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影壁艺术

2019-11-05李峙钢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传统民居

李峙钢

摘要:在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中,影壁是具有典型性的建筑形式,它的產生来源于传统中国文化中的风水观念,承载着诸多传统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的内容。影壁作为小品建筑之一,它虽小,但在一组建筑群中,无论在功能形式还是艺术美学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中国部分地区民居建筑中的影壁艺术进行了一些研究及分析,目的是想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及其中的影壁艺术,从而做到对传统艺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从而更好的创新。

关键词:影壁;传统民居;美学意义;发展与延续

引言

从古至今,影壁艺术都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封建礼制的宫廷到遍布民间的各种各样的民居建筑中,它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不同的区域开拓其特有技法,丰富表现手法,最终形成丰富多彩的影壁艺术。

影壁艺术代表了中国民居建筑中本土文化的历史的积淀,是一种艺术和功能并存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对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有很大的影响。

影壁艺术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焕发出不可磨灭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去研究探索,从中延续、继承、发展与创新。

一、中国民居的概况

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民居分布在全国各地,由于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习俗、人文条件、审美观念的不同,也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同,因而,民居的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和细部特征也就不同,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从北到南的传统民居建筑中往往以合院空间进行组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的体型和空间变化。而影壁作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殊语汇,在这种空间组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演化出众多的形式,也蕴含着含义隽永的美学意义,反映出与各族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习俗、审美观念密切相关的特征。

二、影壁的历史的发展及影响

1.影壁的起因

影壁,也称照壁、照墙或屏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中华照壁建筑历史悠久,最早源于陕西,始于商周时期。任何事物的出现和存在,都有它潜在的道理。旧时,由于受封建意识、礼教的束缚,如今,除科学理念之外,也参杂着传统的观念。古人认为居家住宅中,不断有鬼魅来访,如果是孤魂野鬼溜入宅院,就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如果建起照壁,可以抵挡他们的伤害,还可以遮挡外人的视线,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看不到宅内,也防止走财散运,还能控制气流,调节宅内冷暖,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有益于主人健康,家庭祥和。

照壁的出现与地理气候密切相关,在北方冬季风大,在大门内或外设置照壁就起到了阻挡寒风的长驱直入。在南方夏季较为炎热,为了带走院中的热风,要引导疏通热风的流动,以达到通风降温的目的。

2.影壁的发展历程

影壁的发展在历史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从商周到汉代

影壁始于商周时期,最早起源于陕西,1982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岐山县京当乡凤雏村,发现出土大型西周宫殿建筑遗址,大门前就建有照壁,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照壁遗址。影壁设立在大门外面,从视觉上看,在中轴线上。

到汉代时期,影壁便有了一些发展,它此时已经不单单是一堵墙壁这么简单了,壁身上已经开始有了图案的装饰效果。

(2)唐宋时期

唐宋时照壁推广到全国,起初,照壁建筑只是在各级官府大院,继而庙宇、州府城隍庙。唐代普及到民间。宋代的时期,开始在影壁上作画,如宋代文人邓椿在《画继》里写道:“见之又出新意,令污者不用泥掌,止以抢泥于壁,或凹或凸,俱所不局。”宋朝的时候,文人便可以在影壁上画画,来进行装饰,从而壁画在宋代得以盛行,影壁也在这个时期推广的全国。

(3)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影壁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了,民间富户人家修建四合院,为了使道路不直穿正门,便在院内、院外建照壁,以示富贵达显,吉利祥泰,不同凡民。而一般百姓民居,也妨效建照壁,亦图祥宁,上面参瓦盖顶,称为一字壁。影壁的材质主要以砖、石、玻璃为主,装饰形式的图案种类日渐丰富,技艺也更加成熟了。

民居中的影壁艺术经久不衰,代代相传,保留至今。雕刻精美的影壁具有建筑学和人文学的重要意义,有很高的建筑与审美价值.

三、传统影壁中影壁常见的形制

1、从材料分类的角度来分析

(1)石制的影壁

石影壁是指在壁身用条形的石块或者碎石块堆砌而成的,虽然没有砖制影壁那般平整精细,但是石制影壁与砖制影壁相比,更显得粗犷豪放,大气,也是别有一番风味。这类影壁在中国的民居建筑中的比较常见。

(2)砖制的影壁

砖影壁是指整个壁身都是用砖砌筑而成的,普通的民居的影壁非常的简洁,壁身全是用砖块砌筑成的,有的在表面涂上了石灰粉,在过年的时候可以在影壁上贴上一些福字,有的则是用45度的斜角的砖块砌筑而成,造型比较工整和精细,大户的人家则是在壁身上雕刻一些祥瑞的雕花和图案以求平安吉祥。

(3)木制的影壁

木制的影壁是用便捷轻便的木材制作形成的,便于搬运、雕刻、加工等,都是也有很大的不足,容易腐朽、风化,很难保持较久的时间,因而木制的影壁被用的比较少。

(4)土制的影壁

土影壁是用土堆积而成的,持久性比较强,比较耐用,有的土影壁的顶部是用瓦片堆砌的,底座是用砖石堆砌的,一些壁身会加上一些拼砖或者神盒,从而既加强了装饰美观的效果,也满足了人们迷信的传统观念。在平原土坯民居中比较常见,但由于土坯没有砖制、石制的影壁持久性强,所以现在土影壁的使用量在相对减少。

2、从形式分类的角度来分析(1)獨立的影壁

独立影壁在平面上呈“一”字的形状,一般设在门内或门外,形成一个独立的景观节点,主要是为了遮蔽不平整的檐角和对面的院子。在中国的民居建筑中,独立的影壁应用的比较广泛。比如山东西北运河的民居中的外影壁,由于民居靠近运河两岸,因此人们会在宅门的前方设置一个外影壁,既能使住宅与运河隔开,遮挡内院的居住空间,又起到了在风水上聚财聚气的作用。在其他民居中,一字影壁大多都设置门内的比较多,主要是为了能遮挡院子内部的居住空间。

(2)八字形的影壁

八字影壁又称撇山影壁,平面呈“八”字形,经常位于传统民居建筑中大门的两侧。

(3)座山形的影壁

座山影壁是依山而建的,一出门口就对着山,和山墙连为一体,民居建筑中这种影壁居多,如平原民居中,将影壁设在进大门的山墙上,既可以起到美化墙面的作用,还能通过美丽的墙上的贴画来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

(4)梯子形的影壁

梯子影壁,又称雁翅影壁,其形状像大雁张开的翅膀,故因此而得名,一般建造在门的外面。

四、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影壁的装饰艺术与造型特点的分析

1、中国传统民居中影壁的装饰艺术分析

传统民居中影壁装饰图案非常丰富,比如齐鲁地区民居中的影壁的图案装饰题材主要有八仙过海、泰山奶奶等神话故事题材,有梅兰竹菊、迎客松、各种各样的风景文化题材,有喜鹤登门、鲤鱼跃龙门的动物题材、也有寓意吉祥如意的文字题材,还有孟母三迁、大禹治水的人物励志题材,还有传统民居中的各种几何图案的题材等等。丰富多彩的图案装饰,既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还体现了对祥和幸福的生活的美好的期盼,从装饰图案的丰富多彩可以看出居民生活极其情感的丰富多彩。

北方民居中,如四合院,影壁的装饰有表达平安吉祥的雕刻图案,如钩子莲、荷叶莲花、竹石、凤凰牡丹、松鹤延年、诗联等等。

在民居中,各族人民常把自己的心愿、信仰和审美观念,把自己所最希望、最喜爱的东西,用现实的或象征的手法,反映到民居的装饰、花纹、色彩和样式等结构中去。如汉族的鹤、鹿、蝙蝠、喜鹊、梅、竹、百合、灵芝、万字纹、回纹等,云南白族的莲花、傣族的大象、孔雀、槟榔树图案等。这样,就导致各地区各民族的民居呈现出丰富多彩和百花争艳的民族特色。

2、中国传统民居制影壁的造型特点分析

影壁作为刚入口的第一个景观,它的艺术造型也因此比较重要。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北方院落民居、中部院落民居、南方院落民居等。根据以上所述三种民居,来进行影壁的分析:

(1)北京四合院影壁分析

北京四合院影壁一般都建立与门外、门内或进门的地方,造型有一字型影壁、座山影壁、八字形影壁,材质通常采用砖制,自下而上地进行堆砌,影壁的规格根据院子的大小、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如北新桥大头条西口中的八字形影壁,长度大约10多米,砖雕是否精美。京西古刹戒台寺的牡丹园中,太湖石堆砌成的花坛式的影壁,长约6厘米,高约3厘米。照壁作用是美化入口空间,空间转换、遮挡视线、既能增强大门的气势,又能营造营造安宁、祥和的美好氛围。

(2)云南少数民族民居中的影壁分析

这里的民居布局多采用“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两种布局形式,其中前者较为常见,顾名思义,“三坊”即一个主室加两侧的厢房,和面对正房的照壁构成一个院落。照壁是整个院落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分为一字型和三滴水两种,三滴水形比较常见,壁顶用青瓦覆盖,四角微微翘起,以石灰白色为基本色,壁檐下面和左右两面,多以深灰色为主,做成矩形的倒角画框。

(3)中部地区的齐鲁民居

齐鲁民居中的影壁的造型一般都以砖雕和素心为主,素心指的是壁身上完全没有任何的雕刻装饰,其材质大多都是用45度的斜角砖块堆砌而成的,而且砖块堆砌的比较整齐,看上去基本没有缝隙。砖雕影壁是指在壁身上面雕刻上一些预示吉祥如意的图案。雕刻的范围基本都是在壁身或者是壁的四角上面。中心的叫着盒子,分布在影壁四周的叫着岔脚,其装饰大多都是用的吉祥如意的砖雕图案。

五、影壁的意义及影响

影壁是中国民居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构件,集功能性和装饰性于一体,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含蓄心里在建筑上的体现。影壁在漫长的岁月中潜移默化地演变着,从影壁这个建筑构件上,可折射出我国民居建筑的无穷的魅力。

影壁的装饰图案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居住氛围和心境。影壁的装饰图案的盛行,极大的促进了文人们创作壁画动力。充分地活跃和丰富了艺术文化生活,影壁艺术上的装饰代表了中国民居建筑中本土文化的历史的积淀,是一种艺术和功能并存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对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有很大的影响。

在这个历史发展长河中,影壁在建筑当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封建礼制的宫廷到遍布民间的各种各样的民居建筑中,它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它的演变发展可以折射出对中国古代建筑文明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六、结语

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影壁艺术历经千年演变,在不同的区域开拓其特有技法,丰富表现手法,最终形成丰富多彩的影壁艺术。北方影壁艺术工艺纯熟、风格古朴。南方的影壁艺术风格相对较细腻,不同的地域展现不同的风格。

一种艺术形式的长期存在和发展必然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在传统民居中,照壁艺术,只有了解了其所在的地域与时代特有的生活方式,了解当时的价值系统,分析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居民有自己特殊的情感交流和表达方式,这样才有可能获得真正有意义的探析与解释。

影壁艺术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焕发出不可磨灭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去研究探索,从中延续、继承、发展与创新。作为传统民居中的影壁艺术,随着人们生活观念、方式以及建筑样式的改变,有的正在被放弃、被拆除,因而希望人们能增强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意识,要保护和继承传统民居中的影壁这一传统文化艺术。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艺术史》,萧默著,文物出版社,1999年

[2]《中国居住文化》,丁俊清主编,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年

[3]《中国古代建筑词典》,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中国书店出版,1992年

[4]《中国美术史》,王朝闻主编,齐鲁书社,2000年

猜你喜欢

传统民居
解析关中传统民居的雕刻艺术
福州传统民居风火墙艺术特色分析
基于交往空间的江南传统民居“生活性”保护浅析
柳州地区传统民居的特征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关中传统民居屋顶装饰艺术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