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思考

2019-11-04贾西杰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高中数学教学

贾西杰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化理解,有助于學生良好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本文将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活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040-02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会选择单向授课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一味地传输给学生解题的方法和策略,却忽视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导致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思维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结合高中学生认知上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

1   明确探究的目标

合理的活动目标是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设计数学探究活动时,教师要重视目标的科学设计,通过合理的目标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共鸣,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意识。在实际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目标的可行性和层次性,做到因材施教,设置的问题应该不太简单也不太难,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让参与活动的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如在学习基本不等式时,首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将目标确定为使学生基本了解不等式的代数、几何背景;能够使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掌握不等式的证明方法。结合目标,教师可让学生针对以下两个问题展开探究,问题1:在周长一定的前提下,边长分别为多少时矩形的面积为最大,最大是多少?问题2:在中国古代的赵爽弦图中,假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m和n,斜边的长为w,那么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不等式关系?又比如学习对数函数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知道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于是在探究时,教师首先通过指数函数的学习来引入对数函数的学习,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有目的性地展开探究。这样,通过目标来设计活动方案,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设计探究内容,有效地启发学生展开探索,提升探索活动的效益[1]。

2   确定探究的方法

很多学生都认为数学探究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学生感受不到知识探究的乐趣。因此,在设计探究活动时,教师要重视探究方法的选择,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过程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讲指数函数就是相同因数的连乘,但是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由于规定的不同,学生可能会产生先后认知上的冲突。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的方法展开学习,在学生已有认知冲突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实际的运算中明确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的指数学习的异同点,进一步掌握指数函数的本质。如在学习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过程中,使用了“猜想——验证”的探究方法,首先让学生回答问题:等差数列的定义是什么?等比数列的定义是什么?根据两个定义,你可以定义出等和数列和等积数列吗?通过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性质,可以类比出等积数列、等和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性质吗?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学到过的知识展开类比、归纳、特殊化和一般化的探究过程,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变换条件和结论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这样通过有针对性的探究方法的使用,学生的探究过程会更加高效和充满探究性。

3   关注探究的过程

在高中数学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探究知识的经历和获取知识时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形成良好探究能力的同时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教师要保证学生在探究时有足够的思维发展的空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自主地展开探究。

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质疑,并仔细地倾听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重视学生正确的回答,还要关注学生的突发奇想,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的问题产生,教师有时也会碰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实事求是,在勇于面对自身不足的同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为下一次的探究学习提供更好的保证。这样,也有助于促进学生质疑精神的养成,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获得更好的探究体验。

4   及时反思总结

数学探究是一个伴随着反思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和意识。教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探究活动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学生自主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针对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展开反思,让学生实际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在学生通过探究解决了问题之后,教师会发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使用数形结合、分类等数学思想来解决三角函数求最值和图像性质的相关问题,于是针对所探究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进一步回顾整个探究过程中解决三角函数问题时使用数形结合或者分类思想的方法是不是最简单的。这样,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深入认识,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认知上升到数学思想的高度,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2]。

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展开了一番探讨。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让学生获得数学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深入理解,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价值。教师要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落实到数学课堂上,通过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牛伟强,熊斌.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6(28).

[2]朱嘉隽.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高中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