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9-11-04李群爱
李群爱
阅读理解就是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内涵,并与之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凭借语文教材去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找准切入点,贯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一、抓住文本的“品点”,进行品赏性阅读
语文教材是新课标精神的具体化,渗透新课标的精神。每篇课文都是精选的,写作的精彩处比比皆是,每一篇文章、一段话、一个词的选用,都是作者经过精心推敲而定的,无不体现着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要实现阅读教学目的,关键在于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发挥语言的魅力,语文教学在使学生提高语言的同时,还提高其认识能力和情感素养。因此教学中抓住这些“品点”,鼓励学生在读准字词的基础下,开展品赏性阅读,边读边圈出文本的优美词句,反复诵读,慢慢品读。品读方式多种,可以让学生删一删,把原文的“品点”删去,再与原文句子对比品读。
二、抓住文本的“疑点”,开展创造性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华人诺贝尔奖金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曾说:“要学问,先学‘问,不学‘问,非學问。”教师设疑,使学生生疑,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有距离,学生也会生疑,这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可多得的素材。教学过程中抓住这些“疑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其探讨、评议,各抒己见,敢于创新。该在何处抓疑点?一般来说,在重难点出质疑,关键处质疑、疑惑处质疑,引导学生抓住疑点,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看法,质疑中提高阅读能力。
三、抓住文本的“拓点”,开展发散性阅读
语文是各门学科中内容最丰富、最有人文色彩。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拓展练习是发展学生思维、扩大知识含量的一条有效途径。每篇课文都有简略处、省略处、概括处、延伸处,这些都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拓点”。抓住这些“拓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将概括处具体形象化;详述文中的略写部分;补充作者省略的内容,推测事情的前因后果等,把“潜台词”“画外音”都显现出来。
四、抓住文本的“争点”,开展争议性阅读
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鼓励学生争论,在争论中积极思考、分析,认识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善于抓住文本揭示的矛盾冲突,引发学生的讨论、争论。抓住“争点”,有论题,有不同观点的论方,有依据的热烈争论。如《只有一个地球》,文章提出“科学家已经证明,地球人不能移居到其他星球”的结论。可抓住这难得的“争点”,开展一场“到底地球人能不能移居”的辩论会,唇枪舌战。甲方说不能移居,原因是没有地球人生存的条件。乙方认为,在外星建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就能移居。双方争论不休,最后,求同存异,不管能否移居,我们都要精心保护地球。学生从中训练多极思维,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五、抓住文本的“读点”,开展升华性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促感悟,以读促积累,以读培养语感,以读表达情感。抓住文本的“读点”,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情体验。读时加入读者的解读与感悟,声情并茂,增强语感,入境共鸣,陶冶情操,将静态的书面文字活化为栩栩如生的声音。如《晏子使楚》一文中,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开展分角色朗读,读出楚王的骄横、傲慢、阴险和在失败面前的窘迫;读出晏子义正词严,嘲弄戏耍,诙谐反问,体现晏子的能言善辩。又如,《草原》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结合图片,边读边想象画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风光,马疾驰,车相随,欢声笑语迎远客的场景,通过朗读将大家带进草原。在诵读中,训练语感就会水到渠成,不知不觉中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挖掘文本中的品点、疑点、拓点、争点、读点,教学中抓住这些切入点着力引导、训练,善于开凿,精于点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拾阶而上,最终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读书之目的。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