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独居老人养老模式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2019-11-04张树华李晓燕
张树华 李晓燕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我国人口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为农村养老模式的构建和完善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如何才能缓解农村独居老人养老模式中的突出矛盾,成了社会的热点话题,迫切需要政府和相关单位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农村独居老人提供生活和物质保障,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主要研究农村独居老人养老模式的困境和解决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多数农村的年轻劳动力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纷纷到城市打工,农村人口现在以独居老人居多,但是由于农村独居老人养老模式的制度不完善,再加上老人养老供需不平衡以及养老互助模式的构建不充分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村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增加了负担。
一、农村独居老人养老模式的困境
(一)农村独居老人供养的压力增大
就目前来讲,虽然相关单位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缓解农村独居老人的养老矛盾,但是从成效上来看,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老龄化人口逐年剧增,相反互助单位供不应求。截至2017年,诸城市总人口约为112万,六十周岁以上的人口就达到25万人,约占总人口数量的四分之一,老龄化极为严重。这些独居老人的生活支出、文娱生活以及健康医疗等费用,几乎都要由政府承担,增加了社会的压力。同时,农村养老模式构建的时间较晚,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连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都无法为老人提供保障,因此养老模式建设的压力巨大。
(二)独居老人养老供需不平衡
就目前来讲,农村独居老人养老,大多以满足老人基本物质生活为主,在健康医疗方面也只能解决简单的感冒发烧等疾病,无法在更高的层次上满足老人需求,更不用说精神需要了。诸城市总面积为2183平方公里,全市养老机构一共23家,能够提供的养老床铺不到一万个,不到独居老人数量的二十分之一,因此养老供需内容严重不对称。再加上当前很多农村独居老人已经不单单满足于物质生活上的供养,更需要在精神方面也获得愉悦,但是显然当前的养老模式还无法满足这一点。
(三)独居老人养老政策不完善
完善的养老政策,是推动农村独居养老模式建设的前提,但是当前针对农村独居老人,政府的养老政策存在执行度不足的情况。虽然在法令或政策上已经提出养老模式构建的重要性,但是依然以口号为主,并没有从实际行动上建设数量充足的养老机构,或配备足够的志愿者服务人员。同时,为了提升政绩,政府所在建立的养老模式构建目标与实际情况不符,虽然提出要满足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却没体现在实践中。
二、农村独居老人养老模式的解决对策
(一)改良农村独居养老的客观环境
首先,应该打牢经济基础。在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模式之前,需要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将基层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结合到一起,发挥诸城的地域特色,充分结合当地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吸引外来资金,提升当地的经济水平。其次,提升养老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资源建设到一定程度之后,应该先促进资源的有效分配,将人口规模和经济结构有效地结合到一起,满足多数老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除此之外,对养老人才的培育也至关重要。最后,提升基层的治理能力。對农村养老服务基层人员进行必要的能力培训和指导,用较为完善的绩效体系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价值。相关单位也应该积极与农村独居老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其当前的需求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养老政策。
(二)促进农村独居养老供给侧改革
首先,促进农村独居养老的服务精准化,提升养老服务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一些极为贫困地区的老人来讲要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先提升养老平均水平,再构建有效的养老模式。其次,丰富农村养老服务的内容,除了基本的物质满足之外,还应该在精神层面上为老人提供文娱活动支持,为其建设棋牌室、老人活动中心等。在医疗方面也应该增加投入比重,从物质、精神和医疗三方面满足农村独居老人的基本需求。
(三)推动农村独居老人养老模式的改革
首先,促进城乡独居老人养老模式的一体化建设。破除城乡养老服务的差异壁垒,使农村独居老人也可以享有和城市老人同样的福利,使其能够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得到最大的满足。其次,构建完善的农村独居老人养老体系,明确养老服务主体,除了政府之外,社会组织机构、公益单位以及志愿者都可以参与到农村养老模式的构建当中,为农村独居老人提供最精准化和科学化的服务。
结语
养老是当前社会的重点话题,尤其在当前老龄化严重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才能最有效地缩小城乡独居老人的养老差异,完善农村独居老人养老模式的建设,成了社会的焦点。政府需要联合相关组织和单位,完善农村养老政策,促进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为农村独居老人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潍坊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