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到图书馆去”栏目的分析与使用现状调查
2019-11-05郑国永卢姗姗卢巍
郑国永 卢姗姗 卢巍
摘要: “到图书馆去”是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新增的特色栏目,属于正文内容的拓展性知识,有助于学生系统理解单元知识以及知识的价值。研究首先对79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教师对栏目的认识和使用情况,结果发现该栏目在教学中并未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使用相对较少,对栏目功能的认识不足。进而深入分析并提炼出该栏目的三个功能,分别为补充教材基础知识、深化教材正文内容、蕴含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并以此为分析框架对每个栏目的功能展开具体分析。最后为教师如何使用该栏目,发挥该栏目的功能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阅读栏目; 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 调查研究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10002305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B
教科书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工具。2011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发布,特别强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建议教材的编写采用生动多样的呈现方式,发挥教材的多种教育功能,协调好化学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1]。2012年,山东教育出版社修订了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简称“鲁教版”),在五四制化学教材的每个单元末尾新增了一个阅读栏目——“到图书馆去”。每篇文章1000到3000字不等,后附有2~3个思考题,在全书中占据较多篇幅。
“到图书馆去”对中学化学教师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栏目,该栏目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栏目的内容、形式等都体现着深层次的教育理念。教师会关心该栏目有什么功能?如何指导学生用好该栏目?一方面,虽然这个栏目是教材编写者精心设计的,但是该栏目的内容仍然属于拓展性内容范畴,与正文在教学中的功能并不相同。另一方面,文章篇幅完整、较长,很难在课堂中指导学生阅读。目前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该栏目的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本研究对此进行了调查,并从教材功能转变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角度审视该栏目,挖掘出该栏目的一些教学功能,为中学化学教师更好地认识该栏目的功能以及指导学生将该栏目的拓展知识与正文的基础知识相结合提供指导和参考。
1 “到图书馆去”栏目使用情况调查
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为了解学生和教师对这一阅读栏目的认识和使用现状,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一共13道题目,其中10道题目是调查学生对该阅读栏目的知晓情况、兴趣、对栏目用途的认识、使用现状以及今后打算如何使用该栏目等内容。为了提高问卷
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设置了两道反向测谎题(第9题和第12题)。还有3道题目是通过学生的描述来了解教师对栏目的态度以及使用情况。问卷经过初稿、自我完善和专家指导并提出修改意见后形成。
1.2 调查过程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一直使用五四制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从这两个区选取9所学校,发放纸质问卷982份,收回951份,回收率为96.84%。经过对问卷数据的初步筛选,发现以下几种情况: (1)第1、 2两题并未设置D选项,但有7份选择D的问卷。(2)相邻两份问卷答案完全一致的问卷有30份。(3)问卷中第9、 12两题为反向测谎题,两题选择项明显矛盾的问卷有136份。针对以上三种情况,对问卷分别做了如下处理: 删除第一种情况的7份问卷;删去了相邻两份答案完全一致的其中一份问卷,即保留了15份问卷;删除了反向测谎题答案矛盾的136份问卷。最终,筛选出793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占收回问卷的83.39%。
1.3 学生的使用情况
问卷调查内容涵盖学生对“到图书馆去”栏目的了解情况,以及学生对栏目用途的认识和使用情况,具体结果见表1。
另外,还调查了学生对该栏目的一些其他看法。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栏目有趣,34.2%的学生喜欢化学与生活方面的材料,其次是化学与科技(27.2%),学生对化学史的喜爱(11.2%)程度不及前两者,这说明初中生对化学的兴趣主要来源于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57.3%的学生认为栏目对化学学习有益,48.8%的学生认为该栏目对化学考试有益。这说明学生对该栏目的认识深度还不够。从对该栏目今后使用的计划来看,超过一半的学生(56.8%)期望教师能够做到平时上化学课时把栏目与讲授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1.4 教师的使用情况
通过学生视角了解到教师使用该栏目的情况,结果见表2所示。
由表2可见,教师对栏目的关注程度不高,53.3%的学生确定自己的化学老师未向他们介绍过该栏目。22.4%的教师向学生重点介绍了该栏目,或者向学生提出课下自主阅读的要求(24.3%)。在课堂上配合正文内容使用该栏目的占比较小,为10.3%。65.1%的教师未曾使用过该栏目。数据显示教师对该栏目使用较少,而且教师对该栏目的功能的认识深度不够。
2 “到图书馆去”栏目功能的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对该栏目使用现状不佳,而且对该栏目功能的认识不够深入。鲁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谈到该栏目的主要功能是“期望学生通过查找阅读一些准确、客观、生动的资料,而能够站在新的高度审視和系统地理解本单元知识以及知识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为自己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根据这一描述,通过分析每个阅读栏目,发现该栏目主要具有以下三个功能。
2.1 补充教材基础知识
受篇幅和初中生认知水平的限制,教材正文不可能拓展与基础知识有关的大量信息,再者作为课程资源的教材重视发展学生通过广泛阅读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核心概念,诸多基础知识都是围绕核心概念展开的。“到图书馆去”栏目被放置到每个单元之后,信息容量大,栏目呈现的化学史、化学与社会等方面的资料为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提供了背景信息,提供的阅读材料多数是为了解释单元核心概念或重要概念,学生可在阅读中加深对正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领悟。例如,“点燃化学革命火种的氧气”中讲述的“氧气的发现”小故事生动地呈现了正文中“科学研究”发现空气组成的过程。
2.2 深化教材正文内容
所谓对教材内容的深化,是指增加与初中化学相关但又明显高于初中化学要求的内容,提供一些便于学生自学以及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新知识。“到图书馆去”栏目提供了一些科学知识发现的历程及探究过程,呈现了这些科学知识从最初的萌芽或设想到理论成熟所经历的时代背景、提出的假设或猜想、所做的分析与实验、实验后的反思与改进等较为完整的过程。与此同时,栏目提供了一些具有“生长性”的知识或实验实例,学生依此为支点,或思考材料中提到的问题,或学习案例中研究问题的方法。例如,九年级第1单元“无处不在的溶液”和第2单元“分子变成离子”即分别介绍了高中化学相似相溶原理、阿伦尼乌斯的电离及酸碱理论。
2.3 蕴含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到图书馆去”栏目本身就是一个资料库,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科学家探求真理的过程、对自然科学现象及问题的热爱和投入,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的信心和毅力。这些都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影响。科学研究之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科学家必须具备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潜心研究,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例如,八年级第2单元阅读材料“卡文迪什的发现”介绍了英国著名科学家卡文迪什能将自己大部分的金钱用在科学实验上,做出的研究成果却仅仅隐藏在笔记里。
社会责任是五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栏目在启发和引导学生成才后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也发挥了教育功能[3]。“地球越来越热 问题越来越烫手”介绍完化石燃料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后也指出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人人参与到“减排”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3 “到图书馆去”栏目的具体分析
3.1 分析框架
根据阅读栏目所具有的功能,首先建立了分析框架,对“到图书馆去”栏目的功能及价值进行具体分析。分析框架如表3所示。
3.2 分析结果
教材一共12个“到图书馆去”栏目,其中八年级和九年级各有6个,分别为“你好,化学!——跟化学第一次亲密接触”(编码为81,其中8为八年级,1为第1单元)、“卡文迪什的发现”(82)、“化学自有深意——元素周期律的发现”(83)、“点燃化学革命火种的氧气”(84)、“用天平称出来的伟大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85)、“地球越来越热 问题越来越烫手”(86)、“无处不在的溶液”(91)、“分子变成离子”(92)、“深藏海底的‘天火”(93)、“有‘锂走遍天下”(94)、“阿斯巴甜之‘苦”(95)和“合成我们的未来”(96)。
首先根据分析框架的三个一级维度对每个栏目内容进行第一次归类,标记为“1、 2、 3”。然后再根据各二级维度及其内涵对每个一级维度对应内容进行第二次归类,标记为“*A、*B、*C”。对12个栏目的整体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来看,材料对第3个维度“蕴含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体现最为明显,共有11篇材料、18次出现。这与《教师教学用书》中提到的“通过该栏目让学生体会知识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一致的。化学家们研究道路上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在材料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栏目先后介绍了十余位科学家在探求真理道路上经历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信心和执着。例如,普利斯特里在世界上首次制取氧气,在研究其性质时他不顾可能存在的风险,亲自尝试吸入这种气体;德贝莱纳、尚古多、纽兰兹是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先驱,面对困难甚至嘲讽他们依然大胆探索;门捷列夫全身心投入到对元素周期律的研究中,在梦里找到了排列元素的重大线索;阿伦尼乌斯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大胆设想创立了科学酸碱理论。通过材料,我们还发现科学研究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合作,科学家之间无私的合作非常重要,比如研究水的组成时,普利斯特里将自己的实验成果告诉卡文迪什,卡文迪什的助手将其研究结果告知拉瓦锡;普利斯特里将自己对“脱燃素空气”的研究成果告诉拉瓦锡等都体现了科学家们宽广的胸怀,他们的合作催生了相关领域的重大发现。
从二级维度来看,3A维度上出现材料最多,共7篇。鲁教版正文在章节编排上较好地反映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理念。作为教材栏目之一的“到图书馆去”同样注重围绕学生熟知且感兴趣的物质或话题而展开,比如恐龙消失之谜的破解(81),溶液颜色的变化(91),青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的化学合成(96)等,都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离生活很近。可燃冰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是时下能源热门领域,墨水是人们日常学习和办公用品,锂是目前的明星金属,诸如此类科学上的发现或进步都和化学学科有着直接的关系,都是化学服务于生产和生活最直接的价值体现。
大多数维度上出现4~5篇材料,2A维度上出现材料较少,为3篇。水是最常见的无机溶剂,对于有机溶剂,教材正文提及了酒精和汽油,材料91进行了适度拓展,讲述了相似相溶原理。关于有机化合物,教材正文未设置专门章节系统介绍,零散地出现过甲烷、乙炔、乙醇等物质。材料96向学生介绍了苯酚、甲醛等十余种有机化合物。由此可见,“到图书馆去”栏目设置的目的并不是增加本单元的知识广度,而是期望学生通过更高的视角看待知识,延伸知识的深度。
4 启示及建议
根据以上对“到图书馆去”栏目功能的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将不同的阅读栏目与正文内容结合应用:
(1) 用好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补充材料,促进正文内容的学习。正文栏目不会面面俱到,“到图书馆去”栏目作为拓展性的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了可以自主选择的优质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正文相关知识。例如,在正文中通过对溶液的学习,学生知道水是最常见的无机溶剂。在教师的指导或建议下,学生通过阅读“到图书馆去”栏目,还可以了解液态二氧化碳是一种高效的溶剂,可以轻松除去只适合干洗的衣物。
(2) 围绕正文栏目中设置的一些问题,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从而帮助其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不直接呈现结论性知识是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的特点之一,通过正文设置的众多栏目,引导教师和学生改变教和学的观念。“交流共享”是一个开放程度较高的互动栏目,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围绕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辩论或交流。“到图书馆去”作为拓展性补充栏目可以适时提供必要帮助。例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正文“交流共享”栏目的问题是“询问你的长辈,他们小时候冬天的平均气温比现在高还是低?这种气候变化在他们看来是好事还是坏事?”该单元拓展材料“地球越来越热 问题越来越烫手”中的“二氧化碳如何使地球变暖”、“应对全球变暖的国际协作”等便为交流活动提供了知识支持。
(3) 组织学有余力、兴趣浓厚的学生查阅栏目中的深层次拓展性内容。栏目中某些知識直接服务于高中化学,是基于正文知识的较高层次的拓展,教师可以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指导基础扎实、专注于深层次理论知识的学生通过阅读、辩论等活动,使他们的视野得以开阔,领略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神奇和无穷魅力。为了降低难度,必要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音视频资料,以更加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
总而言之,五四制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到图书馆去”栏目是编写者精心选材设计的,是他们对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刻解读,在知识、方法、态度层面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建议教师从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角度重新审视该栏目,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使其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50~51.
[2]丛祥滋.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教学指导书(八年级)[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2: 5.
[3]陆光海. 如何发挥“化学·技术·社会”栏目的教育功能[J]. 化学教学, 2017, (6):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