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信息素养教育改革研究
2019-11-04沈筱璇
沈筱璇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教育改革;“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摘 要:文章以面向黑龙江科技大学采矿工程“卓越工程师”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为基础,构建了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并从组织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以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9-0127-03
1 研究背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1]。黑龙江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于2011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黑龙江科技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地矿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2]。
2 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关系
“卓越计划”的宗旨是培养创新能力强、创业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3],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这不仅是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还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责任。
2.1 信息素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有目的地发现信息的能力及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4]。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形成的最高本质力量,是创新机制的内核,是创新实践的决定性因素,其中智力因素主要是指科学的知识结构。学生只有拥有科学的知识结构,才能产生较强的创造力。信息素养较高的学生能够有效获取和利用知识,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从而为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创新能力与信息素养能够互相促进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能促进自身感知、利用与创造知识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解决问题、提出新思路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信息需求,分析、评价、利用信息的水平也会随之提高,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实践能力是主体运用知识和信息从事实际的创造活动,并产生创新成果的能力[5]。它是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具体体现,创新成果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产生价值,如果脱离了实践,再好的创新方法、思路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3 信息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 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
黑龙江科技大学的信息素养教育面向全校开展,包括通识课和公共选修课,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信息需求,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该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不够,不能适应“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3.2 与专业需求相脱节
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发展的基础,也与信息素养有着密切关系。但是黑龙江科技大学的信息素养教育,特别是信息检索课,不能满足教学、授课的信息需求,导致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欠佳。
3.3 与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时代相脱节
《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在学校通过电脑上网的比例逐年下降,而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快速提高,由2012年年底的74.5%提升至96.3%[6]。黑龙江科技大学的信息素养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依然以传统的信息资源为主,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导致移动互联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的培训方式也比较落后。从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必须积极抓住高等教育改革的契机,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主动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让他们的个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4 面向“卓越人才”培养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改革
4.1 改革的主要原则
黑龙江科技大学面向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的信息素养教育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原则。这不仅是“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目标,还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高层次目标。②融合原则。该校应将采矿工程的专业知识与信息素养教育进行融合,以实现专业水平与信息素养教育水平的提高。③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该校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教学重心从知识传授转移到能力培养上。
4.2 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黑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的信息需求为导向,结合矿业工程专业的特点,对信息素养教育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和规划,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体系结构。该体系从认知到应用,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分为基础层、进阶层、高级层三个层次(见图1)。
4.3 信息辅导员制度
信息辅导员制度就是黑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指定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负责采矿工程卓越班信息素养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為学生提供信息服务(见图2)。信息辅导员将信息素养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内容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整体,保证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能够随时得到指导。该制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创新实践能力,还能促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4.4 信息素养教育内容
在教育内容方面,黑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信息检索课上,因为它是实现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在整个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中所占比重最大,对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的作用也最大。由于传统的信息检索课是以教材为依据构建的,该馆利用“读秀学术搜索”检索了我国矿业工程专业的信息检索课教材,仅获取1988年出版的《矿业工程文献检索》这一种教材,远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因此,该馆重新设计了课程内容,在信息检索通用知识的基础上参考了《黑龙江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的培养标准指标体系,将我国有关采矿工业、矿山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安全规程与环保制度,采矿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和新设备及国内外现状与趋势,以案例、习题、报告等形式融入课程的各个环节。信息检索课内容包括国家层面的方针、政策、法规,行业层面的标准、规程,以及技术层面的专利、技术等。同时,该馆还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划分为理论层、实验层、实践层,把相关理论知识、实验习题、作业整合构建成独立、开放的教学模块,并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实现“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目标。
4.5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着力点[7],黑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在近五年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5.1 采用“3+1”与“小学期”相结合的模式。“3+1”就是学生用三年时间在学校学习知识,用一年时间在企业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学习。该馆根据采矿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安排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为学生在外出实习阶段安排了学习内容,如MOOC、公开课、网络教学视频等,并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搭建虚拟服务平台,将答疑解惑与信息服务融为一体,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此外,该馆还引进了“易瑞远程访问系统”和“超星移动数字图书馆”,突破时空限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为“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4.5.2 改善教学设施。该馆将一个电子阅览室改造成网络教室,配备了移动设备、无线智能投影仪、无线网络,并引进了网络教学平台。在这个网络教室,该馆不仅能够进行正常授课,还能进行远程教学、上机实习、讲座及移动学习等。
4.5.3 增加实践环节的占比。该馆利用网络教室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习或实践,实践所占学时比例达到50%。该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此外,教师利用该方式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出现的问题。该馆还建设了实习题库,内容包括信息检索类习题和项目类习题。
4.5.4 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该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针对基础理论方面的内容,该馆采用了启发式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针对专利、标准信息方面的内容,该馆采用了案例法、讨论法或二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6 考核方式
黑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以往采取集中考试的方式,以一次性的考核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该方式存在考试内容无法涵盖信息素养教育各个环节、考试形式单一、结果片面化等问题,不仅不能发挥考试促进教学的作用,还导致学生产生应试心态,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科学的考核机制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价,还能帮助教师利用考核实现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控制[8]。基于这些问题,该馆采用了基于能力导向的评价方式,注重知识和能力,突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该馆将信息素养教育的全过程纳入考核体系,针对不同的考核目标设计了符合教学特点和能力需求的考核形式,包括出勤、上机作业、课堂测验、项目报告、开卷或闭卷考试、网络答题等。该考核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结合,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成绩评定以学生参加各项信息素养教育的综合成绩为准,该方式能够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信息素养水平,个别环节成绩欠佳的学生通过其他环节的努力也能够取得较好的综合成绩,达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
5 结语
经过近五年的改革实践,黑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对培养目标、组织管理及教学内容、方法、考核等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相关调研结果显示,该馆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能满足教学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该体系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信息行为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该馆不能及时掌握这些变化,在教学设计上不能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得仍然不够紧密。受馆员专业背景、教学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存在层次低、深度和广度不够等问题。虽然该馆在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实践和考核内容等方面加强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但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该馆应进一步结合专业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2019-06-08].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0/201102/115066.html.
[2]黑龙江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EB/OL].[2019-06-08].http://www.usth.edu.cn/.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EB/OL].[2019-06-08].http://baike.baidu.com/view/3810178.htm.
[4]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EB/OL].[2019-06-08].http://www.ala.org/acrl/standards/ilframework.
[5] 高文利,秦忠翼,王琼.创造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156.
[6]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6-08].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P020170807351923262153.pdf.
[7] 李永堅,黄绍平,李靖.“卓越工程师”培养要重视教学方法改革: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11):63-65.
[8] 高文华.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路径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7(6):131-133.
(编校:孙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