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义襄阳城
2019-11-06王宇飞编辑王芳丽
◎ 文 | 王宇飞 编辑 | 王芳丽
震华门城墙 摄影/ 李均
汉江与襄阳 摄影/ 邓少宏
襄阳,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汉江流域的中心城市,自古及今,襄阳除了有诸葛亮、羊祜、杜甫、孟浩然、米芾……这些璀璨的星辰为其代言,还有一位“大侠”不可不提,他的武侠小说享誉华人世界,使襄阳更加名声显赫,他就是金庸先生。
武侠小说与襄阳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一代武侠宗师金庸先生仙去,让整个华人世界怅然若失。在万众追思中,放眼中国,独有一座城为先生点亮,这座城名为——襄阳。
有2800多年历史的襄阳古城,为天下咽喉,华夏屏障,“其险足固,其土足食,东瞰吴越,西控川陕,南跨汉沔,北接京洛”,历来兵家必争。而金庸先生多次以襄阳城作为创作背景,尤以《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为最,人们最耳熟能详的,是郭靖黄蓉夫妇誓死守城,与南宋共存亡的事迹,甚至他们的小女儿,亦出生在烽火连天的宋蒙战时,取名郭襄。
因为种种原因,金庸一生从未到过襄阳,但却为其魂牵梦萦,为其咏叹增辉,描摹战役,褒述盛德。襄阳,已成为金庸武侠经典的“中心城市”,卓立于“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十四部小说之中;襄阳,也成就了郭靖黄蓉这对金庸武侠小说第一伉俪,提炼阐释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侠义最高精神!
金庸笔下的襄阳城,侠气纵横。《射雕》《神雕》两部小说完结均落脚在襄阳城。杨过因为仰慕襄阳西晋名将羊祜,所以将襄助郭靖召集高人通报消息的地点选在了羊太傅庙,书中借他人口道:“羊祜,杨过,音同字不同……”想来,金庸先生或许在小说动笔之前,就已经选定了襄阳作为靖、蓉的归宿,而杨过渐行渐悟,以德报怨的事迹,亦有此渊源。
昭明台是襄阳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古城正中,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 摄影/ 李均
如果说其中情节让人热血沸腾,那么大侠又如何评价襄阳?郭靖杨过叔侄策马至郊野,见难民涌动,又见杜工部石碑,杨过便道:“襄阳城真了不起,原来这位大诗人的故乡便在此处……你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文武虽然不同,道理却是一样。”从杨过口中说出的,正是金庸心中所想——襄阳城文武双全、侠儒兼备,驻于此地,甚至神交此城,则必豪气顿生,自古惹多少文豪笔势拿云,引多少英雄豪情万丈!
杨过接着问:“郭伯伯,你说襄阳守得住吗?”郭靖又提到襄阳卧龙,道:“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守不住,谈到后来,也总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看,这就是金庸全部小说中最精华最崇高的核心精神和主旨要义!金庸借书中大侠之口,说出了他的终极人生观、义利观和道德观,儒家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忠孝仁义”思想在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彰显弘扬。
襄阳城,经历了宋朝极其艰苦卓绝的卫国抗蒙之战,前后历时长达38年,双方死伤40万人。大侠金庸的心中,一直要找一处让他自己心潮澎湃,解民倒悬,为国尽瘁的“报国城池”,襄阳城,当属第一!为了家国,为了忠义,把个人前途命运,儿女私情,甚至生命放下,这才是真豪杰,真英雄!武侠小说的创作,是源于对这种境界的向往,是载体。郭靖和杨过这一对“冤家叔侄”,本来心中有着误解和心结,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二人不约而同选择了国家和人民。郭靖为了国家,顾不得黄蓉及儿女的安危,也早早否定了黄蓉退隐江湖的打算。杨过也正是在襄阳的日子看出郭靖的人品风骨,渐渐悟得“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真谛。
此外,襄阳城充满了大小惊喜和大小圆满——英雄大宴群雄会聚,共抗外辱,武林宗师们出手逆转乾坤,最终取得了酣畅淋漓的大胜。“小东邪”郭襄在自己的闺房内开英雄小宴,请圣因师太、百草仙、人厨子等江湖大佬,酒酣耳热,尽兴攀谈。神雕大侠杨过,为了给郭二姑娘庆生,准备了三件礼物,便有两件是抗蒙之战功——那襄阳城上空为襄儿庆生的烟花,声震中原,璀璨夺目,竟是攻敌粮草的信号……
华灯初上 摄影/ 邓少宏
其实,在金庸之前,清代评话艺术家石玉昆所撰的《三侠五义》,亦将襄阳城作为英雄汇聚,共举大事,铲奸除恶的主战场。《三侠五义》对后世武侠作者影响深远,它以包公案为主要故事串联,不仅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亦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说起三侠五义,武侠迷们如数家珍。此故事展开于北宋时期,三侠为保卫包拯的“南侠展昭”、 “北侠欧阳春”以及双侠“丁兆兰、丁兆蕙”,五义为“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这些侠义之士为拯救社稷苍生,揭穿了襄阳王赵爵通敌卖国意图谋反的阴谋——锦毛鼠白玉堂三探襄阳冲霄楼盗盟书,命丧破铜网阵,但却拿到了重要证据,后钦差大臣颜查散上任襄阳,带领三侠五义众位英雄剿灭叛乱。武林群雄会襄阳,活捉襄阳王,终得还大宋朗朗乾坤。
琴心剑胆,侠骨柔情
襄阳城,为什么让一代又一代大师如此心驰神往,思临城池,腕底风云激荡,椽笔刻画如神?
震华门 摄影/ 李均
在古代多次的重要战争中,襄阳都起着举足轻重,关乎全局的重要作用。襄阳,本是古代邓国的国都和楚国的皇城,天下行省中曾经有荆州和雍州分别在这里建立府治中心,历来兵家必争,它扼守着中原通往西北秦岭、关中的户牗,“东瞰瓯越,南跨汉沔”,千古以来屏障中原,守护着湖广和江南。它是南北物资流通的重要集散地,也是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
襄阳城在古代有六个城门,四个角门。目前城门尚存有三,小北门(临汉门)、大北门(拱宸门)和长门(震华门)。无论是手扶城垛,立于襄阳城墙上,还是逡巡在古治街、北街,都能感受到襄阳城的古味和沧桑,另有一种豪情油然而生,不由得想象自己是背负倚天剑,身怀绝世武功的侠客。
襄阳城由青砖垒砌。立而抚城,低眉闭眼,则鼓鼙之声震空而去,沧桑之力透壁而来,几许喜乐同载,多少忧恨未销,阵阵风不尽,隐隐怆痛哉?多少战争,多少牺牲,才换来了襄阳城的安宁与祥和。
曾经有外地的朋友来,我伴之绕城游赏,古街中经常有古筝古乐传来,让人心旷神怡。朋友跟我说:“百闻不如一见,来到襄阳,走在古街,总觉得到处都是侠客,连讨饭的老头都觉得是洪七公……那黄酒馆里狂吃牛肉面,大碗喝酒的敢情都是大侠么?”
是啊,侠义之城,或许就是襄阳城的另一种符号。
襄阳,一座光明磊落的城,一座侠肝义胆的城,有琴心,有剑胆,有侠骨,柔情,遍地“侠客”,路皆英雄!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襄阳城,是典型的非战时不著名城市。郭靖虽然历史上实有其人,也具民族大义,但毕竟没有绝世武功,也没有俏黄蓉夫人。真实的襄阳城,却仍然称得上魅力无穷。
清晨,襄阳古城从睡梦中苏醒,沐浴朝阳,威严雄壮——在它的北面,是浩浩汤汤,奔流东行的汉江,其余三面,则是泛着粼粼青光的护城河水。诗云:“华夏名标第一池,流潢三面白鸥疑。孤城雄峙两千日,胡骑空劳十万师。淘去干戈花影叠,钓来星月柳丝垂。烟波渺渺连霄汉,半是风云半是诗。”
城因水而灵秀,水因城而厚重。襄阳的护城河,是中国保留下来最宽最大的护城河,它如一条玉带环绕,守护着这座城,让其易守难攻,固若金汤,被合赞“华夏第一城池”。护城河面阔如湖泊,水波不兴,朴船游弋,祥和安宁,几乎让人忘却了它们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这种强烈的比照,掩盖了千古的沧桑。
真实的历史没有《武穆遗书》,但岳飞带领岳家军近乎攻无不克的战绩,愿“直捣黄龙,还我河山”的忠勇代代传颂。南宋绍兴四年,整甲缮兵、执锐披坚的岳家军刚刚收复郢州,又摇旗呐喊,狂飙电掣,直奔襄阳城。岳家军深知襄阳作为“天下屏障”的重要性,为收复金兵占领的襄阳、郢州等六郡,岳帅渡汉江时曾立誓言:“不擒贼帅,复归旧境,不涉此江!”金军将领李成布骑兵临水,而步兵于野。岳飞熟读兵书,洞察到骑兵利于地,步兵利于水,遂命长枪步卒击其骑兵,以骑兵击其步卒,使襄阳一战大获全胜,震惊番敌,振激南宋。据文物专家稽考,襄阳小北门至荆州古治段的古城墙曾在宋代大修,其砖宽厚,上刻有“岳”字,当是岳家军驻扎监城时所筑。
任岳飞能保得住这青砖方城,却保不住将倾大厦,他背负的太多了!然而,人是应有归属感的,也是应有些精气神的。对于家国,知其不可为却必为之!这种民族的执着,如同岳家枪忘我一掷,穿透了敌寇苦胆,也激荡着万世人心!
襄阳古今战火,以抗蒙最为猛烈:金以后,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为了入主中原,又对南宋发动了多次战争,从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到蒙哥,再到其孙忽必烈,持续了近乎半个世纪。而襄阳,则是南宋可以依仗的最坚实的屏障、最后的堡垒。
城之兴亡,在于城墙的坚实,在于刀兵的锐利,在于鼓鼙的振奋,然而,更在于人心的坚守。
襄阳岘山北麓摩崖石上刻有一篇《襄樊铭》,为南宋将领李曾伯抗蒙所书,其铭曰:“壮哉,脊南北。翳墉壑,九陵谷。乾能,剥斯复。千万年,屏吾国。”铭刻楷书雄健遒劲,蔚为壮观。淳祐十一年,京湖置制使李曾伯奉命前往襄樊,抗击蒙军,凭借襄樊易守难攻的天然地理,以及军民同仇敌忾的抗战决心,大获全胜,故作此铭。
手扶城垛,极目而望,江山胜迹在,舟车竞闹中,这片城头上的祥云,已遮盖了往昔战争的残酷。然而在青史的内页里,金鼓齐鸣,杀声震天,忠魂啸音,我们无法忽视抗蒙之战中,经历时间最长、最艰苦、最惨烈的南宋末年的襄樊之战。
唐城秋色 摄影/ 赵兴沛
宋度宗咸淳三年,降将刘整进言蒙主忽必烈:“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浮汉入江,则宋可平也。”于是忽必烈集合了蒙古、女真、西夏、渤海等各部人马共计50万以上攻击襄阳:他们采用围城打援、水路夹攻的战术,先后在白河、鹿门山、万山等地修筑城堡,阻宋援兵、断宋粮道;同时建战船五千艘,练水卒七万,在汉水江心筑实心炮台,设置驽炮(回回炮),猛轰樊城。“回回炮”,又名西域炮、巨石炮、襄阳炮,是当时先进的“发石机”,巨石发射,轰鸣八方,声震天地,入地七尺,无坚不摧。危急时刻,南宋丞相贾似道竟对宋度宗封锁消息!凡说蒙军攻宋的官员,或被贬斥或被杀。久候无援,襄阳守城军民无不目眦欲裂,心痛已极!
沧海横流,方见英雄本色,其时张贵、张顺,范天顺正是为国为民,赴汤蹈火的大英雄!咸淳八年(1272)初夏,襄阳西北青泥河上,南宋将领李庭之造船百艘,遣二张欲以救城。麾下三千勇士,在张顺、张贵率领下,激烈转战,越过层层封锁,运载军需进入襄阳。见援军到来,城内军民士气高涨。然在途中,张顺身中四枪六箭壮烈牺牲,而张贵入城后率军突围求援,却不幸重伤被俘,不屈牺牲——张顺死后,尸身自江中浮出,逆流而上,数天后漂至襄阳,仍“甲胄在身,手持弓箭,怒气勃勃如生”,见者无不为之动容!自古以来,英雄热血或洒平芜,或融江海,或染白雪,或抛长空,可歌可泣,保家卫国,戛乎难哉?呜呼哀哉,思之心颤,壮哉痛哉!
久攻城不下,蒙便用张弘范计,先破樊城,他们水陆夹攻,先烧断江上铁索浮桥,截断了襄樊二城的联系,断了宋军援应,又兵分五路,用“回回炮”围轰樊城。守樊主将都统制范天顺、统制牛富率军民抗敌,激战十四昼夜——牛将军在城破后仍率百名壮士拼死巷战,重伤被俘后宁死不降,以头碰柱不死,又投火自焚殉国。裨将王福见状,大喊“将军死于国事,吾岂宜独生”,也投火自尽。敌众我寡,不能接应,樊城终告失守。城破时,主将范天顺高呼‘生为宋臣,死当为宋鬼!’自缢而死。余下军民全数遇难。樊城失守,襄阳失去辅弼,援尽粮绝,守将吕文焕感大势已去,无力回天,遂率众举城投降。历时六年,宋元襄樊大战宣告结束。襄阳失守,南宋军心震动,忽必烈心中的巨石落地。仅仅三年后,元灭宋,完成统一。在那之前,宋蒙战争持续了近半个甲子!艰苦卓绝的襄阳保卫战虽以失败落下帷幕,但襄阳军民共赴国难、舍生忘死的爱国精神,却光芒万丈,永垂青史。其实,宋朝并不柔弱,有名将坚城,拥地势水利——真正击垮它的,不是敌寇,而是人心!
这些抗御外敌,浴血奋战,忠于国家,敢于牺牲的将军志士,虽然武功并不登峰造极,兵法也未必十全十美,但,他们一样拥有着“碧血丹心”!
由是观之,“侠”是进步的,不是封闭的,“侠”是广大的,不是狭隘的。
传统意义上的“大侠”、“小侠”,是局限在侠客自身的襟怀上,多为个体,为国为民、心灵旷达的是大侠,行侠仗义、不平而鸣的是小侠。而从广义上说,“大侠”的文化内涵应该更丰富,“大侠”应该是包含所有积极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急人所困,舍己救人,为国捐躯的志士仁人——“大侠“即是“大仁”!
襄阳城的魂魄,永不在其斑驳的城墙,磅礴的身影,而在于跌宕的历史,道义的存续,人心的向背……仿佛他那昂然的身板里,不仅仅是砖土,更有黄金铸成的筋骨。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昔日的金城汤池,今日成为游人怀古寄情的游览之所。惟愿天下再无战争,而华夏名城襄阳,景色永远壮丽,生活永远安宁!
襄阳夜景 摄影/ 郭伏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