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预习教学指导初探
2019-11-04刘海雁
刘海雁
摘 要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获取新的知识信息。怎样才会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呢?指导学生预习至关重要,预习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独立思考的一种学习活动,它是学生认识课文的开端,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指导预习,首先抓住预习的特点,预习是一种自我练习,预习是为学生学习具体课文作铺垫,预习是对学生一种预测。其次,就是注意方法,如创情激趣,启发引导,具有针对性等。
关键词 预习;特点;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2-0196-01
所谓預习,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思考的一种学习活动。它是学生认识课文的开端,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否指导好学生预习是能否上好课的关键。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尤为重要。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好预习呢?笔者认为,一是要抓住预习的特点,二是要讲究方法。
一、要抓住预习的特点
(一)预习是一种自我练习
预习是一种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一个阅读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的预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可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预习要求进行自我练习,学会运用自己的心力去尝试,了解课文,从近期目标看,可为上课作准备,从长远目标看,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思考、驾驭知识等方面的能力。
(二)预习是为学生学习具体课文作铺垫
如果学生不预习,头脑里就会一片空白。在课堂上只好充当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预习,就能为学生学习课文作铺垫,就能使学生在感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入到一个新的起点,从而改变学生充当容器的被动局面,变被动为主动,为高质量的教与学打好基础,为提高学生素质打好基础。
(三)预习是对学生的一种预测
指导好预习,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预习可测量出学生知识的深浅。通过检查预习,教师可及时获信息反馈,从而可以认识到课文的难点所在,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取得最佳教学教果。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通过预习,初知课文概貌,生出疑难,可知自己知识的深浅,然后带着问题再去学习课文,那收获是不言而喻的。
二、讲究方法
在抓住学生预习的特点后,还要讲究预习方法,预习的方法很多,例如:提示法、解释法、探测法、对照法等等,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应注意指导的方法。
(一)要创情激趣
兴趣乃学习之本,一个人只要对某事物十分感兴趣,那么它就会为之吃苦、受累,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钻研,直到成功。因此,教师必须在指导预习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自己动脑筋按照课文内容把作者的游览顺序画出来,然后对洞外的景物进行想象。只要指导的好,学生便十分乐意去做,他们会边看书边绘图,然后又对照课文,相互讨论。这不但激起了学生预习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的兴趣。
(二)要注意启发引导
学生开始可能还不善于预习,随着年级的升高,预习的习惯在教师的培养下会慢慢形成。教师在拟预习题时,要注意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从不会到会,循序渐进,注意开启学生的心智,启发思维。例如在教授《黄河象》一文时,可以要求学生预习时自己去弄清楚黄河象骨骼化石有多高多长,它的完整性和为什么这样完整,以及我和科学家比假想等。当学生的思路受阻时,教师的点拨应着眼于促进其思维的流畅性,要启而得法。
(三)要有针对性
指导预习不能千篇一律,应因文而异,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要有不同预习要求。例如从讲读课文到阅读课文再到独立阅读课文,对他们的要求应逐渐降低。对于每个单元,要抓住单元重点,体现单元意识,对同单元的课文,指导预习时要作总体安排,要根据课文中的具体要求不断变换形式,对于第一篇课文还应明确。作为课文组合进教材系列中在现阶段承担的训练重点,有目的进行训意,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特点的学生。预习要有针对性,要注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预习的方法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能否使预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主动思维的过程,真正有助于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能力,这取决于预习指导是否得法。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不能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也不必要求什么都会,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适度,掌握分寸,
总之,在指导预习时,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课文的特点,以及教学对象的异同先取灵活多样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