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恭王府的建筑布局
2019-11-04潘冰
潘冰
摘要:位于北京什刹海西岸的恭王府,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建筑。“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整座建筑規模宏大,布局精巧,不但体现了王府建筑的规制,又有其自身特色,文章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恭王府;建筑艺术;清代建筑
恭王府又名萃锦园,建于1776年,总占地面积60000多平方米左右,大布局分两部分,一是府邸,二是花园,府邸约32000平方米,花园约28000平方米。
一、富丽堂皇的府邸
恭王府主要建筑占地面积12000余平方米,建筑清晰地分为东路建筑、中路建筑、西路建筑,各路建筑严谨地按照轴线对称方式由南向北贯穿于整个住宅与院落,布局分明。中路轴线上是礼仪性建筑,此排建筑正殿的屋顶均采用绿色琉璃筒瓦和琉璃屋脊、吻兽,在阳光和树影中显得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是最能体现宅主身份地位,也是最能反映规制的一组建筑。
(一)头宫门·如临皇宫
走进府邸,映入眼帘的是“头宫”,头宫门上镶嵌着六十三个金色门钉。皇宫的大宫门九九八十一个门钉,恭王府“配上狮头扶手,当你推门而入时,不禁如临古代宫门”。可见和珅选择七九六十三个门钉的用意。仅次于王宫的配置,体现了宅主当时的身份与地位。
(二)中路建筑
中路主要有银安殿和嘉乐堂两大建筑。
银安殿,俗称银銮殿,是王府中的主体建筑,也是王府的正殿,主要用于举办府内重大礼节性的活动,只有重大事件或节日才会使用。1921年,因主人烧香不慎失火,大殿同东西配殿一起焚毁,但此殿高大的气魄仍然可以引领我们感受到当年威严肃穆的王府气派。银安殿面阔五间,歇山顶,正殿用绿色琉璃瓦。其建筑上的彩绘不能使用皇帝专用的和玺彩画,但可以用旋子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如金琢墨石碾玉,龙锦枋心,套殿可用墨线小点金,大殿井口天花可用坐龙。
嘉乐堂位于银安殿后面,是恭王府中路建筑的最后一进正厅,前出廊,五开间,硬山顶。大门正上方悬“嘉乐堂”匾额。有人猜测此匾是乾隆帝赐给和珅,匾额没有署名,目前也没办法证实,但在《嘉乐堂诗集》中说明嘉乐堂是和珅之室名。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是恭王府的“神殿”,为萨满教祭神祭祖的地方。
(三)东路建筑
东路的前院是多福轩,后进院是乐道堂。
前院多福轩是穿堂客厅,次厅主要作用是接待客人、亲戚或来回禀事物的下属,还可以存放皇帝送来的礼物等。当时厅内四周挂满福寿字匾,目前,屋内摆设都是根据历史照片,按照原来情况布置的 ,陈列着许多有关恭王府的历史照片。
后进院落正房名“乐道堂”,是东路建筑中最大的一间。在恭亲王时代,这里是他日常居所。恭亲王奕訢皇子在此时,道光帝曾赐予“乐道堂”匾额,所以此处或许也是因此而得名。
(四)西路建筑
西路建筑与庭院相对中路与东路更为雅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
葆光室位于府邸西路,在和珅与庆王时期为客厅,在恭亲王时期是秘密客厅,接待王爷至亲所用。其中最精致的是葆光室,其里外屋檐都是绘制彩画,最让人惊叹的是中外屋檐的彩绘,都是当时全国最高水平的彩画技术师绘制,同样内檐的彩画也是美轮美奂,“府里面廊檐下的金色图案都是镀的真金”。早在清朝,这里是道光皇帝祭奠先人之后的休憩地。这次重新修建之后,主要用于展示恭王府遗留下的古物。葆光室的匾额是咸丰帝临幸恭王府时,为恭亲王奕訢御题,意义深远。
锡晋斋是恭王府建筑中的经典之作,最有历史记忆的当属锡晋斋。平面凸字形,厅内东、西、北三面为两层的仙楼,楼上楼下均以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断分隔。史册记载,锡晋斋用楠木建造是和珅的第十三条罪状。据称,当年和珅派下属太监去学习借鉴故宫的建筑,要求工匠模仿宁寿宫的建筑布局建造,地砖用珍贵的火山岩打磨出金黄的纹理,再配以金丝楠精雕,效果非常华丽,远超出臣子可以具备的建筑规格。光绪六年,恭亲王奕訢从成新王府得到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名家书法作品——晋代大文人陆机手书的《平复帖》,非常珍视,即藏于此,逐将此处命名“锡晋斋”。
(五)后罩楼
最后,在府邸和花园的衔接处,是贯连东、中、西三路建筑的二层后罩楼。整栋楼长度约一百八十多米,立面房间有一百零八间,俗称“九十九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东名“瞻霁楼”,西称“宝约楼”,特别有气派。后罩楼的西边有国内唯一的室内景观园林,利用五间房营造的“小迷宫”。后罩楼前檐出廊,后檐墙上每开间都设有一窗,上层有形式各异的什锦窗,窗口样式各不相同,有圆形、方形、桃形、石榴形、卷书形、银锭形,还有以蝙蝠、磬和鱼构成的“福庆有余”等。窗口砖雕精细,古朴典雅,与其北侧花园的风格和谐统一,融为一体。楼中间偏西一间的下层有过道门,通向府后的花园。据说,和绅家宝物数不胜数,为了记住各类宝物在哪,可谓绞尽脑汁,他给每间屋子都做了记号,那就是每扇窗户的形状都不一样。
二、别致典雅的花园
恭王府花园位于府邸之北,将“后罩楼”作为划分府邸的花园的界限。整体结构与府邸结构一致,分中、东、西三路。花园整体布局错落有致,单个景点别致精巧,是融江南园林艺术和皇家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典范,在北京的王府花园中堪称经典。
(一)花园中路
花园的中路有明确的中轴线,颇有皇家园林的风范,以层层递进式院落、竖向上的高低韵律,达到视觉和欣赏的起伏变化,从而给人一种高贵优雅的感受。由南向北贯穿着西洋门、独秀峰、蝠池、安善堂、秘云洞、福字碑、邀月台、蝠厅一系列的景观和建筑形成中路。
1.西洋门
花园正门位于中轴线的南端,这是一座洛可可风格的汉白玉石拱门,形式也是模仿圆明园的大法海园门建造,非常有气势的西洋拱式风格,所以被称为“西洋门”。西洋门外门额上题“静含太古”,内门额题“秀挹恒春”,意思是在喧闹中寻找安静,夸风霜四季留春日之秀美,颇有道家意境,反映宅主对花园“静”与“秀”意境的追求。西洋门是中西艺术合璧的杰作,这也是当年奕訢励精图治,希望通过洋务运动是国家强盛的美好心愿。
2.独乐峰
走进花园,一形似鱼的石头树于眼前,寓意年年有余,但当你绕到其后侧时,情形则有大不同,像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传说和珅一直无子,自打移来此石,很快便生下了丰绅殷德,故称其为“送子观音”。但这只是一个传说,此石正名为“独乐峰”,其是高五米左右的太湖石,由多年自然风化形成的,像软水漩涡,又像淡云舒卷,朴素雅致又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起到点缀园林、尽览园内美色之功效。
3.福文化
花园中的建筑是以“福”贯穿中心的,尤其是中路,蝠池、“福”字碑、蝠厅从南至北连成一线,表达出主人祈愿阖家平安、团圆幸福的强烈愿望。
蝠池就在独乐峰之北,蝠池因形似蝙蝠而得名,有祈福的寓意。此池使用青石块围砌而成,引入活水,整个池形似蝙蝠,故名为“蝠池”,也像元宝,被称元宝池。水池旁边都是种榆树,春夏交替之际,榆荚飘落,铜钱形的“榆钱儿”铺满蝠池,谐音“福钱”满盈,有福贵双全的美好寓意。
蝠池以北是安善堂,安善堂是萃锦园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一座宏伟庄严的五开间厅堂。前出抱厦,后带平台,左右两侧则有游廊通往东西庑。这里风景幽雅,以前是宅主游园时吟诗作画的处所,也是恭亲王奕訢会见贵宾的地方。
安善堂之北有一组叠石假山“滴翠岩”。藏有康熙福字碑的秘云洞,就位于“滴翠岩”中心腹部。滴翠岩为一座由太湖石叠成的宝嵦,为恭王府花园所独有。东西各有一条通向假山顶的曲径小道,小道顶端各卧有一带孔的水缸。仆人把水蓄入缸内,夏秋高温潮湿,石壁间便生出翠绿的苔藓,石黄苔绿,黄绿相间,苍翠欲滴,故名“滴翠岩”。岩下长方形小池中有三组叠石,意为蓬莱、方丈、瀛洲三个仙岛。假山顶是整个花园的制高点,顶上的建筑叫“绿天小隐”;建筑前面的平台为“邀月台”,是赏月的地方。
再往北就是位于花园最北端的蝠厅,又称蝠殿,次殿正厅有五开间,前后还有三间。左右侧是耳房,四面飄廊,形式多样,似蝙蝠两翼。两侧耳房比正厅位置靠前,曲折的造型,两边平面对称组合的形状似蝙蝠,故名蝠厅。在主山与严谨的府墙的庇护下,蝠厅显得很秀美且幽静,是乘凉放松的好地方,恭亲王奕訢跟大臣们讨论国军大事都会来此。之后,这里成为恭亲王的孙子,即著名书法家溥儒的书房。
(二)花园东路
东路建筑相对密集,从南往北的景观有曲径通幽、蓺蔬圃、沁秋亭、垂花门、竹子院、牡丹园、腊梅小院、怡神所、芭蕉院、天香庭院。
东路最南侧是一座八角形的小亭,也叫沁秋亭,亭内地面仿效东晋名士王羲之兰亭集会,曲水流觞的水道弯曲,流水潺潺的处理手法。主人常邀请好友在此相聚,饮酒赋诗。
从垂花门开始,一共有四个小院子,分别是竹子院、牡丹园、腊梅小院和芭蕉院。四个院子都是四四方方,十字星道路分隔成四块面积均等的绿地,都以植物花草造景为主。穿过牡丹园往东,则是腊梅小院,垂枝腊梅及东侧长廊夹成有强烈透视感的长条形空间,这样的造景可以加速空气的流动,使花香更浓烈。芭蕉园则是在院落中孤植一株芭蕉,因为芭蕉形态造型独特,无论晴雨天气,都别有一番风味。
大戏楼与四座小院通过游廊联系在一起,作为建筑中心,戏楼东西各有一个出口,西出口直接通到滴翠岩前。其建筑面积相当于竹子院和香雪坞加起来那么大,是全园体量最大的建筑。但它没有对周边院落造成任何“喧宾夺主”的逼迫之感,由于设计师巧妙地处理,使戏楼跟周边的院落通过回廊和退一步斋隔离开来,拉开了距离,基于近大远小的视觉感受,让人感觉似乎它的体量减小了,使戏楼的山墙正好成了滴翠岩院落的东面背景。
(三)花园西路
西路的空间相对中、东两路要开阔、整合很多。西路整体以方塘为中心,西、南面以土石假山为隔,东侧以游廊相隔,背面是澄怀撷秀,方塘中心就是西路的视觉焦点水榭——观鱼台。西路开敞的空间与东路形成反差,与中路以长廊相隔,不但可以分隔空间,还可以遮挡视线。
恭王府花园运用了当时造园艺术的诸多技巧,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的意境。
三、结语
萃锦园是历史纵向传承与发展的典范。从乾隆年间和珅第开始,先后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历史沧桑,经历了几代人物变迁,直到现在还保存着和珅时期的三路格局,以及主要建筑、整体风格,可见其中的精粹被历代人认可,一脉相承。同时,其保护完好归功于和珅之后历代园主的喜爱和保护传承。这么多代身份显赫的园主,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稍加改造,都以旧园的风格为主,可见其历史积淀的深厚和艺术价值的珍贵。
参考文献:
[1]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华府美宅[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2]周汝昌,周月苓.恭王府与红楼梦[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3]周汝昌.芳园筑向帝城西[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4]黄灿.萃锦园造园艺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
作者单位: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