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栀子栽培资源分布与综合利用调查
2019-11-05李隆云宋旭红
潘 媛,李隆云*,王 钰,宋旭红
1重庆市中药研究院;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重庆分中心;3重庆市中药良种选育与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0065
栀子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原名厄子,又名黄栀子、山栀子等。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果实[1],性寒,味苦,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病心烦、黄疸赤尿、血淋涩通、血热吐衄、目赤肿痛以及火毒疮疡等病症,也是原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第1批药食两用资源品种[2]。栀子原产我国南方,早在汉唐时期就已广为栽培,现在我国南方广大山区、丘陵都可栽培,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西、重庆、浙江、湖南、福建等省[3,4]。栀子的根、叶、花和树皮均可入药但不同部位和不同的处理方法其功效也不同[5]。同时从果实中能提取天然栀子黄和栀子蓝色素广泛应用于酒类和果汁等饮品、中西糕点、烹调菜肴、腌制酱菜、日用化工以及化妆品作为着色剂[6-8]。随着栀子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尤其是食用色素与天然染料方面的研究开发,栀子作为添加剂在食品和日用化工等行业将得到广泛应用,使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植物[9]。
多年以来,各地栽培栀子种质较为混杂,除去供观赏的大花栀子G.jasminoidesEllis var.grandifloraNakai、重瓣栀子G.jasminoidesEllis var.fortunianaLindl和雀舌栀子G.jasminoidesEllis var.radicansMakino外,用做药用的山栀子与提取色素用的水栀子长期混杂栽培,同时栀子还因产地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形态多样化,从植株形态、药材分支状况和味道方面表现有一定差异[10]。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栀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致使栀子野生资源迅速减少,盲目的大规模人工种植,病虫害明显增多,栀子的抗性呈下降趋势,产量、质量也随之下降,严重影响了栀子产业化的发展。为了充分弄清各地栀子种质资源分布及生产状况,研究组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对我国栀子的主产区进行了详细调查,并收集不同类型的种质材料及药材标本,为栀子种质资源的系统评价、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与地点
研究组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荔浦县、兴安县等),湖南省(永州市、武冈市、邵东县、衡阳县、宁乡县、长沙县等),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丰城市、吉水县、永丰县、峡江县、新干县、进贤县、金溪县、湖口县等),福建省(福鼎市等),浙江省(苍南县、平阳县、安吉县、临安县等),湖北省(孝感市、蕲春县、长阳县等),河南省(唐河县、祁仪县等),四川省(万源市、巴中市等),重庆市(江津区、南川区、巴南区、万州区、巫溪县、石柱县等)(见表1)等地开展栀子资源调查。
表1 栀子资源调查明细
续表1(Continued Tab.1)
省份Province地点Location来源Source东经Eastlongitude北纬Northlatitude海拔Altitude(m)宜春市昌傅镇太平村本地115°15′2827°55′4042樟树市董家本地115°21′4227°58′1891樟树市临江镇港背村本地115°21′4828°1′2619丰城市湖塘乡五里窑本地115°36′1328°20′2857丰城市城隍坎头村本地115°31′3228°22′1270丰城市隍城镇霞庄本地115°31′4128°23′950南昌市进贤县张公镇渣兰村本地116°11′1628°19′4040南昌市进贤县张公镇老王村本地116°12′528°19′560抚州市金溪县合市镇上堡本地116°39′527°56′49106抚州市金溪县合市镇崇麓村本地116°40′227°57′9106抚州市金溪县秀谷镇刘家源村本地116°43′4527°54′4398抚州市金溪县双塘镇阳光村本地116°44′3727°59′3892抚州市金溪县琉璃乡田中龚家本地116°35′5327°55′3985九江市湖口县付垅乡付垅村新干引种116°20′1729°38′3058九江市湖口县文桥乡文桥村新干引种116°19′4829°38′1420九江市湖口县文桥乡新庄村新干引种116°19′3329°38′1128福建福鼎市镇头镇平阳新村本地120°10′227°17′36170福鼎市贯岭镇从底村本地120°13′3527°24′16219福鼎市贯岭镇鹿角村本地120°13′3127°24′34232福鼎市贯岭镇茗洋村本地120°13′2427°25′19295福鼎市贯岭镇分水关本地120°13′0227°25′03254浙江温州市苍南县五凤乡田垟免福鼎引种120°16′3827°25′27378温州市苍南县五凤乡八亩后福鼎引种120°18′1527°25′28356温州市苍南县五凤乡新利村福鼎引种120°16′4827°25′37454温州市平阳县腾蛟镇林家村福鼎引种120°19′1227°44′4498湖州市安吉县施家村江西引种119°40′130°47′49-2湖州市安吉县梅溪镇古苑村江西引种119°41′1630°49′5628杭州市临安县潜川镇海龙村江西引种119°24′2730°6′4358湖北黄冈市蕲春县官窑镇圆丰山村本地115°17′3730°11′3145黄冈市蕲春县官窑镇岚头矶福鼎引种115°16′4130°9′5549孝感市孝南区松林村本地113°59′031°1′2629宜昌市长阳县磨市镇花桥村福鼎引种111°10′2830°24′55319宜昌市长阳县磨市镇白庙村福鼎引种111°9′1630°25′0208宜昌市长阳县大堰乡晓麻溪村福鼎引种111°8′330°22′4238河南南阳市唐河县祁仪乡老梁村南本地112°53′7132°27′97138南阳市唐河县祁仪乡老河村北本地112°53′2532°27′58138南阳市唐河县祁仪乡寨桥村本地112°54′5532°27′32156南阳市唐河县马振扶乡郭桥村本地112°57′432°31′7213南阳市唐河县马振扶乡简庄本地112°58′5132°32′22109
续表1(Continued Tab.1)
省份Province地点Location来源Source东经Eastlongitude北纬Northlatitude海拔Altitude(m)南阳市唐河县马振扶乡任庄本地112°57′2532°32′41197四川万源市石窝乡古社坪村本地107°38′5531°53′6768万源市石窝乡五显庙村本地107°37′331°52′32903巴中市巴州区平梁乡青包山村本地106°41′2231°56′10963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兴长村江津引种105°24′3128°42′88554宜宾市翠屏区赵家街道佛现村自繁104°38′0828°41′58681内江市资中县新桥镇清平村自繁104°42′4629°42′46647广元利州区宝轮镇关山村宜宾105°34′6332°26′09790遂宁市桂花乡南垭村宜宾105°26′1530°34′63291重庆江津区油溪镇本地106°8′4129°12′20185南川区大观镇江津引种107°5′2329°10′51495巴南区安澜镇南龙村江津引种106°59′129°26′13680巫溪县凌角乡凉水村本地108°44′2131°14′57621南川区三泉镇栀子山本地107°27′3929°29′65267万州厉山镇沿河村本地107°55′2230°24′19378石柱县下路镇天泉村本地107°59′2829°39′42900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深入查阅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文献资料以及中药天地网、科技局、农业局等单位提供的相关文献资料。同时深入到主产区,通过与乡政府、药材收购商、药材种植户等实地交流,对当地栀子的分布、栽培历史、生产及销售状况等进行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资源分布
栀子分布于106°41′~120°19′E、24°26′~32°32′N之间的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全年平均气温10~18 ℃,日照时数1 600~1 900 h,无霜期233~313天,年平均降雨量在900 mm以上的四川、重庆、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河南等省区。主产江西吉安、抚州、九江,湖南邵阳,福建福鼎,浙江温州,湖北长阳,河南唐河,重庆江津等地。除四川万源、巴中一带在海拔在700 m以上,其他产地海拔均在0~300 m左右。
2.2 栽培方式
通过调查发现,栀子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①种子育苗:于3~4月播种,每亩用种2.5~3 kg,待苗高15 cm时间苗,一般育苗1年即可移栽。这种育苗方式在生产中广泛应用。②扦插育苗:一般在4~7月进行扦插育苗,取3年生健壮枝条,剪去叶片,截成20~25 cm枝条在维生素B12液中蘸一下,插入砂中,在相对湿度80 %、温度20~24 ℃条件下约15天即可生根。按行距15 cm、株距10 cm入土深度为插穗的2/3,直插或斜插在苗床内,插后压土、浇水。培育一年后即可定植。这种育苗方式在生产上采用较少,主要用于优良种质的保存。
2.3 生产状况
通过实地考察及电话调查,我们对全国近9个省市的70多个地点进行栽培栀子资源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了解,结果表明(见表2):我国栽培栀子的总种植面积达1.5~1.7万ha,以江西和河南种植面积最大,平均亩产在200~300 kg,以福建福鼎和浙江苍南一带的栀子产量最高,亩产能达到400 kg。品种多为江西省各地经野生培育而来,如金栀1号、赣湘1号、秀峰1号、丰栀1号、长江1号等,福建品种分关1号种植面积也较大,但品种推广力度不到位,大部分栀农都以水栀子和山栀子来界定品种。
下面将分区域介绍栀子栽培状况:
广西地区:主产柳州鹿寨、桂林荔浦、贺州邵平等,广西是栀子的主产区之一,种植高峰时面积达2 000 ha,年鲜品产量约0.6万吨。由于近几年栀子价格下跌等因素,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减,药农调整为种植柑橘、枳壳、油茶等,面积已缩减到600~1 000 ha,年产鲜品2 500~3 800吨左右。调查发现,广西栀子种植以水栀子为主,多为本地野生品种培育而来,有极少一部分是从江西、福建等地引种,广西本地栀子果实个头较大,颜色较深,据当地人反映,广西产栀子主要用于化工色素提取,仅有少部分入药。广西栀子种植地海拔均在100 m左右,常为坡地和丘陵区域,土质常为砂质壤土,肥力较差,以种子繁育为主,栽培地栀子虫害比较严重。主要的加工方式为蒸汽熏蒸10分钟后上60 ℃土炕至烘干。该地区小部分栀子鲜果被药商收购经加工发往玉林、樟树等药材市场,其余大部分鲜果被化工企业收购,用作加工染料和色素。
湖南地区:湖南省栀子种植主要集中在邵阳的邵东和武冈、永州、衡阳、岳阳、长沙周边县等地。栽培面积约350 ha左右,总产量约1 300吨。该省种植栀子历史悠久,上世纪初,野生栀子面积达1 000 ha,随着开荒造林,野生栀子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产量急剧下降。到上世纪60年代湘中地区进行栀子野生改家种试验,带动全省20多个区县大范围种植栀子。本世纪初,该省种植栀子达1 750 ha[10]。近年由于栀子价格持续走低,种植面积开始有所减少。经调查发现,当地栀子繁育以种子繁殖为主,大部分种植基地每年只施一次有机肥,不打农药或只打少量的除草剂。武冈栀子种植基地和宁乡种植基地为新兴栀子基地,栀子多为3~4年植株,产量较成年树低。武冈千亩种植基地是在工信部项目的带动下发展起来,面积上千亩,管理比较完善,植株病虫害较少。湖南地区栀子以本地品种为主,也有部分从江西引种,栀子果常做药用,少部分用作加工染料和色素。
江西地区:该地区是药用栀子的道地产区,基本上每个市县均有野生分布,同时全省大面积广泛种植,栽培面积约4 000~5 500 ha,赣中丘陵主要为红壤,较适合发展栀子种植产业。主要有四大产区,即丰城-樟树产区、进贤-新干-峡江-永丰-吉水一线产区、抚州金溪-资溪产区和新兴的九江湖口产区。以新干、永丰、进贤等地为代表的黄栀子,主要提供提取色素用,以金溪、丰城、樟树为代表的黄栀子,则加工药材供药用[12]。经调查发现:丰城-樟树产区种植面积达600~700 ha,品种多为混杂种,大部分是野生种选育而来,管理较完善,病虫害较少;进贤-新干-峡江-永丰-吉水一线产区种植面积达1 800~2 000 ha,品种大部分为当地野生品种经人工培育而来,也有少部分品种从福建引种,该地区栀子常与油茶套种,管理较好,病虫害不严重;抚州金溪-资溪产区是栀子的老产区,种植面积达1 400 ha,该地区有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栀子个小、仁饱满,品质优,主要品种有金栀1号、金溪2号、红灯笼等,国家对该地区的黄栀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九江湖口产区为新兴的栀子产区,种植面积在700~1 300 ha,以3~5年的新栽植株为主,品种多从新干、金溪等地引进,既有用作药用的品种,也有部分供提取色素,由于是初产区,又加之该产区的牵头单位多为公司或种植合作社,相关的管理都比较完善,病虫害较少。从整体上来看,江西地区栀子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广,但加工技术落后,开发利用率低,造成了部分资源浪费;再者受近几年栀子价格下滑的影响,栀农在种植过程中不得不减少相关的支出,造成了栀子病虫害较多,影响药材的质量。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栀农因栀子价格低,人工费高,索性不收获栀子,以减少人工的开支。由于江西是我国栀子的重要产区,野生资源十分丰富,加之常年种植,部分品种开始出现退化,品质下降,今后的工作在不断加大栀子开发利用力度的同时,重视栀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保护显得十分重要。
福建地区:福建栀子主产于福鼎市。目前福建栀子种植面积有2 700 ha左右,己成为我国栀子的最大产地,福鼎市贯岭镇是核心产地与交易中心。栀子种植业是福鼎近年兴起的特色产业,栀子常用作中药材,同时也可用作色素提取及化工产品生产。福鼎市境内山多地少、山坡较缓,且临近东海、台风常常发生,所以不适宜种植高大树种,而栀子树为小乔灌木,树身矮小抗台风,非常适合在山坡地发展。当地主栽品种为“分关1号”,该品种树型呈伞形通风透光,果实长3.0~3.6 cm,直径1.4~1.9 cm,成熟期呈深橙红色,产量每亩达250 kg,非常适合当地种植。该品种从2 000年开始在福鼎各县开始大量推广发展种植,现已进入盛产期,产量逐年攀升,但是受栀子价格下滑的影响,商贩到栀农处收购栀子的欲望不强,收购能力十分有限,造成近些年该地区栀子供大于求,市场处于超饱和状态。当地政府也在积极制定政策,落实发展栀子深加工,为栀农开辟一条新的致富道路。
浙江地区:浙江省的栀子主产区在温州、丽水一带,种植面积达2 000~3 000 ha。温州是该省栀子主产地,产量占全省80%以上,主要分布在平阳、苍南、顺泰和永嘉等地。当地大多数种植基地以直接出售栀子果和栀子花为主要产业,经济收益受市场价格及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当地也在积极寻求发展空间,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种植+深加工方向转型,推出了栀子油、栀子茶、栀子系列洗护用品等产品,充分发掘其产品的附加价值,为当地栀子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湖北地区:主产于黄冈市蕲春县、孝感市孝南区和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蕲春和孝南栀子多做药用,种植面积有将近1 500 ha,年产量近5 000吨,品种比较混杂,有当地野生品种人工培育而来,也有从江西、福建引种品种,长阳栀子多为水栀子,部分从福建引种而来,以扦插繁育为主,通常用作化工原料或提取食用色素。由于栀子价格下滑严重,该地区部分栀子树被砍,改种其他作物。
河南地区:主产于南阳市唐河县马振抚乡、祁仪乡,两乡盛产七棱、九棱黄栀子,年产量7 500吨以上。调查发现该地区地处南阳盆地与桐柏山余脉交接地带,1 800平方公里浅山丘陵区域,山小坡缓,气候温和,土壤类型为粘石土和砂质壤土,非常适宜栀子的种植和生长。该地区作为“栀子之乡”,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汉刘向《名医别录》和李时珍《本草纲目》均载:“栀子生南阳东南川谷。” 近年来,唐河县委、县政府抓住栀子极大的药用价值及染料功能,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带动农户积极种植栀子及发展深加工。唐栀子于上个世纪50年代由当地野生种经人工驯化成栽培种,而后分别于70年代、90年代两次人工种植高峰。至2015年,唐河县围绕山区发展栀子种植达2 000 ha,平均亩产量达200 kg。近年由于受价格等因素影响,栀子种植面积开始有所减少,药农开始寻找其它品种替代。唐栀子干燥果实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2 cm,粗0.6~1.5 cm。表面深红色或红黄色,具有6~8条纵棱。唐河地区栀子栽培管理较为规范,以扦插繁殖为主,每年施两次肥,一次促花肥,一次促果肥,农药主要喷施除草剂,植株病虫害较少。该地区栀子的加工方式主要为蒸汽微蒸后,用土炕烘干。
四川地区:四川栀子主要有两大产区,即达州-巴中产区和宜宾-泸州-内江产区。经调查发现:达州-巴中产区为栀子的老产区,树龄多在7~8年以上,主要以野生为主,有少量人工栽培,除巴中地区有面积较大的人工栽培栀子基地外,其余地区多将栀子种在地头做保护行,基本不做管理,周围杂草较多,病虫害也十分严重。还有部分栀农将植株砍掉,转种其他经济作物。宜宾-泸州-内江产区是新发展产区,种植面积达350~600 ha,多为制药公司或其他企业牵头建立的大面积种植基地,基地管理十分规范,大部分基地都建有自己的种苗繁育基地,产品多做药材。
重庆地区:主产于江津区慈云镇、油溪镇、南川区大观镇、合川和酉阳等地,栽培面积近万亩,是我国栀子的重要产区之一。该地区栀子主要用于加工中药材,提取色素外销和采摘鲜花零售。具调查,川渝地区自古就有野生资源,且植株成活率高,栽培技术简单,但随着大规模的人工栽培,导致栀子病虫害增多,抗病性下降,产量和质量也随之下降。通过对调查样品进行品种鉴定,发现渝产栀子除了来源于药典收载品种栀子(G.jasminoidesEllis)外,还包括了水栀子(G.jasminoidesEllis.f.logicarpaZ.W.Xie et Okada)和大花栀子(G.jasminoidesEllis.vargrandifloraWakai.),后两者都为药用栀子的混伪品[12]。近年来由于栀子药材普遍滞销,价格呈下滑趋势,栀农对栀子植株疏于管理,致使栀子抗病性和抗虫性大幅降低,病虫害现象严重,植株褐斑病、斑枯病严重,卷叶螟、龟蜡蚧等虫害肆意,严重影响了产果率和药材质量[13]。
3 讨论与结论
3.1 栀子资源、品种与保护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栀子种植户对品种的概念不清,主要以山栀子和水栀子来区分,山栀子个头小,常用作药材,水栀子个头大,颜色深,常被用作提取色素的原料,一般不入药。山栀子的主要产区集中在江西、湖南、河南、四川、湖北黄冈和孝感一带、重庆的部分区域,广西、福建部分区域、浙江温州、湖北长阳则是水栀子的主产区。我们所提到的品种常出现在资料文献中,主要用作研究,在栀农中推广的范围有限。这进一步说明开展栀子优良品种选育,提高栀子药材品质非常值得去做,同时品种的相应推广工作也非常重要。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栀子野生资源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的原因是人为破坏。栀子使用广泛、市场需求量极大,其野生分布多在低海拔地区,人为活动频繁,很多当地居民养成采摘野生栀子果实出售的习惯,加上栀子大面积的区域引种栽培对其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必然造成极大的影响,而栽培过程中种源未经选育直接从野生母株采种繁育现象普遍,良种缺乏,退化现象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栀子的抗逆性明显衰退,人工栽培过程中病虫害也越来越多。可见,我们需要从加强栀子野生资源保护入手,同时加强栀子优良品种的选育,这样才可以从本质上提高栽培栀子的质量。
3.2 栀子栽培技术
栀子是多年生灌木,可种子繁殖,也可扦插繁殖,由于种子繁殖不利于保持亲本的优良品质,所以实际生产中常用扦插繁殖。调查中发现,栀子的栽培管理措施较为混乱,施肥有每年一到三次不等,一般都施用有机肥;主产区江西等地基本不做修枝;大部分的栀农为降低成本,每年只打一到两次除草剂,这也造成了大部分栀子种植地区病虫害较严重,仅有企业或项目支持的地区相应的管理比较完善。可见,开展栀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建立栀子规范化种植基地以稳定栀子药材质量是促进栀子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3.3 栀子采收与加工技术
调查中我们发现,各地栀子存在采收期混乱的问题。由于栀子采收以人工为主,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少,又加上栀子价格一跌再跌,这就造成栀农要么抢早上市提前采收,要么忙于其他农活,而延误栀子的最佳采摘时期,这严重影响了栀子的质量。
药典规定,栀子加工时需将其微蒸或放入沸水中略烫,取出后晒干或烘干。在实际生产中,大部分企业或栀农都选择将栀子微蒸,蒸完取出露天晾晒至表面水干,然后放置到45~50 ℃的土炕或烘房中直到晾干,各个地区的加工方式略有差异,如蒸煮的时间长短不一致,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或过低,这也是影响栀子品质的因素。
综上所述,栀子产业的发展还需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对栀子的野生资源进行科学性保护,保护栀子的遗传多样性,多培育栀子新品种,提高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其次应加强栀子栽培、生产的规范化建设,推进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建立,以稳定栀子的产量和质量;再者要积极开展栀子精加工及产品的深度开发,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提取栀子苷和色素方面;最后还应多方合力,积极合理指导栀子生产,稳定栀子的市场价格,确保栀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