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孔孟”篇章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2019-11-04张文瑞
【摘要】《先秦诸子选读》这一选修课程的宗旨是“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文化传统的热爱……培养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且诸子文章中语言艺术成就极高,修辞丰富,说理严密,行文恣肆而又典雅,为我们语言的积累、学习提供了源泉。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紧张,读书时间有限,对社会、对现实的关注及思考缺乏深度,导致在作文上立意不深、切题的角度不准、语言空洞无物、缺乏写作素材、没有创新能力等。《先秦诸子选读》中孔孟思想的课堂教学与作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那些文质兼美的素材中挖掘写作方面可以鉴赏的要素,让作文训练在《先秦诸子选读》教学中有所提高。
【关键词】《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孔孟思想;作文教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先秦诸子选读》是人教版新课改选修教材共26篇,其中孔孟篇章共14篇,内容博大,思想精深。先秦诸子文章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思想无论是在文化还是思想方面,都不曾超越当时的辉煌和成就。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中指出:“吾国学术,大略可分七期:先秦之时,诸子百家之学先,一也。两汉之儒学,二也。魏晋之后玄学三也。南北朝、隋唐之佛学四也。宋明之理学五也。清代之汉学六也。现今所谓新学,七也……历代学术,纯为我所自创者,实止先秦之学耳。”故先秦时期可谓是中华文化的原生期,先秦诸子百家的争鸣,给中国留下极其宝贵的财富,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更是青年一代成长和发展的源泉。《先秦诸子选读》中孔孟篇章中语言艺术成就极高,修辞丰富,说理严密,行文恣肆而又典雅,为我们语言的积累、学习提供了源泉。高中学生人生阅历有限,学习时间紧张,对社会、对现实的关注及思考缺乏广度与深度,导致在作文上立意不深、切题的角度不准、语言空洞无物、缺乏写作素材、没有创新能力等。而孔孟篇章中所体现出的担当精神、人生态度与追求、学习方法、义利观、道德修为等立论的要素,启迪其智慧,展现思想的光彩,学生结合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做出较深的思考。
从思想素材和立论角度上看:
一、《论语》选读部分共有七节,从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师与弟子的关系,教育思想,生存的智慧,对“义”的持守,理想人格的追求有一系列的理解。正因如此,孔子的思想、言论、观点以及他的生活经历,是各类写作中引用范围最广泛的素材之一。此素材适用于与“思想”“教育”“挫折”“厄运”“品德”等相关话题、材料和命题作文。
角度一:阐述积极人生态度,远大抱负,强烈的爱国爱民的情怀,敢于破旧立新的胆识及勇气。
角度二:阐述与“理想”“追求”“执着”有关的话题材料。孔子终其一生为他理想的社会而奔波。
角度三:阐述与“精神”有关的话题。孔子在为其理想而奋斗的一生中,历尽艰辛,周游列国,险些丧命,但他仍矢志不渝,当他也认识到自己的理想追求与现实社会有距离,依然“知其不可而为之”苦苦追求,其品德和精神影响中国几千年。同时文章中人物的描写和思想的表现很有特色,在《天下有道,丘不予易也》文中长沮、桀溺及荷蓧丈人,人物语言内涵丰富,蕴含着对人和事的深刻认识,有针砭有劝诫,有不同理想追求的强烈碰撞,描写简练、人物生动,各具情态引人深思。
二、《孟子》选读部分共有七节。孟子被称为“亚圣”,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学宗师,《孟子》为“四书”之一,影响科举上千年,其思想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从古至今,阐发很多,孟子的素材在高考作文中也多有体现,如“爱民”“爱心”“仁政”“亲情”“发展”“民生”“物质与精神”等相关材料及话题作文,屡见不鲜。
角度一:“以民为本”的相关话题。《民为贵》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影响深广,提出的为政者要保障和体恤人民权利,难能可贵,与当下“执政为民”颇有相通之处。
角度二:阐述仁政与民心的话题。《民为贵》中以正反论证阐明施行仁政得民心拥护,施行暴政变成独夫民贼对比,在过去和现在都极具现实意义。
角度三:可持续发展的话题。不涸泽而渔,对资源的持续发展,树立长远战略目标,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的层面立论 。
角度四: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辩证关系的话题。做到“无 饥”至“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物质的富足后只有精神升华了,才是完美的。
三、《荀子》选读只有一篇《大天而思之,孰与物蓄而制之》揭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客观规律,和人事没什么关系,否定了当时的各种迷信,强调了人力的作用,在当时有很强的进步意义。素材适用于“思辨”“善与恶”“尊重自然”“规律”“反对迷信、邪教”等相关话题。角度:结合“劝学”阐述后天的努力,个人主观能动提高自身,强调持之以恒,做时间的主人,不为不利的条件限制而气馁等话题。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看:
中国历史上,儒家崇尚的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成为长期维系中国社会的精神纽带,并延续传承了几千年。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价值的性质、构成、评价标准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深深影响着民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引领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它包含了整个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与理想。论诚信,诚信是立人之本,现实在人际交往、社会发展、治理国政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论文明,文明是看一个人的基本准则,孔孟思想中强调的“君子”修身特别强调自身修为的提高“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儒家的这些思想精髓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颇有相通之处,当前正特别强调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中的这些精髓对语文课堂中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意义非凡,加以正确的联系,必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积极意义。
在以上理论角度之外从学习语言角度上看:
先秦诸子语言成熟,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认为“周衰文弊,六艺道息,而诸子争鸣。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 ,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文体备”。诸子文章说理透辟,纵横捭阖,意蕴深厚,生动形象且富含感情。在我们的教材中可以学习其精深的论说艺术,尤其在这28篇文中体现的对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寓言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夸张、排比、对偶等表现形式,“或平实质朴,或华丽雕琢,或婉约隽永,或放纵恣肆的语言风格,在先秦说理文中都已见端倪。”故而在学习教材,把握其思想的同时,在思维、立论、语言、形式上去借鉴、实践,将会很好地克服我们学生思想、角度的空洞和浅显的弱点,逐渐让文章走向深刻,展现睿智的光辉。
总之,先秦诸子散文的最突出的写作经验就是将丰富的、富有个性的思想寄于字里行间。各个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势,孔孟这种深入现实社会生活,思考社会、人生乃至自然之哲理,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的写作实践经历及其作品,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学习,对于实现中学写作教学的课程中“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目标有极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85.
[2]袁行霈主編.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张文瑞,1978年生,甘肃成县,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