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删繁就简

2019-11-04刘庆昌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8期
关键词:鼓声安塞后生

刘庆昌

【教材版本】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1册第14课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深情导入):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近安塞腰鼓,体会它所表现出的精神和力量。读课题——(生齐读)

师:作者在观赏安塞腰鼓时,发出了一次又一次由衷的赞叹,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生读)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

生回答后,投影依次出现四次赞叹,生齐读。

过渡:让我们品味语言,体味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的赞叹?

二、品读课文——词句突出鼓声鸣

(一)品读第一次赞叹

1.投影出示课文5、6、7、8自然段,生自由读,提问:你读出了什么样的舞蹈场面?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2.交流,相机板书(壮阔、豪放、火烈……),并指导朗读句子。

3.作者的笔触,犹如摄像机,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特写,出示“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4.你想看到这样的影像吗?指名读,生闭上眼睛听。

5.你仿佛看到了或者听到了什么?生回答,指导朗读。

6.这句话,是一句什么样的句式?这不和这样的句子意思一样吗?

出示“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对比,体会文字的节奏美。

7.出示“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呈诗状排列)指导朗读,师生配合读,并要求背诵。

8.师(深情引读):现在的空气还冰冷吗?阳光还恬静吗?世界还显得困倦吗?所以,作者由衷的赞叹——生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过渡:百十个腰鼓发出了怎样的响声?

(二)品读第二次赞叹

1.出示课文第9、10、11自然段。自读,你仿佛听到到怎样的鼓声?

2.能用一些成语来描述这样的鼓声吗?(惊天动地、震耳欲聋、惊心动魄、震撼人心……)(要求生说每个词时有激情地说)

3.作者用了这样的成语了吗?是怎么描写的?(体会比喻、拟声的形象传神)

4.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5.听鼓声录音,再次朗读,女生读第九段、男生第十段、齐读第十一段。

过渡:这震撼人心的鼓声是谁敲出来的呢?让我们走近黄土高原的后生。

(三)品读第三次赞叹

1.出示第12、13、14自然段,自读。你从文字中感受到怎样的后生?生回答(相机板书:元气淋漓、生命力旺盛、有激情……)

2.出示:“黄土高原哪……搏击!”范读,指导朗读。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后生,他们穿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引出第12自然段的句子)他们进行着惊心动魄的“搏击”,前面还有句子写到“搏击”吗?

3.出示:“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为什么不用敲击、打击、撞击,而用搏击?

(师深情诉说)是呀!

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用勤劳勇敢与恶劣的环境——搏击;所以他们……指名读。

他们住土窑,穿布衣,用坚韧顽强与艰苦的生活——搏击;所以他们……指名读。

劳作之余,他们打起鼓,唱起歌,用乐观向上的精神与命运——搏击。所以他们……齐读。

4.所以,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的仅仅是这鼓声吗?所以作者再次发出赞叹!

让我们把这能量十足的后生定格在自己的心中。指导朗读。

过渡:让我们来完整地欣赏一下这元气淋漓的后生搏击舞蹈吧!

(四)品读第四次赞叹

1.出示第15自然段,自读,你看到了怎样的舞姿?

2.交流,相机比较:为什么用“战栗”不用“沉浸”?

3.这就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舞姿(看安塞腰鼓的视频)

4.分组、分层次朗读。

(五)品读结尾部分

1.师激情朗读:“这样的腰鼓,愈捶愈烈”出示第17自然段,生接着读。

2.师激情诉说:对于他们来说,现实是痛苦的,但是他们没有被压垮,黄土高原的人们用舞姿寄寓着情感,用鼓点表达着心声,鼓槌敲碎的是痛苦,永不放弃的是对梦想、对欢乐的追求。所以书中描绘——生再读。

3.让我们伴着鼓声,朗读这一自然段(放鼓声录音生读)。

4.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你感受到什么?出奇寂静的世界传来一声渺远的鸡啼。鸡啼意味着天亮,这预示着陕北的明天……

三、总结升华——民族之魂荡心田

1.是呀,安塞腰鼓给了我无限的遐想,它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黄土文化和生命的活力,安塞腰鼓不愧为“天下第一鼓”啊!

在小学阶段,我们领略了莫高窟的精妙绝伦,秦兵马俑的气势恢宏,二泉映月的如泣如诉,中华古诗词的博大精深,剪纸艺术的惟妙惟肖,民间故事的浪漫多情。(出示相关图片)

鲁迅先生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出示投影)

2.安塞腰鼓在亚运会开幕式,国庆60周年庆典等重大场合表演(放简短视频)。

3.师激情诉说:透过铿锵有力的安塞腰鼓,我们听出了人们的勤劳、朴实、坚强不屈、蓬勃向上,现在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

因为,它能使空气变得燥热,阳光变得飞溅,世界变得亢奋。第一组生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它能用隆隆的鼓声撞击你的心灵。第一二组生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它是黄土高原人民的精神的升华。第一二三组生读——“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它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全班齐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这样的赞叹,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层层深入,让我们感受了作者心中的——再次齐读课题——“安塞腰鼓”。

【设计理念】

《安塞腰鼓》是当代诗人、散文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文章简洁有力、响亮铿锵的短句,大量的排比、反复,快速跃动的节奏,炽热灼人的氛围,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写得酣畅淋漓,曲尽其妙。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

这样的字字珠玑,句句凝练的散文,出现在小学的教材中,我们应该怎么教?大量的词句赏析,过多的理性思考,显然不应该出现在小学的语文课堂,因为教育的主体是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我们要基于儿童的视角来解读文本、设计教法。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角度设计问题,如你读出了怎样的腰鼓场面?你仿佛听到了怎样的鼓声?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后生?你看到了怎样的舞姿?让学生走进文本,读懂文本;对于大量的经典的语言,我只抓住其中的几处,如第一部分语言的节奏感,第二部分比喻的表达效果,第三部分一个“搏击”的体会,第四部分一个“战栗”用词精准的把握,让教材变得简单一点;注重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品味语言的精妙,在读中体味课文的情感。

(江苏省扬州市甘泉小学)

猜你喜欢

鼓声安塞后生
安塞腰鼓的体育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探究
在黄土地上飞扬的安塞腰鼓
安塞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义写春联活动
一面鼓
沪指受压回落 轻仓待后生
麻雀
卧底
drum dance in ansai 安塞腰肢舞
唯一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