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探讨

2019-11-04翟海惠

课外语文·上 2019年9期

翟海惠

【摘要】当下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难重重,作为教者应积极引领学生因地制宜、深入文本、实现突围。语文老师要根据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理清其中的“形”和“神”之间的关系,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如何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引领和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高中散文阅读;审美困境;教学突围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的阅读中,文本样式多样,文言、诗歌、小说、散文、论述类……文言字句底蕴丰厚,见证着沉甸甸的历史;诗歌意象丰富,音韵和谐,倾诉着诗人的胸怀;小说情节跌宕,扣人心弦,折射着人性和社会现实。而散文可以集历史美、诗意美、构思美、情感美、语言美于一体,有一种扑朔迷离的美,没有故事情节,读者理解起来需见仁见智。散文主要表现的是作者当时的情感,这种情感不是靠具体的实例体现,而是靠文字的衬托。

一、治“病”先寻“因”

首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缺乏慢慢涵泳的耐心。散文本身的特点,让学生很难理解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学生存在“看不懂”“不想看”的情况。很多学生因难以把握散文的内容,进而陷入审美困境。而且要让学生体味作者的情感,需要反复去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理解。可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时间去感悟,于是学生的审美能力渐弱。

其次,在应试中,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渐渐模式化。当下,很多老师只看重学生散文阅读的分数,很多时候觉得散文的教学费时费力,折射在分数上几乎没有提高,于是轻视散文的阅读教学。老师重散文答题技巧的教学,使得学习过程越来越趋近模式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出中心意思;接着,分析题目的含义,对文章中的抒情句、过渡句、每段的中心句做标记;然后根据题目和笔记的对比找出答题区域,进而分析答案;最后,对答案进行整合。我并不是完全否定这样处理的相对必要性和相对合理性,而是认为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沉浸文本,涵泳优美的句段,才能更好地赏析文章的丰富意蕴。有些老师在散文教学上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导致师生只注重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没有去认真地分析散文的语言、结构、意境,又怎么能体会到其中的美感呢?

二、寻“方”后突“围”

(一)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上述为了应试而采取的传统的散文阅读审美,势必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对不同的散文文本我们应有不同的阅读期待,怎能千篇一律?所以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立足以“文本”为本、以“学生”为本,以“一课一得”为本的理念。教师热情地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把老师对文本研习的热情传播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共同努力实现审美困境的突破。例如学习散文《铃兰花》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抓住文本的写作对象(铃兰花、我、地狱、父亲、母亲);对象之间的主要矛盾(我恐惧地狱、父亲逼迫我去地狱,母亲不让父亲逼我去,我挣扎着主动去地狱); 梳理好文本内容层次;进而去挖掘文章的主题、探讨文本的意蕴(成长、责任、梦想、追求、美、信念……)。这篇文章的解读可以概括为接受形象的刺激、说出刺激后的情感、探究情感背后的意蕴三步走。白岩松在《白说》中写道:“名著的伟大,从来不在于它所谓的中心思想,而在于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它拥有人人心中有而各个笔下无的动人细节。”品读文本的细节,感受语言的魅力,在散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我们学习《故都的秋》,教师组织几个具体的问题开展课堂上的学习。“故都的‘秋味可以用哪几个词来概括?”“如何理解文章中‘可是啊,北国的秋啊,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文章中还有哪些作者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具体的问题能够将学生很好地带入到散文的情境中去。教师要提高对于散文细节审美的重视度,这样才会对学生的散文审美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自主研习为主,提高审美为要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回归到课堂的主体地位,然后老师从旁加以指导。散文阅读教学中能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让学生学会去欣赏美,重要的是学生的审美体验。如果教学的方式还是采用“满堂灌”的话,任凭老师描述得再美好,学生也无法体会到那种意境美。学生的生活体验决定了他们对散文内容理解的程度和鉴赏的层次。教师只要适当适时地加以引导即可。学习《我的空中楼阁》这一课,赏读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燕,是单纯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这句话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手法。把小屋在山上的样子比喻成风帆在水面的样子,和飞燕在天空的样子,描写得十分形象生动。此时,老师应对学生的赏析做出补充:“同学们分析得很对,但是为什么作者要这样比喻呢?风帆和飞燕有什么特点呢?风帆随风是可以……飘动的。飞燕本身就是动的。其实作者的选取很有特点,他以动写静,美景连动,同学们在想象一幅动态的画面的时候是不是更加具体形象呢?”

(三)借助影音媒体,共构美好情境

当下,信息化时代全面到来,多媒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情境的营造效果却不尽相同。在学生对于抽象的事物难以想象理解的时候,多媒体就可以把抽象化为具体。经典散文《荷塘月色》,网上音频资料丰富,朗诵加上音乐能带给学生美感。播放完音频之后,学生自己用心对文章进行解读,用心去读懂文章的思想,用心去感受文本的灵魂。之后,可以针对具体的语段做赏析,来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为了让学生更加体会到画面的美丽,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荷花全开着的、半开着的、没有开着的图片,让学生将图片和原文进行比对,看看作者描写的荷花和图片上的荷花是否相同,让学生在比对中感受到文字的震撼力,感受到语言的美丽。

三、关于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探讨的小结

总之,学生的散文阅读审美能力需要慢慢地培养,情感有待渐渐地丰富,情操有待缓缓地熏陶。针对目前的审美困境,查找原因,因地制宜地制定突破审美困境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老师要根据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理清其中的“形”和“神”之間的关系,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如何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引领和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