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后城镇社区环境重建的安全性实证评价研究

2019-11-06王玉瑶

四川建筑 2019年4期
关键词:映秀北川城镇

王玉瑶

(四川新中城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11)

近年来,以地震为首的各类自然灾害频发。灾害及重建背景下的城镇在遭受重创后,其物质空间安全、社会安定及身体、心理安全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均受到较灾前更多的潜在威胁。灾后的“安全”究竟处于何种水平?落实效果如何?能否被灾民切实感知?均缺乏一套反馈机制,使我们看清导向并加以衡量。

对灾后重建的持续关注和已有的诸多灾后重建案例表明,灾后重建的目标均指向生存环境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社区,作为受灾害最直接的影响对象,其社区重建既是灾后安居重建的重要体现,亦是重建下安居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从规划视角出发,选取社区环境重建为切入点,旨在对社区环境重建的安全性状况进行诊断、判断、反馈、前瞻和导向。

1 评价研究的前期设计及样本选择

1.1 评价因素的确立

笔者通过对灾区的深入研究和实地调研,基于受灾民众的切实安全需求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及专家意见,采用四步法和三角形综合评价法,构建了适于汶川地震灾区的城镇社区环境重建安全性的评价因素集(图1)。

评价因素集包括灾害安全性提升、日常安全性重建、心理安全感恢复3个评价准则,以及其下的24个评价因子及62个具体评价指标。

1.2 样本选择

图1 汶川地震灾区城镇社区环境的安全性评价因素集

本文从汶川地震造成的21个重灾县市区中,依据城镇规模、地域环境、重建类型及方式、城镇重建背景特殊性等方面的不同,选取了其中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城镇进行了重点研究,即都江堰市、汶川(映秀镇)和北川(新县城)。

以上述4个样本社区为抽样单位,采用“概率与规模成比例抽样”(PPS)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的数量,共获得有效样本277个。其中,都江堰壹街社区88个,北川禹龙社区60个,北川沐曦社区61个,映秀68个。

1.3 评价技术方法

1.3.1 评价标准及指标测量

灾后重建的特殊背景尤其需要以灾民群体的需求和感受进行反馈。研究以灾民群体的“安全认知能力”差异为出发点,将“灾民”与“专家”视角相结合,主、客观相结合。

其中,客观评价即采用指数及打分两种测量方法对37个客观指标进行测量,并最终以整合的评价表形式作为测量工具;主观评价则运用李克特量表对25个主观指标进行测量,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并且,考虑到最终的标准统一性,均采用5个标度的分级方法对指标进行设定,分为“安全性很好M1”“安全性较好M2”“安全性一般M3”“安全性较差M4”“安全性很差M5”5个级别。其中,a1≤ 1.5为M1,1.5 4.5为M5。

表1 实证评价样本选择及类型特征

1.3.2 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方法

研究通过标准问卷、评价表等方式分别对主观指标及客观指标进行数据采集,并且辅以对灾民群体及社区相关工作人员的深入访谈。

在数据分析上,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使用Spss、Yaahp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2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2.1 平均值分析

笔者对主观指标(居民评价)及客观指标(评价者评价)的平均值进行了分别统计,因篇幅过长不再赘述,具体可查看主观、客观指标评价均值对比图2、图3(见后文)。

2.2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灾害及重建背景下的社区环境安全是多维度、多层面的问题。因此,笔者尝试借鉴模糊数学理论中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克服“安全”难以单独量化统计的局限,实现对社区环境重建安全性的综合评判,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给出评价等级。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在单因子评价的基础上,以某种方式求得多因子影响下的综合评价结果。一般采用加权评价法,需要建立因素集、评价语和权重向量集,数据较为庞杂。以下不再对计算过程进行赘述,仅对最终结论进行分析。

表2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结论表

从总评价来看,4个样本社区分值处于“较好”与“一般”之间。其中,壹街社区最优(分值2.29),其次是映秀(分值2.32)、禹龙社区(分值2.42),沐曦社区最差(分值2.74)。

(1) 对于“灾害安全性提升”(VA):

4个样本社区的灾害安全性提升均为M2级,分值相差不大,但也互有优劣。其中,映秀的灾害安全性提升优于北川禹龙社区,都数“较好”的级别。其次是都江堰壹街社区与北川沐曦社区,位于“较好”与“一般”之间。但这并不表明等级越低的社区其灾害安全性越差,而是从灾害安全性的提升方面对社区硬环境及软环境进行的综合考量。 虽然映秀的客观环境使其灾害安全性较一般社区差,但从提升灾害安全性方面的软、硬手段进行衡量,映秀的灾害安全性提升等级较高。

(2) 对于“日常安全性重建” (VB):4个样本社区中,壹街社区及映秀介于“较好”与“一般”之间水平,且壹街社区的日常安全性重建优于映秀,其次是北川禹龙社区。北川沐曦社区的日常安全性重建较之其它社区最差。

(3) 对于“心理安全感恢复” (VC):对于心理安全感恢复,仅有壹街社区位于“较好”水平,其它样本均属“一般”,且映秀的心理安全感恢复最差。

以上结论,也与笔者在实际调查中获得的主观感知基本相符。因此,模糊综合评价可以对社区环境重建的整体安全状况及分类别的安全内容进行结论性评述,但其结论通常只有一个数字及相应等级,可能会产生由于一些现状或条件较好的要素干扰而忽略某些关键问题的现实情况。因此,其结论有一定的局限性,应与单一因素的均值分析作为补充。

3 城镇社区重建类型差异下的对比分析

笔者在以上实证评价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样本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加以科学描述与解释,以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发现问题与不足。

3.1 准则层对总目标的权重排序对比

由准则层的排序可以看出,不同类型样本中影响社区环境重建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在对结果进行统计时,按照居民对重要程度的排序,从最重要到最不重要的分别记为3分、2分及1分,取平均值进行排序。

表3 不同类型样本准则层对总目标的重要程度排序

3.2 因子层对总目标的权重排序对比

笔者对居民认为对社区环境重建的安全性影响“最重要”及“最不重要”的3个因素进行了统计,拟通过未加权的因子权重排序结论发掘不同类型样本的关注点侧重。

壹街社区、禹龙社区及沐曦社区,均将“社区治安状况”列为影响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且壹街社区居民还关注“社区防灾应急设施”与“应急疏散与救援”2个因素;沐曦社区则较为注重“就业与保障”“社区治安管理”因素;禹龙社区居民在灾时的心理影响最为严重,因此对“心理援助与关怀”有更多的需求。与上述样本不同的是,映秀由于灾害的不断影响,对“应急疏散与救援”“社区防灾应急设施”与“防灾避灾空间”的需求最大。但这几项因素均为硬环境因素,说明居民对灾害安全的关注仍集中在客观的物质环境与设施方面,尚未认识到应急组织与管理、自主防灾等软环境要素的重要性。

居民认为对安全的影响最不重要的因素主要为“外来流动人口”“环境可/易识别性”,其次还包括“环境领域感及私密性”“空间开敞性”等。这说明居民对影响心理安全感的硬环境因素关注度不高,可考虑适当弱化。

表4 不同类型样本因子层对总目标的重要程度排序

3.3 评价指标均值对比

图2 主观指标评价均值对比(问卷)

图3 客观指标评价均值对比(评价表)

图2、图3对比结论显示,主观指标的均值虽有所差异,但整体趋势反映较为一致。而客观指标的差异则较为明显,分布趋势有所不同。其中,软环境指标的差异较大(如X1、X2、X3、X5、X6、X7、X8、X9、X56、X57、X58),说明社区的软件建设差异较大,对综合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总体而言:

(1)社区环境重建在防灾避灾空间(X11、X12、X13、X14、X15、X16)、应急疏散与救援(X17、X18、X19)、安全防护设施与标识(X30、X31、X32、X33、X34)、交通组织及步行环境安全(X35、X36、X37、X38)、环境归属感及认同感(X48、X49)、空间开敞性(X52)等硬环境指标的评价较好。

(2)对社区人口流动性及住房空置率(X24)、物业管理安保能力(X25)、停车位的监管(X42)、就业促进(X56)、心理援助及关怀(X58)等软环境指标的评价相对较差。

(3)对社区应急组织与管理(X1、X2、X3、X4)、社区安全教育与宣传(X5、X6)、居民互助与自主防灾(X7、X8、X9、X10)、社区氛围及社区感建立(X44、X45、X46、X47)、心理援助与关怀(X58、X59)、邻里关系重组与恢复(X60、X61、X62)等软环境指标的评价不同样本间的差异较大。

3.4 总体满意度(主观)与量化评价结论对比

模糊综合评价量化结论与居民主观感受结论如下:

(1)模糊综合评价结论:都江堰壹街区>映秀>北川禹龙社区>北川沐曦社区。

(2)总体满意度:映秀>北川禹龙社区>都江堰壹街区>北川沐曦社区。

将主、客观评价结合的综合量化结论与居民的主观感受进行对比,两者有一定差异,说明居民的主观感受与具体评价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不同样本居民对安全目标的期望不同,以及与灾前相比的安全变化造成的。但居民对社区环境安全的总体满意度仍应作为衡量社区环境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

4 结语

评价研究模型及实证应用显示:一方面,城镇安全“硬环境”保障较为充分,且居民认可度较高,但对社区层面的日常安全及灾民重建后的心理安全恢复有一定缺失,细化不足。并且,一般社区重建的过程,通常把软环境放在硬环境前实现。但灾害的发生往往迫使社区被动重建,在软环境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快速完成社区硬环境建设。社区软环境建设的滞后,导致社区重建虚有其“表”而“内”涵不足。在灾害仍不断频发的现实背景下,要求我们在重视防灾减灾硬环境的基础上,更要重视社区软环境营造,建立物质、精神的双重安全保障。

另一方面,不同城镇社区样本的安全需求内容大体相同,但对内容的重视程度及突出特征互有差异。因此,在较为全面的普适性模型下,应重视类型差异,而非一概而论。

(1)都江堰壹街社区模式:适于城镇较大,城镇发展无明显变化,受灾程度一般且重建后基本不受灾害威胁的城镇社区。

(2)北川禹龙社区模式:适于受灾程度极大因此选择异地重建,具有灾害移民现象或民族、文化特征突出的城镇社区。

(3)北川沐曦社区模式:适于受灾程度较大,因重建被占土地而原址返迁安置的城镇社区。

(4)映秀模式:适于城镇规模较小,生态环境较为复杂且重建后仍受灾害威胁,民族包容性较强的城镇社区。

汶川地震灾后,各类灾害仍日益频发,研究旨在通过已有灾后重建的实证研究,以期对今后的灾后社区重建或社区建设提供基于安全性的导向及建议,真正实现“安心、安康、安定”的社区复兴。

猜你喜欢

映秀北川城镇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风雨故人归
원촨(汶川)대지진 10주년 기념일
日媒:震后十年,映秀重生
人口与就业
北川的味道(四题)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西宁市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探索
北川让梦想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