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宁城县的发展路径分析

2019-11-05黄波胜钟翠莫小香张国灿孔岩何新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宁城县脱贫乡村振兴

黄波胜 钟翠 莫小香 张国灿 孔岩 何新华

摘要:采用SWOT方法的基本思路結合实地调研与官方数据对宁城县基本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城县在农业产业发展,旅游农业、品牌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初显成效并逐年向好,但在其他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结合原有的扶贫政策对宁城县巩固脱贫摘帽、确保不返贫及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宁城县;乡村振兴;脱贫;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7-0188-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7.04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continue to optimize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ies, ensure that poverty alleviation is effective and does not return to poverty,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ingcheng county, the basic idea of the SWOT method is combined with field research and official data to analyze the basic status of Ningcheng coun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Ningcheng county has achieved initial success in agri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tourism agriculture, brand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it still has some shortcomings in other aspect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original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strengthening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nsuring no return to poverty and development are proposed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Ningcheng county; rural revitaliz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development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承前启后的战略,是对脱贫攻坚的助力与衔接,是国民经济继续发展的关键战略,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宁城县发展的指引[1]。冯丹萌[2]围绕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主攻方向,参考国际经验,梳理出了能够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的政策经验与发展思路。全国人大代表栗翠田在2019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振兴,应针对回乡人员、兼职人员、在乡创业人员分别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将市场激励和政策激励相结合,进一步激励各类人才更好发挥作用,促进乡村振兴[3]。李晓南等[4]指出,乡村振兴应围绕人才队伍建设,未来应从宣传导向、政策环境、乡村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等多方面加以调整。杨建等[5]指出,应从培育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从加大投入,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功能拓展,实现多产融合发展;深化改革,激发农业发展新活力等几个方面加快产业振兴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宁城县对政府资源的过度依赖,造成自身的发展体系不完善,各产业布局不合理,最终导致经济落后。根据宁城县的实际情况,人才振兴战略和产业振兴战略将是宁城县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路径的必然之选。本研究将从宁城县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着力解决其人才缺乏与产业振兴问题。

1  宁城县发展现状

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南部,处于内蒙古、辽宁、河北3省(自治区)交界处。宁城县之前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已于2019年4月成功脱贫摘帽,通过验收。

1.1  优势方面

1.1.1  农业产业发展稳定,产值和产量逐年增长  以2017年为例,宁城县粮食总产量、主要经济作物、肉类产量等多项指标相比2016年有所增长,除蔬菜、羊肉和禽肉产量有所下降外,其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油料作物和甜菜产量增长显著。详情见表1。

1.1.2  品牌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显成效  2018年宁城县新增设施农业0.30万hm2,建成大双庙黄瓜、汐子韭菜2处万亩日光温室园区;新增果树经济林0.13万hm2,重点推进赤凌一级路万亩林果产业带、葫芦峪25 km林果观光产业带建设;出栏肉牛肉羊74万头(只)、生猪121万头(只),发展肉驴养殖14万头,力促忙农、八里罕2处万头肉牛养殖集聚区入栏率达到100%,建成标准化牲畜养殖场70处。新增土地流转面积0.53万hm2、合作组织85家、农畜产品加工企业3家,“三率”分别达到44%、62%和61%[6]。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宁城县温氏饲料厂、马站城子猪苗场二期和康健现代生猪养殖基地项目建成投产,扶持杰宇农业等现代化育苗工厂、头道营子等果树大苗繁育苗圃扩大生产规模;力争培育蔬菜种苗1亿株、蒙富苹果大苗60万株;注册宁城圆茄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宁城番茄等绿色食品4件;举办第四届苹果文化节,建成内蒙古第一家苹果博物馆,进一步提升宁城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1.3  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旅游农业逐年向好  道须沟和紫蒙湖景区完成扩建,兴家营子、山神庙等4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具备接待能力,打虎石和马营子2个特色民宿村正在建设,松枫山庄被评为“一带一路”最美驿站、荣获全国特色民宿百强的称号。成功举办2017国际旅游文化节、第三届苹果文化节和首届杏花节、梨花节和油菜花节等。

1.2  劣势方面

1.2.1  严重依赖政府扶贫政策资金,资金落实不到位  中国建立贫困县制度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扶贫领域的投入,除各种优惠政策以外,还有巨额的扶贫资金,一旦入选贫困县或达到国家贫困县标准就能无偿享用国家扶贫资源,从而导致当地扶贫人员的惰性心理和满足于现状。因为政策上的帮助比自行脱贫容易的多,造成扶贫政策曲解化,贯彻不到位,达不到预期效果,最后也就导致依赖性越来越大。

1.2.2  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  截至2017年末,宁城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7.5亿元,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2亿元,增长8.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3亿元,增长7.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 004、11 030元,分别增长7.8%和10.1%。宁城县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较快增长,经济实力有所提高,但与内蒙古县域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2.3  自然条件差  一是区位条件差。宁城县地处燕山北麓,总面积4 305 km2,耕地面积9.47万hm2,森林覆盖率45.6%。地貌为西高东低,特征为“五山四丘一分川”。二是耕地质量较差。宁城县共有耕地9.47万hm2,有效灌溉面积6.23万hm2,且多以山地为主,土地有机元素含量偏低;宁城县县均旱涝保收面积低于县域平均水平,仅为1.8万hm2。三是道路建设滞后。交通的方便与否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按地理位置而言,宁城县的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北京、天津、沈阳均不足400 km,距离锦州港230 km,距离秦皇岛港口300 km。但宁城县道路建设滞后,交通不便,截至目前县内只有一条快速路,国道乡道标准低于相邻的凌源市与平泉市,限制了贫困村与外界的商品、信息交换。四是气候不佳。宁城县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达2 800~2 900 h,年均积温2 100~3 200 ℃,平均气温2.8~7.5 ℃,无霜期110~150 d,年均降水量430~500 mm,降水量少,干旱缺水,灾害频繁,极大限制了农业生产。

1.2.4  劳动力文化素质低  宁城县经济发展缓慢,总体比较落后,导致基础教育条件差,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受到制约,从而间接导致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水平为主,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掌握能力偏弱,无法达到现代农业的要求。截至2017年,74.8%的宁城县乡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25.2%的乡村从业人员是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7]。

1.2.5  人才短缺  由于宁城县自身的客观因素,地理位置偏僻,区位优势不明显,消费高、房价高,与邻近市区房价持平,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引进十分困难,尤其是技术人才相当缺乏。2017年宁城县技术人员约为4 754人,比内蒙古县域平均水平少581人,仅为经济发展强县县均水平的65.8%。人才短缺成为长期制约宁城县经济发展的瓶颈。

1.3  机遇方面

1.3.1  扶贫政策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先后颁布了乡村振兴、危房改造、路路通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对宁城县脱贫摘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宁城县已经顺利脱贫摘帽,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相关扶贫政策会持续一段时间。宁城县可以继续利用相关扶贫政策,支持区域内发展。

1.3.2  劳动力优势  宁城全县总人口615 237人、223 245户,农业人口525 724人,人口总数在内蒙古103个旗(县、区)中位居第三,在内蒙古80个旗(县、区)中位居第一,宁城县是内蒙古人口大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人力成本相对较低。2016年宁城县人口出生率为8.23‰,死亡率为5.2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9‰。宁城县人民群众勤劳淳朴,吃苦耐劳,脱贫致富愿望十分强烈。

1.3.3  旅游资源优势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宁城县有人文历史类的辽代大明塔,别具一格,独具特色,堪称中国塔林之最。自然景观类有热水温泉,其中心孔口泉水温度高达96 ℃,是全国水温最高的温泉。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宁城县有多个少数民族,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8]。

1.3.4  交通优势  宁城县即将进入高铁时代,赤喀高铁于2016年7月开工建设,是京沈客运专线五大支线之一,线路全长165 km,设计时速目标值250 km/h,该线一旦通车,将极大地促进宁城县地区经济发展,预计2020年6月16日建成通车运营[9]。据了解,该专线建成通车后,宁城—北京及宁城—沈阳的直达时间均缩短至1.5 h,相比现在的运行时间将分别节省约7和8 h,极大提高宁城人民的交通出行效率。同时,将显著提升宁城对外开放水平和城市知名度,加快宁城融入京津冀、东北两大经济区的步伐,招商引资、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方面将直接受益于京沈“两小时经济圈”,有效推动宁城京津冀清洁能源保障输出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环京津冀草原风情旅游區等的建设。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宁城县巩固脱贫摘帽建议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同时更是脱贫攻坚最有效的助力[10]。宁城县应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质性工作之中,助力乡村振兴,以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为主要行动出发点,巩固脱贫摘帽成果,拒绝返贫,助力宁城县的发展。

2.1  人才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产业兴旺最迫切需要的是人才[11]。生态宜居也需要环境治理人才和景观设计人才,乡风文明需要文化传播人才,治理有效需要乡村管理人才,生活富裕需要教育和医疗方面的人才。人才振兴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涉及诸多方面,其中最关键的是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和激励。

2.1.1  人才反哺  乡贤在乡村治理中主要发挥崇文兴学、教化乡民,热心公益、大做善事,主持公道、维持秩序,引导风气、移风易俗,经济回归、反哺家乡等方面的作用[12]。目前活跃在农村的新乡贤主要由几类人群构成,一是有威望的退休公职人员,二是有影响力的成功经商人士,三是学有所成的专家学者,四是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返乡务工人员等,这些新乡贤群体或是用自己的优良品行引领社会新风尚,或是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或是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关爱社会困难群体,增强乡民的归属感,他们普遍在新农村建设中承担起了振兴乡土文明,革除精神荒芜的重要作用。

2.1.2  人才合作——挂职、兼职  宁城县由于自身区位以及其他条件较差,导致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技术人才相当缺乏。人才短缺已成为长期制约宁城县经济发展的瓶颈。经调查,截至目前宁城县尚未与高校方面有实质性的合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定点扶贫的中阳县在山西省36个国家级贫困县中首批脱贫摘帽。两年多的时间里,其以“产业+科技”促就业增收,以“教育+人才”促智志双扶,累计直接带动870户2 341名贫困户脱贫,占全县贫困户11%,直接带动671户1 974名非贫困户增加收入[13]。因此,促进与高校合作,高校人才引进方式是可行的方案。

宁城县应积极寻求自治区内外的优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进行合作。洽谈合作事宜,引导高校、科研院所走进来,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人力智力、科研创新等优势。高校可以开展支教与社会实践的形式帮助宁城县脱贫致富,寻求快速发展之路。科研院所具有高技术人才和最新的技术与理念;高校在教育、信息、技术、文化、智力和人才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宁城县应有意识地将自身发展需求与高校有机结合起来,以挂职及兼职等方式寻求人才合作[14]。宁城县政府选择合作高校时,应从学校性质上选择工业、轻工业类高校,因为宁城县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轻工业为辅的县城;而高校层次越高越好,最好是综合性高校;从距离上考量,合作高校距宁城县越近越好,以便于建立专项合作负责机构,专门负责对接高校合作人才引用等事宜。

人才引进虽然是一种可行的方案,但从长远考虑,还需要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培训地方人才,立足地方人才振兴,应大力培育宁城县地方新型职业农民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2.1.3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应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加大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力度,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15]。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宁城县应积极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赤峰市农牧学校等职业中专的合作机制,制定適合新型职业农民参加的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弹性学制。

2.1.4  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16]。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落实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宁城县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时,存在对培训宣传面小,宣传不到位的问题。调查显示多个村的村民没有听说过有培训事宜。培训模式单一,周期短,无后续跟踪培训。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宁城县要做到立足人才培训,成立专人负责,通过地方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村委广播,加大对培训的宣传力度。完善培训考核制度,组织协调其他单位、农业技术公司等多渠道、可选择的培训,让农民根据自身的情况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加大对培训单位的投入力度,对培训合格后且有所成就的农民进行奖励,并鼓励其以自身经验带动其他村民致富。要加大对培训机构与培训人员的监管,做好培训结束后的跟踪与后期帮扶,定期对培训后农民的情况进行分析。有关机构和部门应定期开展农民培训的情况汇报,并要求农民培训代表参会,听取农民代表对于培训的反馈,最后有关单位进行总结反思,最终要形成一个服务周到、管理科学、安全可靠、切实可行的现代化农村技术型专业人才培养管理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当前的新知识、新科技,为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及时解决农民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平台还可以从事远程科学知识辅导和技术培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能够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帮助,提供更高效的服务,更能为广大农民朋友所接受。

2.2  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乡村聚集[17]。

2.2.1  复兴当地老品牌  老品牌是一代人的记忆,更具有新兴品牌暂时没有的品牌价值。被誉为“塞外茅台”的宁城老窖酒为国家银质奖,是宁城县地标品牌产品。由于经营不善、缺乏管理,宁城老窖国有股于2003年被冻结,之后便走上被收购之路,品牌价值日益减弱。如今昔日荣光已逝,甚至都无法与自治区内新兴酒业相抗衡,更不用说与贵州茅台相提并论。对宁城老窖的SWOT进行简单分析,具体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宁城老窖目前在品牌品质和文化特色等方面仍具有其独特优势,但其品牌老化、竞争日益增大的趋势不可忽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

明确市场定位。无论是老品牌还是新品牌,都需要进行市场定位。目前高端品牌酒已经被五粮液、茅台、国窖1573等占据,二线区域品牌阵营已经被河北的衡水老白干、江苏的洋河蓝色经典、江西的四特等占据,宁城老窖目前的影响力与当前状况无法与其竞争。因此,宁城老窖应结合区域文化特色提升文化价值,定位为中端酒,区位发展稳中求进,先立足于赤峰市及其所属蒙东地区,逐渐向蒙西推进,辐射整个自治区。

产品与时俱进。提升产品的品质首先要淘汰老旧设备,采用先进的装备设备逐步过渡,提升加工发酵品质;精心设计包装盒,突出地域特色与亮点,融入内蒙古特色与红山玉龙文化;将宁城老窖所产酒在宁城县公证处进行公证,形成公证号二维码,实现溯源查询真假的功能。

加大政府投资与宏观管理。政府应大力扶持宁城老窖,从资金、政策、运输方面给予支持,助力宁城老窖发展。宁城县应设立相应部门定期对宁城老窖进行考核,达到预期阶段则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等;发现管理机构及其运营情况问题时,通知其整改并邀请有关专家对其进行指导。

2.2.2  开拓新兴农业品牌  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助力新兴农业品牌发展已经成为脱贫攻坚、提升农业竞争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区域农业品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助力,政府要提供资金、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产品卖得好,树立品牌价值。区域农业品牌要因地制宜,利用本地特色农业资源发展农业品牌。宁城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色水果、花卉、特菜以及传统药材的种植都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从中挖掘新兴农业品牌,以品牌促效益。如宁城县应利用好山杏资源,全国山杏林面积约213万hm2,赤峰市山杏面积在全国四分天下有其一,其山杏林面积和产量位居内蒙古第一,占内蒙古总面积的52%,可以深度发掘山杏有关产业链,建立宁城山杏相关品牌。

3  结语

乡村振兴中心点是如何实现长效脱贫,不返贫。宁城县已成功脱贫摘帽,接下来必须进行整体规划,根据地方经济结构、资源结构等实际情况,推动人才反哺、高校合作等项目。推动本地人口就业、经济发展,真正实现农户脱贫致富、不返贫,让宁城县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正面示范。

参考文献:

[1] 段雪珊,黄祥祥.乡村振兴:战略定位与路径探索——第二届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会议综述[J].社会主义研究,2018(1):169-172.

[2] 冯丹萌.国际视角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的探索[J].当代经济管理,2019(9):43-48.

[3] 刘素清.全国人大代表栗翠田: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振兴[N].中国产经新闻,2019-03-16(4)

[4] 李晓南,王  磊,闫琳琳.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中国商论,2019(5):244-245.

[5] 杨  建,杨  毅.对培育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2018(12):55-56.

[6] 马占国.宁城县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nmg.gov.cn/art/2018/2/26/art_4220_210899.html,2018-02-26.

[7] 孙明远.决胜全面小康创新贫困县退出机制问题研究[N].兵团党校学报,2018(2):106-109.

[8] 郭  婧,李一飞,曹园园,等.内蒙古宁城县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开发模式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年会暨二连恐龙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9] 李  珍.内蒙古境内3条高铁传来好消息[EB/OL].https://mp.wei

xin.qq.com/s/Aom6y3TorewgJlua4i3Q9g,2018-08-18.

[10] 马九杰,崔恒瑜.农村自然资源价值实现和乡村振兴投融资创新[J].农村金融研究,2018(12):7-13.

[11] 郭曉鸣,张耀文.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与对策[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8(4):11-17.

[12] 李劲峰,向定杰.发现“新乡贤”[EB/OL].http://www.banyuetan.org/chcontent/jrt/201626/181912.shtml?q_thtb0,2016-02-06.

[13] 郑建辉.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的评价研究——以天津市X区为例[J].天津科技,2018(3):14-16.

[14] 罗  丹.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夯实乡村振兴体制机制保障[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8(4):20-23.

[15] 梅  钰.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大精神 抓好州直“三农”工作[N].伊犁日报(汉),2018-05-14(1).

[16] 李燕红.新四化背景下农村技术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17] 李文幸.让农事节庆活动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N].西江日报,2019-01-25(F02).

猜你喜欢

宁城县脱贫乡村振兴
宁城县中心医院:改善服务,把患者放在心上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唐县精准发力助推精准扶贫
宁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成功实例及建议
老骥伏枥志千里 博爱如水育后人:记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赵汝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