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学生的思维过程 用好可视化生成材料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践与反思

2019-11-05陆雪倩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错例小数可视化

陆雪倩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东洲中心小学 311400)

2019年5月,在“富阳区小学数学教研大组成员、学校教研组长培训暨东洲中小共同体学校教研活动”中,我有幸获得开课的机会。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挑战经典概念课“小数的初步认识”,并尝试从思维可视化角度进行教学。这无疑是一个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但我并没有太多的信心去上好这节课。

在将近半个月的磨课过程中,从每个环节到每句问话再到每句评价,我与前辈、同事反复打磨,不断修改,其间的感动与收获令人难忘。更可贵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困境与不适促使我有了许多思考,下面就与大家分享这些思考。

如何让学生暴露真实思维

只有清楚学生是怎么思考的,教师才能进行针对性引导。“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课,也是一节起始课,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小数呢?首次试教时,我通过举例生活中的小数引导学生学会认读,之后我带领学生学习如何在实物图中表示0.3元,然后让他们自主在面积图、线段图中表示0.3元,试图通过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本质。

师:同学们,0.3元是多少钱呢?你能在这幅图中圈一圈,表示出0.3元吗?这幅图让你想到了哪一个分数呢?

许多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能够很快说出0.3元就是3角,圈出10个1角中的3份表示0.3元,但无法联想到,更不提元。

师:你能在长方形和线段中表示出0.3元吗?

原本热闹的课堂突然变得沉默,许多学生无处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办。反馈出不来,我只能自说自话,生硬地“拽”着学生向前走。

在这个片段中,让学生自主表示0.3元,之前的过程都很“顺利”,但是在突破重难点即沟通整数、分数、小数的关系时,却遇到了阻碍。原因是,在教学时,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有输入无输出,思维被禁锢。课后,葛素儿老师指出了这一问题,她告诉我应该放手,让课堂开放,让思维暴露,然后紧扣生成的可视化素材,步步深入。

师:请用喜欢的方式表示0.3元。温馨提示:0.3元和1元是什么关系?

如果用一个图形表示1元,那么0.3元该如何表示?

在学生动手操作后,有选择地挑选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师:老师从同学们那里找来了这么多的作品,他们都表示0.3元吗?(生答:是)

师: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它们画得不一样,但都可以表示0.3元呢?这几幅作品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在这样开放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尽己所能,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暴露具体的思维过程。事实上,操作只是手段和途径,知识的理解、思维的发展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因此在动手操作后,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具体的操作上升到体验感悟的理性层面。

师:(指着长方形的面积图)这是谁的作品,为什么这样表示0.3元呢?

生:因为0.3元是3角,这个长方形表示的是1元,把它分成10份,其中的3份就是3角,也就是0.3元。

师:谁看明白了,他把这1元……

生:平均分成了10份。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些作品,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3份就表示0.3元。

师:这个分的过程,让你想到了哪一个分数呢?

从学生的回答来看,这样的表达和交流方式更直接、更深入,也更贴近学生心境,让他们的思维最大程度地暴露出来。在求同的过程中,教师促进了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沟通整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

如何接招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

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课堂上时有发生。面对这些意外,新教师该如何接招呢?

在学习了“人民币系统”模型和“米制系统”模型后,我这样提问:

生:不可以,如果添上的单位不同就不相等了。

我继续询问了几位学生,都是这样的回答,我心里有些焦急,有点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就自己说这两者是相等的,草草带过。

课后,师父指出,这个问题处理得不到位。首先,找病根。学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认知?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充分利用具体量去理解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我想如果在这个提问前,让学生加上单位使这个式子成立,然后在求同中逐步抽象,这样效果会更好。其次,巧应对。如果出现了这样的回答,那该怎么办?这时教师可以向全体同学提问:“有没有同学认为是相等的?说说你的想法。”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一定的补充和修正。我相信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语言是互通的,由学生来解释更为恰当。

出人意料的答案是学生个性的展现,如果好好挖掘这些精彩的生成性材料,那将会为课堂添色不少。在现阶段,于我而言,如何在课堂上快速地、自然地接纳和转化这些“节外生枝”,还需要继续学习和探索。

你听过自己的课吗

上完展示课后,葛老师让我看一下这节课的录像,这让我感触颇深。在回顾中,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首先,反馈缺乏层次。学生自主表征0.3元的方式是多样的,有实物图、符号图、面积图、线段图和算式法。然而反馈时,由于太过紧张,我竟然忘记出示最形象的货币实物图,直接从符号图开始,这与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发展现状不符。都说第一印象是最为深刻的,由于0.3元与3角之间的关系没有建构起来,导致练习“1元2角用小数表示是多少元”时,学生只记得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忘却了2角等于0.2元。

其次,错例一再被忽视。“先入为主”的正例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而修正错例能够让学生活用新知。但在课堂上我忽视了纠错修正的过程。在自主表征0.3元时,我直接出示了多种正确表示方法,让学生在求同中提炼出3角元与0.3元之间的相等关系。在这之后,我并没有出示错例让学生进行纠正,课堂看似顺顺当当,实际上没有完全展示学生的思维。

在寻找8分米时,我犯了同样的错误。我虽然出示了个别错例,但还有一些典型错例没有出示,例如平均分成8份、数成端点数、标注成0.8分米、没有平均分等,前三者是知识性错误,至于没有准确画图是基本操作的缺失。如果在这两个环节,能够给足学生时间来辨一辨、改一改,我想课堂会事半功倍。

“一套教材和一支录音笔,是课堂教学起步的全部家当”,新教师要经常听自己的课,记录下上课的过程,正视自己,面对现实,在听自己上课的过程中去反思。

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赋有创作性的活动。学生在自作探究的过程中,表露真实思维过程,暴露真实矛盾,教师要及时抓住种种良“材”,因材施教,达成实效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错例小数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小数加减“四不忘”
思维可视化
关于“角”的错例分析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多”与“少”错例分析
20以内退位减法四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