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学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生态建设研究
2019-11-04牟威
牟威
摘 要:文化的生态平衡会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使城市各类文化资源实现最优配置以促进城市文化的多元共存,是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揭示了城市文化的生态性内涵,总结提出红色文化在嘉兴城市文化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归纳了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生态建设面临的困境,对于探索提出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拓宽理论研究视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文化生态;红色文化;城市文化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及其生态意蕴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
城市的发展变迁经历了历史的积淀,某种意义上,城市本身就是文化。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加强,文化多元让城市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城市文化是一种综合性文化,既包括物质形态的文化,如城市建筑、公共基础设施、城市绿化景观、社区等,也包括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如社会价值观、行为规范、法律法规、传统习俗、人文思想、城市精神等。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共同形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品格和形象。人与城市文化互生共存,城市文化因人而生,由人承载,通过某种物质形态表现,再经由人传承发展。城市文化生态和谐发展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城市文化环境中各种文化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意识形态主阵地的红色文化对城市文化生态建设的作用,对促进城市文化多元共存,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意义深远。
(二)城市文化的生态意蕴
生态学强调关联性,从文化生态学视域研究城市文化,更重视研究城市中各种文化形态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每一种文化形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文化既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又是人与环境协同演变的产物。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文化分布在四个层面,以多种形态呈现出来:物质层面如城市建筑、社区街区、绿化景观等;精神层面如思想文化、城市精神、核心价值观、宗教文化等;制度层面如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生活方式等;历史层面包括风俗信仰、历史人文等。每一个层面的内部都是一个复杂的子系统,各个层面之间紧密联系,各种文化形态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相互渗透,彼此影响,使城市文化生态呈现出自然衍生性、动态发展性、交互渗透性和进步开放性四个特点。
二、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生态建设的意义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以及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传统孕育出了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的结晶,传承和升华了新时期我国的民族精神,具有厚重的时代价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红色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不同地域的紅色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形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红色文化内涵也得以丰富和发展,需要不断挖掘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文化内涵,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和解读方式,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城市文化生态建设。城市文化生态建设对于城市文化供给的结构性调整、城市内生动力的提升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意义重大。
三、红色文化在嘉兴城市文化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一)涵养城市文化
改革开放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伴随着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变,更多的人们已经从追求物质的满足到追求自身的发展。一个城市的核心特征不再局限于它的富裕程度和经济增长速度,更多表现为城市文化对人的吸引程度和能否产生文化集聚效应。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涵养城市人文,打造城市名片,建设符合时代需求的城市文化生态刻不容缓。嘉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红船精神的发源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党的优良传统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使命。将红色文化融入嘉兴城市文化生态建设,用红色文化涵养精神、塑造品格,为嘉兴城市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二)凝聚人文精神
城市的发展是以构建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为目标,因此城市文化生态建设重在文化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的互融,要重视生活环境也要重视精神环境。城市的人文精神一般包括市民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城市人文精神是在经历城市的历史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沉淀形成的文化精品,特性鲜明的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的名片,可以大大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嘉兴的红色文化以红船精神为主要内容,是近现代嘉兴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现了早期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和革命斗争精神,集中体现了敢于创新、勇于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改革开放以来,嘉兴红色文化所凝聚的人文精神,转化成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激励着嘉兴人民锐意进取,不断超越自我。作为红船起航地的嘉兴,也奋力书写了改革开放的“嘉兴篇章”,创造了跨越发展的“嘉兴成就”。从生活贫困到大步奔向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丰硕成果惠及普通群众,让人们收获满满。
(三)核心价值观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红色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涵盖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它的传承和发展,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现实的发展要求,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外延。红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先进的社会文化形态,必然成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城市文化的主流。
嘉兴红色文化所凝练的首创、奋斗、奉献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精神动力。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宝贵的现场教育资源,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学习和传承革命先辈的崇高品德。红船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初心和精神根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之源和重要载体。弘扬红船精神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感,提升认同感,激发践行感,红船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四、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生态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生态建设面临的时代困境
红色文化社会认同感不足。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能脱离青年群体,青年群体既是城市文化的建设者又是受益人。但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对于各种文化的认同也变得复杂多样。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现代年轻人更愿意选择了解和认识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而对于红色文化和城市文化这样抽象的文化存在,有种事不关己的距离感。广大市民在接触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缺乏对红色文化蕴含精神的深层思考,自然不会入脑入心,这就不利于红色文化的社会认同。
红色文化解读普遍简单。文化建设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源泉,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城市内涵的提升和文化资源的挖掘。红色文化旅游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最直观的途径,通过红色文化旅游感受和体验革命峥嵘岁月,有效促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但红色旅游带给民众的仅仅是基本史实的了解,这种方式去解读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还远远不够。探索更多现代化的途径,不断丰富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的方式方法是当前一段时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生态建设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传承方法创新不够。对于现代城市民众来说,接触红色文化最多的方式就是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除此之外没有更多了解红色文化的方法和途径。红色文化的传播也主要依赖开会、听报告、大型的纪念活动、参观革命旧址等传统方式,利用微信、微博、手机终端软件等新型媒体传播红色文化较少,且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跟上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红色文化的输出方式与现代人对信息的输入方式严重脱节,满足不了大众消费群体的文化需求,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缺少吸引力。紅色文化正面临日趋边缘化的困境,很难融入城市文化生态建设。
内涵解读不够深刻。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普及,迎来了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量的集聚增加,获取信息渠道的日益多样,不仅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快节奏的生活让阅读成为“悦读”,人们鲜少花时间品读红色文化经典,解读红色文化内涵。加上现在的民众大多没有经历过革命年代,他们的成长环境优渥,价值体系多元,这些都会造成对红色文化认知和理解水平的偏差,弱化了红色文化的竞争力,不利于红色文化在城市文化生态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维平.红船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J].红色文化学刊,2017(3).
[2]柴毅龙.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3]邓先瑞.试论文化生态及其研究意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
[4]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05).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陈立德.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8]陈立旭.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中外城市文化比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9]刘士林.中国城市发展的深层问题与文化自觉[J].广西城镇建设,2012(1).
[10]论海柱.基于红色文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11]陈世润,李根寿.论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
作者单位:
嘉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