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研究
2019-11-04许昌盛王洪飞
许昌盛 王洪飞
【摘 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当代教育的理论基础、思想保证、逻辑支撑,要想在当代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实现教育公平,必须要遵循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有效促进当代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当代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8-0084-03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涵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现实理想,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境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实现了有机统一。
(一)人的劳动的创造性发展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明确强调:正是在劳动中人的类存在才得以体现,人的本质才得以反映,人才称其为人。人在不断劳动过程中改造客观世界,使自己从原有的分工体系当中解脱,形成了具有创新性的全面发展的人的特性,人的发展创造必须建立在全面劳动创造的基础上,所有的成果都是在此过程中不断的演化产生。当发展到共产主义之后,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伴随着劳动自由自觉进行创造的发展过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脚步相一致。劳动形式的多样性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多样化所展现的多重维度,体现了生命活动外化的形式、范围、程度不断扩大,揭示了人通过劳动的本质不断提升的过程。
(二)人的能力的广泛性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的实质是能力的发展。人类的发展要追求全面发展,否定片面发展。伴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最终是人的能力的全面拓展、提升。能力的广泛性发展体现在智力的发展、体力的发展、道德力的发展、潜在力的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等等,能力的广泛发展构成了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核心与关键。体力与智力的发展是能力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其他能力良好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人的能力是由多种元素有机结合形成的复杂系统,除体力与智力之外,还包括生产劳动能力、生产技术能力、精神生产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道德修养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广泛全面发展使人的发展更加充分。
(三)人的个体的独特性发展
个体的独特性发展指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类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性发展,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外在体现,是人类的品格、气质、爱好、情感等要素综合而成。最大限度发展人的个性是共产主义发展形态的重要特征。马克思指出,在阶级存在的社会,实质上是不存在人的个性的发展的,劳动的分工是受生产关系来制约的,无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人的个性自由的充分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和最终体现,它所反映的是人发展的独特性与查差异性的外在表现,只有当人将劳动发展成为自由自觉的有效活动之后,人才能从不自由的状态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人、自主的人、丰富的人,才能让个体的独特性得以充分的展现,此时,整个社会已经成为具有各种个性自由人的统一整体,这个时候的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实现主体对现实的超越。
(四)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发展
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马克思从人的社会关系中去把握人的最终本质,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现实关系与观念关系全面性的体现,人的发展事实上是社会关系的全面發展,一个人的发展高度取决于与他人之间的普遍交往和全面的关系,要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人的类本质也严格要求全面而丰富的社会关系与其相互参照、相互对应,丰富与社会各方的关系,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局限性突破。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只有进行普遍性联系,才能使人的视野扩大、平台提高、能力提升,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全面联系、普遍交往的重要保证,最终实现人的全面的发展。
(五)人的社会需求的满足性发展
社会需求的满足性发展是指个人需求的充分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包括多方的因素,人的现实需要是基础性的需要,这种结构反应着人类发展的普遍水平。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都反应着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社会结构的人类的需要,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时期,社会剥削制度被消灭,有着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极为丰富的社会产品,能够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下人的需求也表现出丰富性与多元性倾向。人的需求不仅仅体现在物质需求方面,也呈现在精神需求维度,以及在自我价值的实现、发展与超越是人类精神层面的最高需求,这是全面发展理论中人的发展最完满的阶段,是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当下教育的结构中也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把以人为本的科学性充分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创造出为社会发展谋利、为人类进步谋利的普世价值。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马克思站在人类历史的的高度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其理论内涵丰富,是指导我国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石。新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指导当前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坚持以人为本,保持教育的非功利性
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过程,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那么人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当代教育要站在这个历史高度上,把握好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这一关系,实现以人为本的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就是教化和育人两大功能,但从教育的育人功能而言教育又具有功利性作用,在政治中需要培养“政治化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培养的是技术人和社会人。教育要以人为本就是要摒弃教育的功利性,坚持人的发展为核心,坚持教育信仰和教育理论的非功利性。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以人为本,是体现的人的发展、人的完善和人的幸福等价值追求上,在教育中坚持人是具有生命价值和自我需求的人。
(二)坚持人的自由发展,推进教育主体性的回归
当前我国教育培养的人就是这种片面化的人即人在社会中一个角色和一个方面的。这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不相符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的发展是人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来培养,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在坚持人的主体性的前提下的人的全面发展。首先,主体性回归与张扬。人的主体性是人在知识的接受和生成过程中自我能动性。马克思人的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断,马克思反对蔑视人、反对把人看成是手段,认为人应该发挥主体性,在社会发展中应该尊重人的主体性。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主体性发展就是要尊重人的独立人格的发展,在教育中发挥学生这一主体性的回归,反对一切钳制和扼制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消解教师的主动性和绝对权威,强化师生之间平等、互动的教学方式;在社会中,尊重人的独立,允许个性发展、个体独立。尊重人的个体性的发展就是在培养中兼顾人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三)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继续完善素质教育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下的现代教育观,就是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时代的主体,作为现代教育的目标。现代教育理念的人的全面的发展就是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符合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与素质教育相对应的应试教育,在有选择性上使教育本身在受众的广度上、发挥创造性等方面存在很多的弊端,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完善素质教育必须完成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教育。就思想道德层面而言,首先,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理想信念是人们所坚持和信奉的价值体系中起指导性作用的精神力量,也是人们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理想信念缺少容易造成人们的思想动摇,价值观扭曲。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教授学习辨别是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时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其次,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意识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欠缺的内容,大学生的身份是学生,同时也是公民。树立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就是要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最后,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当前高校学生和社会上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因此作为德育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必须加入心理课内容,并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四)与时俱进,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当前网络成为人学习知识、了解社会和培育价值观的主渠道。教育的发展要坚持与时俱进就要利用网络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方式。首先,确定人的發展在的社会发展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观。新时代我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思想上要有统一的认知。对错误的理论进行批评,对正确的理论加以发扬和借鉴。要积极发挥网络的资源和互动优势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人的发展教育。其次,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要结合网络的特点开展教育教学。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因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实现思想道德建设和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与相结合。现实思想道德建设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而网络道德是现实思想道德在网络上的投影,具有自律性和虚拟性的特点,以现实的思想道德教育为根基,实现网络上的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79.
[2]韩庆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科 学社会主义,2004,(1).
[3]刘守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牢 记的根本使命[N].江苏教育报,2016-05-04.
[4]杨涛.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
[5]李林齐,徐蕾,龙丽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内涵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社科纵横,2009,(9).
[责任编辑:马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