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合作探究“形神兼备”

2019-11-04王学文

关键词:合作探究小学数学

王学文

摘   要: 合作探究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数学课中的合作探究必须做到“形神兼备”。所谓“形神兼备”指探究过程中不仅要有“热闹”的形式,即全员参与,又要使师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把握恰当的探究时机,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明确探究目标,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发挥教师的调控指导作用,才能使合作探究真正实现“形神兼备”。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合理分组;教师调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9/22-0067-03

小学数学课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做到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然而合作探究并非简单的活动,它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的碰撞、知识的交流,同时也是利用集体的优势互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那么在数学课教学中如何使合作探究做到“形神兼备”呢?

一、科学的分组——高效探究的基础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取得最佳的合作探究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探究中得到提高,教师必须根据探究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分组。也就是将组内成员异质结合和组间同质,即每个合作学习小组要将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存在差异的成员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间的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了解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小组学习成效。

合作小组的人数,可根据学生自身交往能力的强弱和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灵活掌握。一般4~6人最为适宜,合作小组建立后,要进行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较为擅长的工作,如:善于计算的负责计算,能写的记录数据,善说的汇报,善于动手的进行实验操作等。但应注意组间角色要随时调整,使每个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搭建一个集协作性和个性化于一体的发展平台,这也是有效开展合作探究的基础。

二、恰当的时机——高效探究的前提

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但不是任何教学内容都适合探究。如:浅显的问题,概念性问题等,若刻意去追求合作探究,必然使探究流于形式,抹杀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教师应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把握探究的最佳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合作探究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一般来说,合作探究应当把握以下几个时机:

(一)灵感激发时

当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需要学生通过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去验证猜想,或探寻现象的本质用以解决问题时,学生内心会产生迫切地参与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要适时地组织合作探究,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疑问,在同伴的相互协助下去发现规律,解决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欲望。

(二)意见相左时

学生在分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不同意见并得出相反的结论,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时,教师要适时组织小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此时探究平台已成功搭建,学生的探究热情也十分高涨,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到探索数学规律、研究现象本质特征的氛围中,在这个前提下,既能引起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又能让学生有更多发表见解的机会。

(三)攻克疑难时

当教学中出现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思维跨度大、综合性强,仅依靠个人的力量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学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束手无策,这时需要小组合作,开展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通过相互启发,共同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策略多样时

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课堂上往往出现这样的局面,有些学生冥思苦想,仅得一解;有些学生思维开阔,妙法齐聚;有些学生则一筹莫展,无从下手。此时组织探究交流,学生在小组内拓宽思路,分享与接受,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思考问题,锻炼思维能力,体会知识需融会贯通,“山外有山,思无止境”的学习境界。

三、明确的目标——高效探究的动力

在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等差异,探究活动具有一种不可预见性,这也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放任自流而应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每一次合作探究都有它的目标要求和评价机制,学生才能围绕目标去发现问题、探究新知。如果光是把学生简单地混合在一起,鼓励其一起学习,这并不足以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们重视互相间取得的成绩,重视本组的成功,他们组员间才自然会提供策略和帮助。但应注意提出的目标要适当,既要有一定的坡度,又要让学生力所能及,“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方能促进组员共同提高,使探究取得实效。

四、充足的时间——高效探究的關键

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无法代替学生的思考,更不能剥夺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往往在呈现探究问题后,要么学生还不曾思考或自主学习,就匆匆宣布“探究开始”,要么探究时间很短就叫“停”,这样的合作探究只是走过场而已,使学生很容易失去合作学习的热情,陷入有“形”无“神”的探究误区。

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并亲身体验发现的快乐。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的,当他们面对同一问题时,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在苦思不得其解时进行探究才有成效。因此要有充足的时间作保障,使学生在“思之后动,动后促思”,只有在具备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的探究平台上,方可使学生思维“追”在其间,“乐”在其中。

五、教师的调控指导——高效探究的保障

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背景下,一定不能忽视教师的调控和指导作用,自主探究并非“自由探究”,需要教师以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伙伴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活动过程进行适时的调控,以保证探究活动顺利进行。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铺路搭桥”,引导探究

为学生“铺路”即为探究提供材料。包括适宜的情境材料和充足的操作材料,没有充足的材料,学生的探究便成了“无米之炊”,教师要在探究伊始,巧妙地创设情境,铺设悬念,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材料,围绕探究主题,手脑并用,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学生“搭桥”即为探究提供方向和路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有限,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简单任其发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这也是导致探究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教师应通过提出问题帮助学生适当点明探究方向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高效的探究,如“圆的周长”一课,可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分别与什么有关?圆的周长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你能利用工具求出不同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探究步骤,在这里教师要适时地启发,点到为止,既给学生指明了探究方向,又给学生的思维留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二)“见风使舵”,推动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探究问题进行推理假设时,往往出现千头万绪,主次不分,思考停留表面,达不到深度的现象。此时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要对学生提出质疑和启发,揭露知识间的矛盾,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思考。此外,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探究活动进程中,教师应作为探究活动中的一员全程参与到学生中去,对其在探究内容、探究方法、和课堂秩序等方面进行适时的指导,对于学生在探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如:组内任务不清、学生分工不明、讨论偏离主题或结论的形成一时受阻等,教师要及时发现,为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提出有效的建议,保证探究活动切实取得成效。

总之,作为广大一线教师,面对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改革大环境,要努力避免使我们的合作探究走向“高耗低效”,要认真研究和领会合作探究的实质,把握科学探究规律,让合作探究“形神兼备”,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   俊,姚爱祥.别让科学探究走过场[J].新课程研究,2006,(3):16~17.

[2]纪峥斌.试论有效的科学探究[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17,(1):8~9.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小学数学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