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设计策略
2019-11-04赵国山
赵国山
摘 要:好的问题能够对课堂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对于阅读教学问题设置的研究非常有必要,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意义重大,是个很好的研究角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设计;语文教学
提问法体现了对话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观,又具有与学科具体内容相结合的操作性,广泛运用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法虽然也大受欢迎,被广泛运用,但笔者发现它存在许多不足:或问题设计类型单一,或只集中在某一个阅读层面上运用;或提的问题与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不相符合……“如果排除对教师个体因素的考虑,包括教师对教学策略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技巧的具体表现,那么语文教学研究应该更关注教学方法的操作层面,即与语文教学内容相聚合的教学方法,即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提问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正确有效地运用?我们认为,有必要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进行分类,认清每一类问题的功用和不同的适用时机。针对阅读教学整体感知、精细阅读、拓展性阅读等不同层次中不同的教学内容。
一、设计统领性问题
语文课的成败,首要因素在于你设计的统领问题是否恰当。恰当的统领问题能够给学生学习课文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不恰当的问题反而会给学生带来迷茫和困惑,甚至偏离教学的重难点。如,笔者在讲授《高大的皂荚树》一课时,课文的统领问题是:“文中的哪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皂荚树的高大茂盛,文题中“高大”一词还有哪些深刻的含义?”问题提出后笔者并没有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在文中找到描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语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语言的朗读、积累,教学效果显著。但是,统领问题的后半部分“文题中高大一词还有哪些深刻的含义?”不着急,在学生理解了皂荚树的高大、茂盛之后,笔者让学生读了描写皂荚树品质的段落之后,让学生通过两方面的朗读、感悟,再去理解“高大”一词的含义,可谓是水到渠成。这节课,笔者没有提任何多余的问题,始终用这个大问题统领全篇。学生既有收获又有自己的感悟,统领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细问题设计
1.理解文章深层意蕴的细问题。
有些文章含义深刻,文章的深意需要透过字里行间深层追问。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抓住关键词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挖掘文字背后的意蕴。如《白杨》一文,有位教师设计问题:他们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从课文表面的内容“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向隐藏的内容开掘,深层理解父亲如白杨一样的人格魅力,走进父亲的精神世界。
对文章内容深入、精确的理解有时候只需抓住一个词眼。如《一个小山村的故事》的教学就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子“靠斧头得来的一切都没有了——包括斧头”中的“一切”这个词眼设问:“一切”指什么?
2.丰富感受的细问题。
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感受”,要让他们“有感受”且“能交流分享感受”,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一些能激发和丰富他们感受的问题,让其有感受可表达。可以营造情境激发感受。如《麻雀》一文的教学可设问:凶猛的大猎狗就要吞掉弱小的麻雀了,一只老麻雀绝望地像石头似地落在了大猎狗面前,它要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小麻雀,此时的你想对谁说什么?这样的问题配合多媒体出示的画面以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让那时那境如在目前,学生就容易有感受、想表达。也可角色代替让学生移情感受。如《掌声》一文教学设计,品读句子“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一句时设问: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小英,让我来问问,小英啊小英,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呢?你为什么低头?你在犹豫什么呢?眼圈怎么红了呢?”学生将自己当成小英,就能更好地感受小英的内心世界。还可以抓住关键字词引发学生的感受。如王松舟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敏感地抓住“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一句中的两个“不可估量”,在引导学生圈读“不可估量”,理解了“不可估量”的意思和在文中的具体所指之后,发问:面对这两个“不可估量”,你读了后内心是怎么样的?
三、设计重难点问题
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突破文章的重难点往往会提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当然太难了学生回答不上来,也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如:笔者在讲授《画杨桃》一课时,课文的重难点是,让学生明白文中的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是因为他所在角度不同,从而让学生感悟到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的结果。为此笔者是这样设计课堂问题的:“文中的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问题一出学生的第一个反应是文中的我听了爸爸的话,才会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但是这只是一小部分的原因。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让学生反复读书,再交流讨论,学生马上感悟到了:因为文中的我所处的角度不同,所以他看到的杨桃就是五角星形的。这时再让学生感悟爸爸的话和老师的话,学生们就会体会到,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总之,请教师们放手,允许学生提问题,哪怕刚开始时,学生的问题十分幼稚甚至会乱问,这些都不重要,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提问,对学生而言这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參考文献:
[1]凌雅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优化策略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8.
[2]张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设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