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考

2019-11-05李晓军

戏剧之家 2019年26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少数民族

李晓军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欧美日韩等外来文化冲击着中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成为弱势文化群体,必须得到我们的重视才能更好地进行传承与发展,避免文化的渐趋消亡,因此保护传承好少数民族文化显得越来越紧迫。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应立足本地区文化资源,不断学习发展创新,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才能让中华民族文化大花园更加绚丽芬芳。在此,本文对大姚县三台乡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向做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少数民族;彝族文化;大姚三台;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C9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6-0235-01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全国政协第十届三次会议上说:“少数民族文化的含义是超文化的,文化不仅是他们的特色,他们的旅游资源,更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是他们民族的重要载体,如果这种文化没有了,连文化的载体也没有了……他们的民族就会消失。”

三台乡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城西北部,距县城77公里。三台乡隐匿于楚雄州横断山系云岭东部的百草岭的群山怀抱中,境内有彝州第一高峰海拔3657米的帽台山和第二高峰小百草岭,呈东南走向,其支脉连绵全境。在崇山峻岭间,淳厚朴实的彝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地域特色,孕育出了独特的彝族文化。然而,随着历史发展、科技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断吸收外来文化,追求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的传承受到冲击,文化资源的脆弱性凸显。

一、优化文化资源

(一)深厚的文化资源

三台乡内居住着彝、汉、傈僳、傣等多种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9%, 是一个彝族集居的山区乡。彝族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早在远古时代,这里的彝族先民创造了“十月太阳历”。三台乡是《梅葛》的故乡,《梅葛调》在民间世代传唱。一年一度举办的民族传统节日“赛装节”,蕴含了深厚的彝族服饰文化。近年来鉴于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视,在乡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协力推动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不断发力在自身和传承手段上发展创新,才能使三台乡彝族文化活起来,与时俱进。在融入国家多元文化发展中,永葆其独特性。

(二)发掘人才,培养新的传承人

当前三台乡彝族文化的传承工作取得较大进步,目前有国家级彝剧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1人、州级2人、县级14人。这为彝族文化更好传承奠定了基础,对彝族文化传承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要重视做好特殊传承人的挖掘工作,由于少部分具备彝族文化传承能力的彝族长者文化水平低下,难以用汉语进行文化传承工作,他们因此受到埋没。其次要坚持做好多层次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工作,由于文化传承人主要集中于年长者,年轻一代受网络文化和较强的外来文化接受能力等因素影响较深,如不做好积极的引导和培养,他们将丧失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传承的积极性。传承民族文化需展开多元化的、多层次的传承培养模式,培养更多传承人,向年轻一代倾斜。

(三)学习借鉴,拥抱多元

三台乡地处高寒山区,交通闭塞,自古以来与外界民族文化的交流匮乏,较好地保存了传统民族文化。近年来,随着世界多元民族文化廣泛交流的不断深入,三台乡民族文化的交流应积极做好走出去与引进来。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不能局限于本民族文化的机械式传承发展,应当加强各民族文化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的传承中应加强对其他地区、其他民族文化传承方式的学习借鉴,结合当地实际,创造出适合本地区民族文化发展的有效方法。

二、构筑强有力的文化生态堡垒

(一)打破文化传承保护的地域限制

三台乡毗邻彝族文化底蕴丰厚的昙华乡和桂花镇,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能够互通互联,建立彝族文化传承保护统一协进管理机构。在保持地域特色的情况下,相互学习借鉴与支持,构建生态文化圈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民族文化传承手段,这样更能增强文化传承的底气和信心。

(二)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渠道变得更加有效、灵活、多样。民族文化的传承可以借助网络推广传播的有力途径,如建立微信公众号进行乡村民族文化的学习推广,通过抖音等新媒体App的形式进行微视频的传播,更容易得到人们的支持接受。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开展民族文化创新传承的比赛,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播、创新和传承,有效带动全民广泛参与。

民族文化的传承更多的是本地区本民族的事,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承任务更多也应该由本民族来承担。充分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如在三台乡最盛大的节日赛装节的文艺展演中应回归老传统,坚持自己办自己演的模式,实事求是,杜绝无中生有,以小见大。采取节日期间每个村组出节目进行汇演的形式,改善大规模请外援的现状,误导来宾对本地区民族文化的认知。促进乡村农闲文化工作队的成立,激发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打造坚实的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圈。

三、结语

保护传承好少数民族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认同,创新民族文化保护机制,构筑强有力的民族文化生态堡垒,不仅能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更能让中华民族文化大花园永葆绚丽芬芳。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论少数民族环境权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道: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