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微课”理念指导下《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9-11-04杨波芦琴
杨波 芦琴
[摘 要]基于当下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其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研究高职水利类专业《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形成以“互联网+微课”为主线“三段七环”的1141型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以期对其他同类院校同类专业有所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教学模式 水利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是一门理论和实操结合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形式是课堂讲解理论→教师现场演示→学生室外练习,由于受学时和课堂空间的限制,无法实现课堂所学知識当堂就能实操练习,理论和实操总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且实操练习留给学生的时间也不多;加之每位学生学习基础和效果不同,导致对知识真正获取理解的程度也不同,实操结果也不同。这种“教师主导普适性”的课堂对《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课程来说,教学效果很难实现质的提升。伴随着“互联网+微课”教学模式的问世,给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改革带来新的研究思路。采用“互联网+微课”教学模式,不仅使教师由教学主导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服务者,而且把教学从课程教学过程本身延伸为随时随地学习,是适应教育信息化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学分析及解决方案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课程教学多采用的是课堂理论、分组实操的方式进行的。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课堂时间有限、理论与实操存在时间间隔等原因,导致分组实操时学生不能全程练习、技能难掌握等问题的产生。为此,尝试采用“互联网+微课”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即以微课为载体,将技能点分解为分段分层讲解,以适应不同基础的学生;同时把控内容和时长,突出“短小精趣”;最后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随时性、无限性和交流互动性等优势,以灵活、机动的方式迎合学生特点以解决教学问题。
“互联网+微课”为主线“三段七环”的1141型教学模式
1.学习平台的搭建 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以典型水利工程为单位划分教学项目,按照“施工测量指导和服务施工”的原则设计各项目的子任务,即按施工程序设计子任务;同时把各典型工程项目施工测量中相互重叠的知识技能点整合,单独提出来作为基础任务,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和知识,搭建项目化课程体系。借助学院线下线上混合式课程平台和优慕课APP,充分利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课程知识超级链接和QQ空间作为数字资源存储的备用“数据库”,搭建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学习平台及辅助学习平台。通过平台实现任务发布、知识技能点上传、学生自主预习、答疑讨论、在线测试、方案成果提交及数据统计分析等用途,从而实现教学的开放性、学习的随时性和无限性、师生互动的交流性,同时方便快捷地考核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分解分层颗粒化微课制作 从三个方面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搭建和展现。一是微导学。主要说明学习任务所包含的知识技能点、难易程度和必须重点掌握的知识技能点。二是微视频。在微视频展现形式上,以学生为第一视角进行设计展现,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收获感,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在制作微视频讲解知识技能点时,根据《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课程有严格流程步骤的特点进行分解制作,每段不超过5分钟。同时依据往届学生学习效果的统计分析,把分解制作的微视频分成易、难和不会三个层级,把不同难易层级的微视频进行组合以适应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图2所示。三是微调查。把项目任务中的知识技能点以问卷形式进行罗列,让学生及时反馈自己存在的疑惑,借以掌握学生对知识技能点的掌握情况。
3.“三段七环”的1141型教学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分成3个阶段,即课前、课中和课后。在教学组织上又细分为7个教学环节,课前包括抛任务和制方案2个教学环节。课中包括选方案、讲演练、动手做和检评总4个教学环节,通过师生协作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课后包括思作拓1个教学环节,即学生完成课后思考反思、讨论交流和知识拓展。课前教师活动1环,学生活动1环;课中师生协作4环;课后师生互动1环。
教学实施课前通过微导学指导学生学习侧重点,分段分层上传相关知识技能的微视频让学生预习,学生根据模板设计实施方案并上传,通过微调查收集学生的问题和疑惑。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技能点集中的疑惑点调整教学方案;课中教师针对性讲解疑惑点,分析各小组设计的实施方案,引导学生优选方案,微视频指导学生实操学习,让学生在项目任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和内化,同时让学生交换互评,参与考核结果的评价;课后学生制作微视频成果上传,教师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公布展示。 通过“三段七环”的1141型教学模式实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服务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 语
“互联网+微课”主线“三段七环”的1141型教学模式抓住了“零零后”学生偏爱媒体信息化和直接动手做的特点,利用“互联网+微课”的方式贯穿课程任务,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7个环节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考核,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和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解继丽:《“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30卷第2期,第85-88页。
[2]芦琴、杨波:《“互联网+微课”模式在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以〈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课程为例》,《陕西教育》(高教)2017年第11期,第23-25页。
[3]武丽艳:《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实验研究》,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8。
[4]陈军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四步教学法”应用分析》,《科技创业家》2012年第8期,第83页。
[5]刘文胜:《高职制造类专业改革应紧跟产业转型升级》,《机械职业教育》2016年第5期,第20-21页。
[6]周萃文:《高职石油化工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创新》,《广州华工》2015年第43卷第10期,第213-214页。
[7]杨亮:《案例式教学法在职专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第37卷第5期,第353-356页。
[8]胡田翠:《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第68-70页。
[9]姚彦欣、欧荣轩、张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改革与实践——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科技文汇》2018年第10期,第87-88页。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杨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