,修订完善专业建设标准;引入企业核心技术,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引入行业企业专家,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引入企业深入参与办学和教学,建立校企多层次合作机制,校企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近三年,特别是在教学成果奖和学生技能大赛方面,陕西在全国的排位从25位跃升至13位。

第六,以推行“一章八制”不断完善院校内部治理结构。通过宏观指导全省高职院校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推动职业院校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管理服务机制、章程为核心的自主管理机制、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指导高职院校积极构建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与治理体系,完善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工作机制,实现行政、学术与民主管理的有效耦合,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与效能。

第七,以持续加大政策保障不断增强高职发展后劲。近年来,陕西省逐年增加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为高职院校后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是统筹制定了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标准,省属公办高职院校生均经费从2011年的7 000元提高到12 000元;二是通过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骨干教师培训、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不断加大专项经费投入,高职院校办学条件、专业实力、师资队伍水平等重点领域得到明显提升,极大地增强了发展后劲。

二、陕西省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有关调研分析表明,我省高职教育综合实力目前仍处于全国中游水平,個别高职院校仍还处于改善条件和内涵发展的任务叠加期。陕西要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必须改变本科与高职“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情况,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发展、持续发力。

第一,内涵发展与规模扩张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规模快速扩张而显现的办学资源分布不合理。一是在校生规模大的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和专任教师数量存在不足;二是存在部分专业教学资源与配置过剩的问题。与此同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等内涵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等诸多方面进展并不明显,与其办学规模不相适应。

第二,专业发展不均衡,特色专业优势发挥不明显。表现在专业设置迎合生源市场和学生报考需求,专业设置趋同,专业同质化。招生形势好的专业与其他专业建设与发展不均衡,如不少地市高职院校的个别专业学生数高达60%。以特色优势专业为龙头、核心主干专业为支撑、相关辐射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尚未形成。

第三,校企合作制度尚不完善,缺乏政策与法律保障。虽然不少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采取了不少积极举措,收效也较明显,但其广度和深度不够,合作模式相对单一,真正实现深度融合、双向互动、共赢发展还需具体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与保障。

第四,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师资队伍建设与高职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极不适应。特别是受人事编制的限制,生师比偏高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从企业调入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受到人事政策的限制,成为高职院校构建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的一大瓶颈。

第五,管理体系有待完善,治理水平有待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体系与治理框架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学术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发挥不明显,治理能力有待提高。二级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大学制度和大学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三、陕西省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结合上述高职院校发展实际与存在的问题,陕西省要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发展,首先要加强对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政策引导和分类指导。可以根据高职院校的不同发展基础,明确建设目标和办学要求,分类建立内涵建设考核指标;针对不同类型高职院校办学实际,在政策扶持、项目倾斜、招生计划、资金投入等方面实行分类支持和分类管理,助推实力强的高职院校争创一流,鼓励办学条件好、办学质量高的高职院校办出特色,支持新建高职院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2]。总体上来说,推动陕西省高职院校逐步明晰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逐步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发展新格局。

(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卓越工程

1.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建设“一流学院”

继续推进国家示范(骨干)、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后示范”建设,引领带动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深化办学综合改革,整体提升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实施国家优质高职、陕西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重点建设或培育综合实力强、特色凸显的高职院校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实训基地、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库等方面的改革与突破,不断提高办学核心竞争力[3]。

2.强化内涵、培育特色,打造“一流专业”

以“对接优势产业、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模式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就业优势明显、服务能力提升”为建设目标,通过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不断强化专业内涵。通过实施专业综合改革、推进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示范性实训基地、优秀教材、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库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多个引领服务于陕西产业优化和转型升级、教育观念先进、专业特色鲜明、社会声誉卓著、集名师名课、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特色教材于一体的“一流专业”。

(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工程

1.科学定位、系统构建,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

系统构建专科、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加快建设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力军作用,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实现形式。支持具有条件的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专科、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层次贯通的陕西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4]。

2.打破瓶颈、衔接贯通,深化高职教育招生制度改革

持续推进高职招生制度改革,以贯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完善春季招生考试制度,为建立高职教育体系提供有效载体。在本科转型发展的基础上,单列本科层次高职教育招生计划,支持实力强的试点高职院校遴选部分专业,单独举办四年制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试点。

(三)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升工程

1.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服务产业转型改造升级

契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完善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和专业动态调控机制。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布点、专业招生就业状态、专业改革发展成效等信息的定期发布与社会公开,引导高职院校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需要,科学、及时地调整专业,合理定位,特色发展,克服专业同质化倾向,逐步建立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体系。

2.大力扶持、创新培养,鼓励高职学生创新与创业

切实加强高职学生创新和创业教育,继续开展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大学生科技竞赛,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陕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设立“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开展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加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扶持力度,建立健全陕西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奖励机制[5]。

(四)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创新工程

1.完善制度、明确权责,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

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等六部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出台《陕西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加快制定行業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办法等制度,完善促进办学体制和机制创新的政策法规,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职责与权益,通过财政支持、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2.产教合作、搭建平台,建立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

协同发展、校企共育,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促进区域内以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牵头的现代职教群组与产业合作,培育区域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建成“陕西省西咸新区现代工业与服务业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陕西省航空业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陕西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等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

(五)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1.鼓励引进、专兼结合,完善教师队伍建设补充机制

支持高职院校按市场化机制自主设置“能工巧匠流动岗”,吸引技术能手进校园、进课堂。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按照有关规定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6]。

2.名师引领、整体带动,建设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实施“名师引领计划”,培养一批教、训、研方面的领军人才;校企联合实施“双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培育计划”。继续实施“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占比。

(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

加大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校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注重模拟实验、技能实训等教学环境的建设与应用,关注职业技能教育数字化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共享与引入,探索慕课、微课等多样化学习方式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新模式,基本实现专业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7]。

(七)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工程

积极拓宽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领域,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支持高职院校与国外教育机构或应用型大学开展合作项目;重点放在陕西省高职留学生计划和继续扩大在校生出国联合培养、攻读学位和访学规模。

(八)德技并重的高职育人工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影响力,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传递正能量的实践育人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利用高职院校博物馆、校史馆等特色文化基地,发挥文化育人作用[8]。

(九)现代大学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1.制定章程、依法治校,完善高职院校现代治理体系

完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不断健全完善“一章八制”,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依法落实党委、校长职权;建立高等职业院校学术管理的正常运行机制,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不断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8]。

2.完善制度、提高效能,深化内部管理关键领域改革

指导高职院校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和发展定位规划,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制定和完善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学生管理、后勤等方面自主管理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落实高等职业院校招聘和引进教师等办学自主权。

(十)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建设工程

注重质量、实时监控,扎实开展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工作,指导院校自我加压,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高职院校年度质量报告制度和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鼓励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评估工作。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方式,根据行业指导意见及高职教育规律,制定高职专业合格评估标准及指标體系,开展高职院校专业评估,构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咨询、评价、信息发布、预警及退出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求是,2012(10):3-9.

[2]董刚.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2.

[3]周建松.基于本科转型视阈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2):102-105.

[4]任占营.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科学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77-80.

[5]任占营.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3):41-46.

[6]瞿振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现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3(2):12-13,21.

[7]徐吉洪.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话语逻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19-22.

[8]蔡泽寰.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路径——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6.

(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陕西省创新发展高职院校
太阳第一家
123的几种说法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杨建军被调查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