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探究
2019-11-04严锐张林吴薇薇
严锐 张林 吴薇薇
【摘 要】目的:了解高校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選取高校四个大类,八个不同专业,260名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心理问题调查。结果: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心理普遍存在,对自身和社会的认知存在偏倚。结论:要想克服和应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必须从毕业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个角度出发,共同努力,共同应对。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原因;对策
AbstractObjectiveUnderstandourschoolgraduatesof2017oftheemploymentpsychologicalproblems.Thenproposeseffectivemeasures.Methods:Choose260thisyear'sgraduatesfromeightprofessionalinfourprofessionalfieldsatourcollege.Anddoasurveyofemploymentpsychologicalproblems.Results:Jobworriesrunthroughinthesegraduates.Theirautogenesisandsocialcognitionhavecognitivebias.Andtheenhancementofprofessionalabilityandworklevelofstaffmemberinchargeofemployment-guidingisverypressing.Conclusion:Aftervariouseffortsonlywecanovercomethesepsychologicalproblemsoveremployment.Includinggraduates,families,schoolandoursociety.
Keywordsgraduates;employment;psychologicalproblems;reason;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1-03--01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富国之路,是安国之策。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受到社会宏观就业环境、国家政策、个人就业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毕业生作为就业的主体,在既定的客观现实中,毕业生自身的就业心理对求职就业起到了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60万,到2012年6月,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创历史新高,预计将达到680万人[1]。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难将是一个长期的态势。在当前复杂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依旧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每个大学毕业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现状和特征,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同时也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切实可靠的意见和建议,笔者对高校2012届毕业生进行了就业心理状况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通过整群分层抽样方式,对高校经济管理类(13经济学,13工商管理,13旅游管理),医药类(13公共事业管理,13药学,13眼视光学),教育类(13音乐教育,13美术教育),理工类(13计本,13电气,13网络工程)共260名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255份,剔除5份无效问卷,共250份有效问卷,有效应答率96.15%。
2 调查结果
2.1 被调查毕业生的一般状况
2.2 毕业生就业心理状态
3 讨论
3.1 毕业生的就业焦虑心理普遍存在
被调查的250名毕业生中,“经常会为就业而烦恼或焦虑”的占36.4%,“偶尔会感到烦恼或焦虑”的占50.8%,说明焦虑心理是毕业生面对就业时的一个普遍心理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从被调查者自身的角度,或者是被调查者在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心理问题上的认识来看,就业焦虑都是被大家共同意识到的一个就业心理问题,并且具有其普遍性。
3.2 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
从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的毕业生的择业标准,排第一、二位的是“发展机会和晋升空间”、“薪酬待遇”,而“个人兴趣爱好及能力特长”、“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则排到了第三和第四。理想的较合理的择业标准应该是根据个人能力、特长、以及个人的观念、理想来选择职业,发展机会、空间、薪酬待遇应该是其次的。这也可以看出,在当前的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压力的增大,而发生了改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月工资的期望值。从结果来看,选择“2000-3000元”的超过总人数的一半,还有很多被调查者选择“3000-4000元”。选择“1500-2000元”的占31.6%,选择“3000-4000元”的占11.6%,选择“4000元及以上”的占2.8%,选择“800-1500元”的占2.4%。应届毕业生每个月“2000-3000元”这样的工资水平,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对大部分毕业生来说是十分不现实的[4]。
3.3 毕业生对社会的认知有偏倚
广大毕业生热衷于国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外企,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社会认知不够。他们看到这些工作岗位的光鲜、体面以及舒适,却看不到这些岗位需要求职者所具备的素质,也不清楚这些岗位能承担多大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7]。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265/201111/126852.html.2011-11-10.
魏悦宁.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心理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现状的文献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5(8):103-108.
苏炎奎.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0):88-89.
大学毕业生:月薪2000已成为最高工资标准?[EB/OL]http://www.jyb.cn/jy/jysx/t20071126_127851.htm.2011-11-26.
马媛.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现状分析及心里指导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10,2(11):156-157.
刘学华,付玉华.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原因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7,8(35):83-89.
Lazarus,R.S.Towardbetterresearchonstressandcoping[M],AmericanPsychologist,2000,8(24):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