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践性学习的意义
2019-11-05景淑萍
景淑萍
摘要:实践性学习方式改变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陈旧面貌,架构学生为本、重在体验的课堂,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自主体悟、活动探究,从而驱动学生综合发展,提升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关键词:实践性学习;学生为本;体验;探究;素养
实践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实践性学习更多的是倾向于基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课本上的知识为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便于理解课本上知识,应用课本上的知识,以至有所创新。
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性学习,无疑是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
一、学生为本,重在体验——新型课堂的架构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新课程要求立足学生真实的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指出学生的品德养成只有扎根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才能实现,儿童的道德是建立在快乐、健康和有见识的社会生活基础上的。
而在课堂的教学上却不尽人意,并不理想。老师平时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好一些的教师也会注重情景创设,但往往创设的情境和学生真实生活存在距离,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共鸣,往往会出现学生课上很感动,课后无行动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是很难引发学生真实的道德行为。
如何改变传统的被动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的学习方式,而向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的学习形式转变呢?我们尝试将实践性学习带入课堂教学。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第一册第一课《开开心心上学去》中,涉及到“爱新书,爱书包”版块,当课堂上孩子们讨论“书包里要装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用?”时,发现很多孩子的书包是父母收拾的,而且几节课后许多孩子的书包里会变得凌乱不堪。根据这一问题,结合低年级孩子特点,教师设计了“勤劳的孩子比一比,谁的书包最整齐”实践性活动,意在将课堂上的认知落在行动上,真正学会将书包整理得有序、实用、科学,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比赛中孩子们认真极了,细心地分类整理着自己的书包,一件一件学习用品码放得整整齐齐。展示环节中,孩子们争先恐后介绍自己的书包,没有得到机会展示的孩子,甚至还把在家整理书包的视频发布到了班级朋友圈里。
实践性学习的融入,正是基于学生生活的需要,基于学生现状的需要,基于学生年龄特点的需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说教的教育效果远远不如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后来得深刻,本课例就有效地利用教材,结合孩子的生活开展活动,这也很好的体现了本课程的性质——生活性、开放性、实践性,让一节课上得趣味盎然。
二、自主体悟,活动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
外塑--内化--内生--外化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心路历程,由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一环节的关键就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实践,践行道德理念。防止学生在品德形成中“只知不行“知而不行”“知行脱节”。努力为学生创设亲身体验、自主践行的平台,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实现社会实践与课程教学的统整,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法治观念。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一课就是“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我们的家乡安阳以优越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厚的人文价值被誉为“文字之根、文化之根、人祖之根”,这里自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就连小小的安阳老城区也素来有“九府十八巷”之称。如果只有空洞的课堂上的说教,孩子们如何能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家乡呢?
这一课学习中,教师将教学活动延展到了课堂之外——安阳的街巷之中。学生们自主结合组建活动小组,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一条街巷,自主选择活动方式——实地游览、查找资料、听老城人讲故事、玩老城中的游戏、拍照片、画美景……在老师和家长的陪伴下,投身于他们生活了许多年的小巷子中,平时看不到的风景一一呈现出来:街巷名称的由来、美丽的传说、秀美的风景、古圣先贤的足迹、特色建筑、民间艺术等等,数不胜数。从巷子中回来,大家的汇报异彩纷呈,这些知识得来,全部源于他们的活动探究、自主体悟,更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注重实践性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反生了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使课堂成为对话、交流、沟通的平台。实践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把课例中的所感、所悟放到生活实践中,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更能培养出知行合一的好公民。
三、综合发展,提升素养——素质成长的驱动
实践性学习方式下,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融入实践活动中,极大地激发了求知潜能的发挥,学生认知、能力、个性、人格得到了主动发展。
在许多版块的学习中,学生都会组建学习小组,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探究。例如二年级上册学习《家乡新变化》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以课本学习为基础,延展到生活中学习——实践小组在生活中寻找家乡的新变化,继而回到课堂上——交流汇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课堂小组组建中,学生们学会了合理分工,学会了默契合作,学会了资源整合;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互相关爱,学会了交流分享,学会了观察分析,学会了灵活机变;汇报交流中,学生们学会了主动表达,学会了统筹安排,学会了总结反思……
实践性学习中,学生不仅仅拥有文化知识的积累,还有社会知识、个人經验、创新思维、探索精神等隐性知识、经验的积累,这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实践性学习让《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学中更为直接、更为有效地落实了立德树人任务,创造了生活性、开放性、实践性的道法课堂。
参考文献: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实践性学习》约瑟夫?雷林
《实践性学习:一种值得期待的学习方式》 《浙江教学研究》2016年第6期
课题: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践性学习的研究+[2018]-JKGHYB-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