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活动”设计 增亮道德与法治课堂

2019-11-04冯林军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冯林军

摘   要:通过结合“60秒”课程和“一分钟演讲”理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微活动”的设计,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从一堂亲身研磨的课例入手,以四个片段聚焦课堂上“微活动”的设计,探寻“微活动”的类型与运用策略,提升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微活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9/22-0094-04

时下,微信、微商、微店、微电影等新名词层出不穷,使我们仿若置身于一个无“微”不至的时代。甚至波及到教育教学领域,涌现出微课程、微视频、微作业等新兴事物。美国北爱荷华大学教授Leroy A. McGrew早在1993年就曾提出“60秒”课程,他将“60秒”课程设计成三部分:概念引入、解释、结合生活列举例子。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T. P. Kee提出了“一分钟演讲”,学生们被要求选取一个知识点,用一分钟的时间进行解说。短、频、快,直指核心内容,是“60秒”课程及“一分钟演讲”的主旨。从《品德与生活》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更名并没有改变低段德育课程的性质,而且“活动性课程”特征在新教材中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更加强化。

基于此,笔者生发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微活动”教学的设想。“微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用相对较短的时间,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积极认识、体验与践行,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本文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班级生活有规则”第一课时为例,拟从几个片段聚焦课堂上“微活动”的设计,探寻“微活动”的类型与运用策略。

一、“微游戏”预热,巧妙引出话题

(一)案例重现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齐答):喜欢。

师:那好,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吧。这个游戏大家肯定都玩过,是剪刀、石头、布。

第一次无规则游戏:全体学生为一组, 和教师玩“剪刀石头布”。教师出“石头”并宣布,出“剪刀”的学生输了;出“布”的学生也输了,因为教师的“石头”比学生的“布”大,包不住;出“石头”的学生也输了,因为学生的“小石头”敌不过教师的“大石头”。

师:大家都不服气是吧?为什么?

生1(气愤地):什么都是你赢!

生2:老师,你耍赖!

生3:不公平,你都不遵守游戏规则!

师:看来,刚才的游戏有点乱,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个游戏公平进行呢?(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交流。)

师:刚才,大家讲的就是这个游戏的规则(板书:规则)。

教师在屏幕上出示刚刚集体讨论出的游戏规则:(1)全班选派一名同学与教师比赛。(2)石头赢剪刀、剪刀赢布、布赢石头。(3)两人要同时出手,不能拖时,三局两胜。

第二次进行有规则游戏:全班同学一起喊“石头、剪子、布”,师生玩游戏,教师宣布输赢。

(二)教师小结

规则是游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规则,游戏就失去了公平,不能顺利、愉快地进行。班级生活中也有规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出示课题)。

因为是借班上课,故在开课伊始,教师设计了一个“剪刀石头布”的微游戏,迅速拉近了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个游戏适合低年段的小朋友们玩,既富有乐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两次做这个“微游戏”,让学生明白无规则的游戏,会造成游戏结果的不公平。只有制定好游戏规则并遵守,才能更公平、公正地玩。随后,教师顺势非常自然地引出本课话题。

低年级的学生生性好动、天真活泼,在课堂上我们设计一些“微游戏”,能使他们乐于参与,敢于表达。“微游戏”可以设计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中、课末使用。如,统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让我自己在整理”一课,课中可以设计一个“小房间里的物品该怎么整理”的“微游戏”。这个“微游戏”依托信息技术,拖动鼠标选择物品图片,将其放置在合理的地方。教师请学生上台亲自操作电脑,在游戏中轻轻松松解决房间的整理工作,寓教于乐,学生兴致盎然。

二、“微演练”暖场,适时巩固认知

(一)案例重现

师生在充分讨论、交流班级生活的众多规则之后。

师(播放音乐):听,这是什么?

生1:出操音乐。

师:呀,大课间活动时间到啦!我们要出去排队做操了。排队要遵守什么规则?

生2:要安静。

生3:不能说话,而且速度要快。

生4:要对齐。

师:是啊,排队要做到静、齐、快。那我们来试试看吧!

全体学生听教师口令开始排队。教师发现表现好的个例,及时表扬。

师:你觉得自己刚才排队做到静齐快了吗?做到的举举手看。(生舉手)

师:排队静齐快,不光要明白,关键要落在行动上,时刻提醒自己。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做“好规则操”吧!(多媒体出示“课中操”:班级生活有规则,出操集队静齐快,动作规范做两操,上课专心勤思考,课间休息不打闹,中午就餐秩序好,班级卫生勤打扫。同学之间常提醒,班级规则记得牢。)

学生在教师下做两遍操。

(二)教师小结

此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微演练”活动,即:模拟排队。通过播放出操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排早操队伍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排队规则的认识。

在这个片段中,学生做完“好规则操”之后,教师还设计了一个“微演练”活动,就是模拟大课间活动时的行为,让学生自由活动。教室内放置了呼啦圈、跳绳、毽子、篮球等运动小器械,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结束后,教师采访学生:“你刚刚在大课间玩了什么?”针对性采访玩球的学生,提问:“大家觉得教室里玩球合适吗?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声音太大影响别人”,有的说“球会砸到别人”……随后,教师引导讨论怎样活动不会影响到别人。

“微演练”的“微”,在于活动时间短,内容简单,便于操作。“微演练”还包括微模拟、微表演、微辩论等。如,统编《道德与法治》一下第三单元第二课“家人的爱”,学习“出必告,反必面”这一中华好传统时,教师就可采用“微表演”的活动形式。先简单介绍这一句的出处《弟子规》,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其意思。接着,学生聆听录音故事《鲁迅的规矩》:鲁迅非常孝顺自己的母亲,他在北京买房子后立即把母亲接来居住,还把最好的大房间让母亲住,而他自己住在大屋的后面——一间简陋的小房里,把那里既当书房又当卧室。当时鲁迅已经四十多岁了,但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外出上班,一定要到母亲那儿说声:“阿娘,我出去哉!”下班回到家,他也要和母亲说声:“阿娘,我回来哉!”每天吃过晚饭,他总陪着母亲聊一会儿天,然后回到书房工作。他每领到薪水,照例要给母亲买她爱吃的糕点。这些看似小事,但在鲁迅的生活中已成为一种做儿子的规矩。

听完故事后,教师让学生说说鲁迅的规矩是什么?他是怎么做的?再来让学生同桌合作一起演一演“出必告,反必面”,效果事半功倍。

三、“微抒写”升华,内化行为准则

(一)案例重现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对照自己的行为,你觉得哪个班级生活规则你做得不够,在“好规则集赞卡”上填一填吧!

教师点击屏幕,出现“好规则集赞卡”,并讲解填写方法。学生在音乐声中书写卡片,教师巡回指导。

师(音乐停):同学们写得真认真啊,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生1:上课专心听讲。

生2:我写的是上课发言先举手,不抢嘴。

生3:我想做到的是下课文明休息。

生4:我写的是及时清理自己的抽屉。

生5:我写的是吃午餐时不讲话。

生6:我想做到的好规则是排队做到静、齐、快。

师:还有那么多的同学想说啊,那让我们同桌互相交流一下吧。

……

(二)教师小结

学生在知晓了班级生活需要规则,明确了自己需要遵守这样的规则之后,教师引导他们对照自己的行为,哪些做得不错,哪些还有待进步,这是一种自我反思行为。同时,在反思之后,让学生把其中一条写下来。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认真书写,是另一种自我教育。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在北京发布。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无论是《品德与社会》,还是《道德与法治》,都承担着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重任。借助“微抒写”活动,可以使一些道德行为内化。

如,教学“失败怕什么”一课,在知道面对失败的方法之后,教师设置抒写“信心卡”的作业环节。屏幕上先出示一首小诗,教师深情朗诵:失败怕什么/好比幼儿学走路/跌倒了爬起来就是/学不会滑冰怕什么/尝试一次又一次/汗水肯定不白流/班干部落选怕什么/原因好好找一找/奋起直追准能行……随即问学生:“你会这样鼓励自己吗?请你在“信心卡”上也试着接下去写一写。”于是,学生在歌曲《隐形的翅膀》伴奏乐中尽情书写,兴致极高。在音乐声中,学生走上讲台大声朗读自己的信心卡,将自己勇敢直面失败的信心与同学分享,深化自己的道德认知,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四、“微实践”延伸,督促行为养成

(一)案例重现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已经知道了班级生活有规则,一种好行为坚持21天就能变成好习惯了,让我们行动起来,进行一个遵守规则大比拼,看看谁集的赞最多,规则意识养成得最棒!

教师点击PPT,再次出示“遵守规则我能行”集赞卡,演示集赞方法:

做得很好★★★,基本做到★★,还需努力★

21天时间:以★兑换棒棒卡,看看谁21天后棒棒卡最多,养成了这个班级生活好习惯。

师(总结):班级生活处处有规则,希望小朋友们都能认真遵守,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把“约定”做成文明棋。

(二)教师小结

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能力才能得到深化、拓展。设计“微实践”作业,是一种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实现真正的“知行统一”,使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此环节中,教师采用“遵守规则我能行”集赞卡的方式,让学生抓住一个好习惯,坚持21天时间,通过自评、互评,比比谁集的赞最多,能收获集赞卡。这个“微实践”作业,非常实在。教师根据这一作业,适时跟踪,及时表扬,学生的班级生活习惯肯定会越来越好。

“微实践”的活动设计,还包括“微调查”。例如:统计家庭一个月的收入支出,做个小当家;跟随爸妈上一天班,感受他们工作的辛苦;走访小区内的工作人员,知道小区的洁净、安宁少不了很多人的付出……这些“微调查”“微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去完成、去记录,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

五、合理设计“微活动”使课堂更高效

(一)“微活动”的内容要精挑、慎选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涵盖品德、法律、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内容的综合课程,时代性强,内容多。教师在设计“微活动”时,一定要对各种资源内容进行反复筛选,根据教材需要合理地使用,切忌为活动而活动,本末倒置。

(二)“微活动”的使用要适时、适量

教师精心设计的“微活动”要真正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不能游离在外。在一堂课40分钟时间里,不能将各种“微活动”以连环炮式的形式“狂轰烂炸”的呈现,应该要适时、适量,才能起到“微活动”独有的效果。

(三)“微活动”的方式要多样、灵活

教师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并紧扣时代,巧妙地设计各类“微活动”,方式尽量灵活多样,如“微游戏”“微模拟”“微表演”“微辩论”“微调查”“微论坛”等。不同年段、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微活动”形式,方能为学生所喜爱。

“微活动”关键在于“微”,特点是耗时少,针对性强,融合度高,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相信精妙的“微活动”设计,必定能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愉悦,增亮道德与法治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沈莉伊.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7,(1):18~20.

[3]葉波阳.让学生拥有非凡的学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2,(2).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