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拣儿童多处行

2019-11-04郑芳梅

课外语文·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美育古诗词教学策略

郑芳梅

【摘要】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通过古诗词塑造了许多儿童特有的真、善、美和奇、趣、乐形象。教师在教学这类古诗词时,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捕捉古诗词中自有的童趣、童真,从儿童认知水平、心理需求、能力发展出发?本文总结出了四种较为符合儿童天性的教学策略,期望在这一类型的古诗词教学中能渗透美育因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词;儿童;美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冰心先生在一篇散文中,巧妙将“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化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因为儿童多的地方总是充满生机与趣味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儿童的古诗词,其中塑造了许多儿童形象。他们或充满奇思妙想(《古朗月行》),或勤劳淳朴(《四時田园杂兴》),或热情乐于助人(《回乡偶书》),或快乐自由(《村居》)……虽然时代变迁,儿童的生活方式早已发生变化,但从古至今,那一份属于儿童特有的真、善、美和奇、趣、乐是相通的。在教学这类古诗词时,教师若能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捕捉诗中自有的童趣、童真,从儿童认知水平、心理需求、能力发展出发,就会避免烦琐枯燥的讲解释义,让课堂成为“儿童多行处”。

一、巧设“游戏”,直通生活,引入诗境

儿童具有爱美、爱幻想、爱游戏的天性。教学描写古代儿童的古诗词,就应该采用符合儿童天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从而提高语文素养。课堂上,教师借助辅助工具,引导学生可以听曲学诗,可以看图讲诗,可以歌唱诗词,等等。因为古诗词和学生生活之间是有距离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两者之间建立通道。“游戏”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使学生尽快进入诗歌情境。教师在课堂上要追求那种日常会话的“真”,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注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如在中高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用“词串”将学生引入诗词情境,能够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与古诗词联结起来。教学《清平乐·村居》时,一开始,教师说出词串:“茅屋 、小溪、 青草、荷花。”接着提问:“同学们,听到这组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先恐后回答,用语言描绘出一幅江南田园美景。再辅以闲适悠扬的古曲渲染,浓淡适宜的画面闪现,将学生带进词所描绘的江南意境中。

二、诵读为首,直面语言,趣理相生

诵读是古诗词美育的基本策略。教学表现古代儿童生活的诗歌,更是要将诵读策略放在首位,让学生直面诗歌语言。诵读方法很多,如聊读、朗读、品读、素读、画读等。每一种诵读法的使用,都应立足于文本整体,抓住关键词句,并由词句引发、形成灵动的教学板块。教师可以在读中发问,例如教学《牧童》(唐·吕岩)时,教师发问:“你觉得哪些字音需要提醒一下?”“你认为哪些词句不好理解需要和同学们讨论一下?”“看谁能把当时的情景想象出来?”……这样的问题,激活了学生言语活动的主体性。学生将目光聚焦于“铺”和“弄”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和讨论中,体会到原野上绿草茵茵,晚风中笛声婉转悠扬、时隐时现的美好意境。再让学生带着这种理解有感情地读诗句。这样的诵读有的放矢,诵读和讨论、想象相结合,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活动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行进。

三、细研词语,直指心灵,显象悟意

儿童诗的教学,就应该直指儿童的心灵。解读文本,是一种以自己的心灵为触角去探索另一个心灵世界。诗词教学必须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文本的节奏与肌理,质疑隐藏在诗词中的缝隙,感悟其中的空白意义,进入言语的心灵世界。仍以教学《清平乐·村居》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无赖”“相媚好”和“醉”字,通过细读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如,学生提出“醉里吴音相媚好”不好理解,教师没有就词解词,而是创设了“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起来……”的拓展情境活动,把“词”变成了一幕精彩的“活剧”,形象地理解了那种醉里欢笑的夫妇之情和单纯恬淡的自给自足之乐。在此基础上,抓住“醉”字,联系全文,补充背景,品味诵读,境界全出,学生体会到了文中老夫妇俩在“醉”,体会到了作者辛弃疾在“醉”,同时也体验到了自己在“醉”——醉在和睦、和谐、和美的村居中,醉在浓郁的语文味儿中。

四、课外拓展,直接应用,提高素养

研究教材中描写到儿童的古诗词,我们会发现这些诗歌中有的是直接描写儿童生活的,例如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吕岩的《牧童》、袁枚的《所见》等。有的是借儿童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例如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等。学习这些古诗词,除了让学生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积累语言外,还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就古诗来学诗,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的。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适宜的拓展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开展儿童群诗主题阅读活动

重组教材内的诗:《村居》《所见》《夜书所见》《小儿   垂钓》《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引导学生走进一个“儿童王国”诵读开去,由诗中儿童,想起自己,回顾起自己的童年;

补充教材外儿童诗:《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杨万       里)、《观游鱼》(白居易)、《村晚》(雷震)、《溪居即事》(崔道融)、《牧童诗》(黄庭坚)……引导学生在读诗中聚焦童年游戏,交流童年生活,开阔童年视野,进行一次全新的诗词之旅。

(二)进行诗词改写活动

比如教学完五年级下册的《古诗词三首》之后,让学生   在《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中任选一首,改写成一篇散文。在改写过程中,学生展开想象,将他对诗歌的理解,对诗中儿童形象的认知,对诗人所传递的情感用文字重组并表达出来。这对学生来说,绝对是一次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绝佳锻炼。

(三)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特点,开展丰富的诗词鉴赏活动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激起了多少人对诗词的热爱。中国古诗词朗朗上口、音韵优美,是开展诵读活动的好素材。教师可组织低年级学生开展“儿童赛诗会”“我的童年”等诵读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诵读感悟诗意童年。这种诵读活动不能一味地拘泥于“读”,学生可将表演与诵读相结合,让诗词中 的“儿童”“稚子”“童子”再现于课堂,学生必定是兴趣盎然。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诗词学习的基础了,除了诵读活动之外,教师可指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儿童诗从内容、形式等不同方面进行鉴赏,并写出一些诗词赏析的文字。这自然需要教师的示范引导,但尝试做下来,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定是有益处的。

综上所述,关于儿童的古诗词教学,要从儿童的认知水平、心理需求、能力发展出发,渗透美育因素,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祝贵耀.山野田园寻童去——四时田园杂兴群诗主题教学解读和预设[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7(4).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附    注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课题名称: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因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S[2018]GHB0020)的课题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美育古诗词教学策略
踏青古诗词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