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性”“三实”提高课题研究实效
2019-11-04计利珍
如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此笔者就结合自身实践及学校成功做法从两方面与大家分享。
一、选题关注“三性”
笔者认为,做什么样的课题比怎么做课题更重要。因为选好题是提高课题研究实效的第一步。选题要关注“三性”:适切性、可行性、独特性。
一是适切性。打一个比方,选题就像找终身伴侣一样,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为只有适合自己,以后生活在一起才幸福。所以做自己能做的课题,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做本班学生急需的课题,这样的选题就做到了“适切”。
二是可行性。选的课题一定要切实可行,自己能做得下去。我们小学一线教师擅长进行实践研究,理论研究不是我们的专长,所以我们看到许多课题的名称都有“实践研究”几个字。的确,选择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型课题,可行性较强。
三是独特性。课题要有创新点,有值得研究、容易出新、可以推广的地方,因为这样的研究才是在进行教科研,不然价值不大。
例如,我校谢峰老师主持的课题《基于翻转课堂的主题习作教学实践研究》就符合以上三个特征。首先是适切性,对于谢老师及课题组老师来说,本课题是大家能做的,因为翻转课堂在我们学校已经实施了一阶段时间并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主题习作教学大家也是比较感兴趣的;对于学生来说,我们急需培养他们自探自得智慧学习的能力,这个课题正好契合。其次是可行性,主题习作教学本身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是传统作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具体操作时可以与平时的作文教学紧密相连,便于操作。最后是独特性,因为基于翻转课堂的主题习作教学实践这个领域目前研究的人很少,谢老师他们能先行先试,研究所得的成果必定具有独特性。
二、研究讲究“三实”
选好了题就要走第二步:实实在在进行研究。一要有切实的学期研究计划,二要有扎实的日常研究过程,三要有丰实的研究成果。打个比方吧,做课题研究,就像写一篇结构为“总分总”的文章,学期计划是“总起”,研究过程是“分述”,研究成果是“总结”,三部分都做好了,课题研究就有实效了。
1.要有切实的学期研究计划
我们都知道在课题进行申报时,要填写一份课题申报表,申报表中的主要内容合成一个报告的话,就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这份方案是该课题研究的顶层设计,非常重要,大家都很重视,都会认真撰写。但许多人往往忽视接下来每个学期的研究计划,其实它是我们做课题的行动指南,是课题研究方案实施到位的重要保障。
学期研究计划可以制定得简约些,分为三大板块:研究内容和目标,研究成果形式,工作具体安排。譬如下面这份是笔者的微型课题研究学期计划,仅600多字,但操作性强。有了它,研究时就能做到有目标、有重点。如果课题研究参与者较多的话,学期研究计划可以写得更具体些,工作具体安排可以细化到周,确保每个人都有事做,从而让研究真正落地。
附:《减少低年级小学生错别字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学期计划
计利珍
一、研究内容和目标
(一)研究内容:
1.低年级小学生常见错别字的归类。
2.为减少错别字而进行的有效教学、练习设计及应用。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切实减少低年级学生的错别字,提高運用常用汉字的正确率,掌握汉字书写正确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在写字中育人。
二、研究成果形式
1.一年级学生常见错别字针对性纠错练习设计。
2.课题实验课教案。
3.论文、错别字指导案例评析或随笔。
4.学生优秀作业。
5.识字教学方法录。
三、工作具体安排
做好课题研究的常规工作,根据上学期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改进方法与策略,一要加强生字新词的当堂默写,及时巩固,对错别字的成因和预防形成一些比较细致的总结性的资料。二要多撰写生字教学及减少错别字方面的论文、案例评析等;多参赛争取发表。三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多揣摩优秀案例,多与教研组内老师进行交流研讨。四要结合课题结究,简明扼要地总结教学方法,形成在字词教学方面自己的一些特色。
每月工作安排如下:
九月:制定课题研究学期计划;整理字词教学方法;制作学生生字新词集错本;学习相关理论。
十月:教研组内进行课题研究专题研讨活动;学习相关理论,写读书心得。
十一月:上好课题研究公开课;撰写相关文章;学习相关理论。
十二月:上好课题研究公开课;撰写论文;学习相关理论,写读书心得。
一月:整理总结研究成果,进行校内课题学期汇报。
2018年8月25日
2.要有扎实的日常研究过程
扎扎实实地做,才能享受到研究过程的幸福感。为了体现“扎实”两字,我校提倡老师在进行课题日常研究时,做到七方面的深度融合:一是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二是课题研究与阅读专著深度融合,三是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深度融合,四是课题研究与参赛写作深度融合,五是课题研究与教学特色打造深度融合,六是课题研究与发展学生深度融合,七是课题研究与团队建设深度融合。
譬如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我们可以从家常课的备课设计、每天的教学后记撰写等方面入手。以笔者研究的课题《减少低年级小学生错别字的实践研究》为例,在备课上,为了达到方案上的目标,在平时的每堂课中,笔者都要加入生字的有效教学、减少学生写错别字方面的教学设计。也就是说,笔者每天都在思考与实践这个课题。为了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笔者会找来跟课题相关的一系列专著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做到课题研究与阅读专著深度融合。通过不断阅读丰富知识储备,更新教学理念,在书中找到灵感后再去引导每天的实践,实践后有感受马上写入教学后记中,教学后记以案例评析、论文或经验总结等多种形式撰写。如此“学习——实践——总结”循环往复,将课题研究与每天的教学工作、课后的阅读写作结合,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都很快,每天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做课题的快乐与幸福。
3.要有丰实的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要真研究才会有真经验,才会出丰实的成果。为了推动老师形成整套的课题研究成果,我校的课题网站上根据上级要求设置了“学期汇报”“研究成果”“课题鉴定”三个板块,要求老师按要求按不同的时间节点上传相关成果,进行分享与推广。“以终为始”,目标明确,用丰实的课题研究成果倒逼课题研究的实效。
学期汇报:每学期期末传。含填一张汇报表,写一份课题学期总结,一学期作个汇总和梳理很有必要。提倡大家把总结写成论文,提升理论水平,提高文章质量。
研究成果:有成果随时传。这个有很多形式来体现。比如撰写的课题研究报告,教学设计资源库,文章发表与获奖集,媒体相关报道,编写的相关教材,评优课获奖,影像资料,学生作业或作品展示,学生获奖情况等等。
课题鉴定:在课题结束时按学校要求上传相关资料。只要平时扎实开展研究且按时上传研究成果的,最后的鉴定肯定是硕果累累。
实践表明,若做到“三性”“三实”,课题研究将更有实效。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