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使命 强化担当作为
2019-11-05俞军
俞军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做出的重大部署,是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自我革命的重大举措。根据中央决策部署和江苏省委工作要求,江苏省委機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委编办”)将主题教育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航工程、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基础工程、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动力工程,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狠抓落实,措施上高效有力,努力以高标准的主题教育推动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真学真信,学用结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中央明确,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这四项措施贯穿于全过程。省委编办认真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紧紧扣住主题教育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不仅做好规定动作,而且形成特色做法。在学习教育方面,实行清单式学、书记带头讲、青年共同谈;在调查研究方面,调研选题精心谋划,调研方式点面结合,调查成果及时转化;在检视问题方面,既广泛征求意见、自觉对表对标,又分类梳理研究、突出工作重点;在整改落实方面,不仅即知即改、即行即改,而且压实责任、精准整改。上述做法,有效推动了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实现了“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五句话的具体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高改革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机构编制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加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深化机构改革、优化党的执政资源配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机构编制部门作为改革的设计者、推动者,要把主题教育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融合促进。
从思想上看,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学好用好《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全面准确把握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基本原则、纪律要求等,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从政治上看,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加强党集中统一领导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性,深切体会党中央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谋远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到机构编制工作各方面各环节。
从行动上看,要紧紧扭住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大局这个关键,妥善处理严控机构编制与满足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不断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进一步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置职能,统筹使用编制,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二、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永葆机构编制部门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就机构编制部门而言,自2014年6月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先后推进“517”“421”改革,打造了不见面审批、“3550”、营商环境评价、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经济发达镇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在全国叫得响、拿得出的改革品牌,得到中央领导的多次批示肯定,中央编办两次在江苏召开全国性会议推广江苏改革做法。江苏之所以多项工作能走在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前列,与我们主动担当作为、敢闯敢试密不可分,与“五个坚持”密不可分。这些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方式方法,机构编制部门要继续发扬、完善提升。
坚持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先人一步、观念上高人一等,才能行动上快人一拍、效果上胜人一筹。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坚持“让企业创业受尊重、让百姓办事不求人”的价值追求,努力使不见面审批成为全省的普遍制度安排,做到“不见面是原则,见面是例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为模式的“不见面审批”成为江苏的一张亮丽名片,得到领导肯定、企业欢迎、群众认可。
坚持问题导向。我们不仅通过广泛深入调查研究,找到工作中的堵点、痛点和盲点,而且全面分析问题症结所在,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和解决办法。如为真正摸清实情、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分别围绕“行政审批的痛点、堵点”“企业投资相关项目省级部门不再审批清单”“开发区全链条审批清单”“企业一年交了多少笔费用”等问题,先后组织了“问诊于企”“问需于企”“问政于企”系列走访调研,走访了1518户企业,与390多名企业家座谈,与1518名企业负责人问卷互动。通过调研,掌握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高在哪里,进一步明确了行政审批的定位,为建立“不见面审批”模式提供了依据。
坚持系统思维。在改革谋划上,注重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如省级机构改革期间,在做好机构改革方案起草工作的同时,同步组织协调省相关部门制定干部调整配备、办公用房调配等八个工作预案,确保机构改革工作按时序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在改革推进上,注重多部门同频共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如充分发挥省审改办职能作用,协调省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别牵头承担推进“3550”相关工作,进一步夯实责任、履职尽责、提质增效。
坚持创先争优。牵引各地紧跟上级部署要求,主动加码加压,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老百姓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如在江苏省“3550”改革目标提出后,江阴市“2440”,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332”,南京市江北新区“1232”、溧水区“1230”、江宁区“1130”以及苏州工业园区“1220”等改革目标相继推出,争相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软环境的示范高地。
坚持一抓到底。从相对集中许可权、经济发达镇、综合行政执法、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等改革做法经验看,都经历了选择试点地区、印发指导文件、认真开展试点、组织评估验收、面上复制推广等过程。实践证明,只有试点地区基础好、改革意愿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并亲自抓,改革才能真正成功,成果才能真正巩固。只有改革操作部门坚定改革信心,坚持改革方向,坚守改革原则,才能攻破一个个拦路虎,打赢一场场攻坚战。只有强化典型引路,强化督察督导,一抓到底,久久为功,点上的盆景才能成为面上的风景。
三、攻坚克难,探索创新,
奋力开创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面对编办领导体制、职能任务做出的新调整,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深化解放思想结合起来,同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推动机构编制重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以高质量主题教育焕发干事创业勇担当的精气神,全力做好“1321”工作(即一个完善、三个深化、两个加强、一个建设),助推江苏高质量发展。
完善机构改革。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以提高机构履职尽责能力为努力方向,扎实做好江苏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既要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动职责、编制、人员划转到位;又要推动职能转变、理顺职责关系,特别要强化内部职责和业务整合,由“物理变化”向“化学反应”转变;还要抓好改革成果的系统集成,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深化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整合。以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重点抓好“六个结合”“三个集中”,即将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工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基层减负和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与推广复制经济发达镇“1+4”改革经验,与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开发区“一县一区、一区多园”规范化管理,与健全“三项机制”和机构编制刚性约束相结合,推进相关机构编制资源向经济发达镇、重点中心镇、各类园区(功能区)集中。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巩固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成果;全面完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督促部门单位尽快上报改革方案并抓紧审核批复,指导协调做好人员安置、资产处置等相关工作;积极探索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推动优化布局结构,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重点指导督促13个试点县(市、区)紧紧围绕厘清各层级权责关系,推进执法重心下移、人员力量下沉,建立完善配套机制等重点任务,积极构建县域综合执法体系。在抓好试点、树立标杆的基礎上,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由点及面,实现“一套清单管权责”“一个网格管治理”“一个中心管指挥”“一支队伍管执法”。
加强以开发区“一县一区、一区多园”规范化管理为重点的机构编制管理。推进以国家级开发区或发展水平高的省级开发区管理机构为主体的“一县一区、一区多园”式的机构整合,并加大“经济发达镇+园区”统筹管理力度,综合考虑南北合作共建园区。
加强机关绩效管理。以江苏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为考核重点,突出全面正确依法依规履职,聚焦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不断优化考核内容;进一步强化过程监管,持续完善平时考核流程,改进考核方式方法,着眼重点部门重点任务,着力提升考核成效。
强化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突出“两种意识”,即政治意识和规矩意识;提升“三个能力”,即业务能力、抓落实能力、服务发展能力;抓好“三项建设”,即机构编制法定化建设、作风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向组织部门看齐,对标组工干部素养,高标准严要求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服务大局、务实创新、勤廉奉献的党员干部队伍,争创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