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019-11-04孙娇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实际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数学问题

孙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培养目标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对其进行基本数学知识的传输,而是把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转移到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对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既包括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包括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一话题,简述以小学数学教学为载体,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意义以及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数学问题;实际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245-02

对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从广度上来看,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从深度上来看,包括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等几个方面。笔者根据执教经验发现,现阶段大多数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对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常见的问题要么直接问教师,要么直接问家长,很少会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对于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障碍。鉴于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于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更加严格的高标准、严要求,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当前的学习,乃至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而言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帮助学生提高当前的数学学习效率。学生计算能力和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使其学习过程更加轻松高效;第二,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时期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必要条件。第三,也关乎到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会遇到更多的难题和困惑,在没有教师、同学和家长的帮助下,只有让自己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才能够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1]。

2   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

鉴于现阶段小学生尚未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出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措施亟待完成。笔者根据执教经验,并在翻阅了大量的小学生数学教学相关文献,参考了诸多国内外小学数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案例以后,总结出以下几点行之有效的措施。

2.1  改变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普遍反映情境创设法、递进循环教学法,对于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2.1.1  情境创设,降低理解门槛

小学生受年龄限制和自身阅历的影响,理解力还普遍不是很高,跟不上教师上课进度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使得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输入的时候显得异常困难。为解决这一普遍难题,有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提出了“情境创设法”。

情境创设法的提出考虑到了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它要求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执教过程中把知识点落在创设出的情境之内,使学生能够在创设情境的辅助之下,理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教师在利用这一方法的时候,在情境的创设上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要贴近生活;要有趣味性以更好地吸引學生;要服从于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的要求;与知识点的结合要紧密。做到以上几点,情境创设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2.1.2  递进循环教学,温故而知新

递进循环教学法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所谓递进是指以学过的、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做铺垫,过渡到新的知识点。这里的递进作用就体现为“由易到难、由熟到生、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关系。第二,这里的循环讲的就是教师要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经常带着学生巩固复习旧知识,以便及时地弥补学生的知识体系漏洞,有效地抵抗遗忘、查漏补缺[2]。

2.2  增加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拓宽知识储备

鉴于小学生阅读课外数学资料在学习数学中的积极意义,考虑到现下小学生课外阅读还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下有效的应对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为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

2.2.1  教师多推荐,增加课外阅读导向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还小,对自己应该读哪些书,该怎样读都不够清楚。学生家长由于大多数不在小学数学工作岗位上工作,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和内容安排都是一知半解。因此,指导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数学教师身上。教师在推荐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时候要注重课外书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二者之间的跨度不能太大,否则学生很难接受。除此之外全班学生不一定要都读某一本书,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兴趣有所区分,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并能够获益匪浅。

2.2.2  家长要重视,监督课外阅读高质量完成

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都是在家里完成的,这时候家长的监督作用就成了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主要因素。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要善于维护孩子的阅读习惯,不能破坏孩子的阅读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在课外阅读时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当孩子遇到阅读和理解障碍的时候,要引导孩子思考,不要直接把答案和盘托出。

2.2.3  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些时间,用于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课外阅读收获和个人感想。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及时纠正学生的理解错误,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反馈情况调整阅读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更优质地利用数学课外参考书。

2.3  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如看到“少”“去掉”“带走”等字样,就会想到使用减法;看到“几倍”就会想到乘法运算。这样的思维定式致使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过于单一,起不到发散思维的作用。这就启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

培养。

3   结语

就学生个人发展而言,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正当其时。要让学生从小学开始就知道学习数学要注重吸收数学思想、训练数学思维,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才能有效地把数学工具、数学知识学以致用,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明莉.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N].发展导报,2019-03-22(020).

[2]陈芳.谈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N].发展导报,2019-03-26(020).

猜你喜欢

实际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数学问题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转换数量关系角色,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学习小学数学
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问题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培养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