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子午古道的文化景观旅游价值
2019-11-04冯思远杨湘涛
冯思远 杨湘涛
摘 要:子午道沟通南北,历史悠久,历经沧桑,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传播和商贸流通作用,积淀下丰厚的文化遗产。现今的子午道,沿线散落着众多的文化遗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景观艺术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认识子午道的当代价值,是利用这条古道的重要基础,是发展文化景观旅游的重要途径,在传承历史的同时,体现子午道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子午道;文化景观;旅游价值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陕南子午道文化景观构成分析与保护利用研究”(18JK0009);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地域文化在宁陕子午道景观构建中的应用研究”(201811397004)研究成果。
关中大地是秦、汉、唐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巴蜀自古以来是西南重地,秦岭、巴山将关中和巴蜀分割开来,两地之间出于政治、军事、商贸、文化的需要来往频繁,两地往来多通过翻越秦岭和巴山的古蜀道来实现。古蜀道之一的子午道,是古代长安通向今安康、汉中、重庆和四川东北部等秦巴中、南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子午道虽地势险峻,但在历史上却从未沉寂过,是不同时期的政治、军事、商贸、文化沟通的要道,发挥着多重作用。如今的子午道虽已不再具有昔日的辉煌,但沿途所蕴藏的历史文化、遗迹资源依然留存在大山之中,作为弥足珍贵的历史遗存,在现代仍以其特有的历史魅力呈现出自身价值。人们如何认识和对待这种价值,决定着子午道今后的命运,认识子午道的当代价值,是利用这条古道的重要基础。
一、科学研究价值
子午道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历史条件下开通,史料记载不详,有诸多值得研究的内容。子午道上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有很多疑点值得研究,略举几例。如,刘邦被封汉王,是经由哪条蜀道到达南郑?[1]其后“去辄烧绝栈道”烧的哪条栈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又是修的哪条栈道?[2]子午道新线是否是由梁将军王神念所修建?鬼谷子是否在石泉县子午道旁云雾山隐居授徒传道?胭脂坝是否真是因杨八姐驻留梳洗而得名?这些仍然需要通过对史料研究和考古发掘进一步确证。在此针对刘邦被封汉王提两点参考:一是当时的汉中与现在的汉中概念上是不同的,是一个广泛的地域概念而非城市,汉中郡治所在西城,从长安到西城走子午道更近。刘邦作为汉王,先到郡治所了解辖地情况,再到南郑,符合情理。二是1984年石泉县谭家湾出土一枚西汉鎏金铜蚕,该处被当地人称为汉王城,相传刘邦为汉王时曾在此驻扎,因无史料记载,难以确证。
子午道南北入口及路线说法不一。子午道北口由子午峪入山,王子今先生考证提出“子午峪、石砭峪、丰峪都曾作为子午道入山通道”[3]。南口很多人认为是西乡县子午镇,再到汉中。而子午镇是在明时才有,因而对南口的认识应从历史角度来看。首先,汉中郡治所在西城时,都城长安主要是通过西城进行辖地的管治,子午道具有国家驿道的地位,主道应是经宁陕、石泉(即旧线)后到安康,出口不可能再折返向西的子午镇。后来汉中郡治所迁至南郑,在南朝时期子午道新线线路向西偏移,出口亦向西移径向汉中,但旧线仍存。中间线路的说法除新旧线路不同外,仍有不同,这可以认为是其作为道路,不仅只是南北通行,中间地带可能产生支路通向各处。
子午道全长600余里,在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现代工程機械和测绘仪器的情况下,是如何选择路线、开凿栈道、开山取石并运输架桥的呢?《汉南续修郡志》:“大石塞途者,烧以薪,浇以醋,碎以巨锤。峭壁无可施力者,凿孔横巨木,覆以板,钳以钉。涧深不能逾越者,以架长檩覆巨板。羊肠一线,而壁立千仞,虞驿递者逸而躓也,缭石槛木栏作拦马墙,此栈道之由名也。”虽提供了一些答案,但仍有很多工程问题还需研究。再有子午道沿途遗迹资源众多,不同遗迹资源是何时修建的?应该怎样保护和利用等需要采取正确措施。
与子午道有关的传说、民俗风情、社会经济发展等众多的疑惑需要解答和研究。
二、景观艺术价值
子午道具有线性文化遗产的特征,承载着很长一段历史的记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其在选址、修建和空间的形式,以及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独特性与不可复制性,赋予子午道沿线特色化的景观内涵,同时这些也是构成子午道景观价值的重要元素。
文化作为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子午道景观价值的首要表现。从历史时间上算,子午道可确证的名称来源距今两千多年,历史悠久;从历史人物上说,有刘邦、诸葛亮、杨玉环、杜牧、孟浩然等众多的历史名人与子午道有关,知名度高,故事性强;从历史事件上看,“火烧栈道”“子午谷奇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等闻名遐迩,脍炙人口;从遗迹资源上计,栈道(孔)、寺庙、石梯、石桥、摩崖石刻等数量众多,而且习近平主席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中提到的“鎏金铜蚕”,影响力巨大;从民俗风情上讲,子午道荟萃南北,继承发展,富有特色。这些文化要素对于提升子午道景观价值,增强景观吸引力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子午道沿线栈道孔众多,孔口或方或园,有大有小,或平行排列或交错分布,距河面有高有低,或在山崖峭壁处,或在河道大石上。令人惊奇的当为子午道栈道有很多石柱石桩代替木制材料,现宁陕县四亩地镇就有大量这类栈道,虽经历岁月侵蚀,有部分垮塌,亦还有多处完整。裸露的石柱石桩横插在陡峭岩壁的栈道孔中,上铺条石,再砌石坎,上面铺成平路,路宽约2米,经久耐用,易于维护。古人在艰苦条件下修建如此栈道,不由让人感慨万千。
子午道桥梁修建亦可见古人高超的建造艺术和智慧。现宁陕县江口镇的子午石桥,结构甚为奇巧,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桥长39米,高8米,宽3米,三孔两墩,桥面为巨型石条铺成,雄伟壮观。桥墩用大块凿平的条石砌成,用糯米石灰浆砌缝,为五边形,迎水面为尖楔状,可起到分水、减轻水流冲击的作用,至今依然完好。桥东头有两个石狮子,面目凶猛,眼睛圆睁,嘴张开露出整齐的牙齿,身体偏长,肚子已经贴到了地面,雕刻精细,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紧挨着石狮的两排石柱有精美的石刻浮雕,每一柱子的雕刻都不相同,有动物、植物、宝器,画面完整,寓意美好。但如今部分石柱已经损毁,用水泥修补,甚为遗憾。
子午道沿线散落的寺庙、古街、牌坊、关隘、摩崖石刻等古迹众多,有很多颇具艺术价值,如坐落于子午峪峪主峰的金仙观,历史人文背景深厚,创建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历代对其进行十余次维修。金仙观建筑群自然地镶嵌在山坡上,依山就势,依山从水,借势成景,据地修建,气势不凡,极富道家风水理念。宁陕县太山庙镇有莲花寺,寺院的基石上有雕刻,或龙飞凤舞,或飞禽走兽,或山川花草,或田园牧歌,精雕细作,丰满圆润。离寺不远,有岩壁石刻“唐武德八年,敕赐山田五百里永充香火”。在宁陕县江口镇古街后山上一处巨石上刻有斗大的“吉星高照”四字,苍劲有力,方圆兼备,行云流水,更为奇特的是四个大字两边长满苔藓,而竖向的四字处竟无。
三、生态价值
子午道沿线区域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是我国的中央水库,也是我国的生态根基和安全命脉。沿途森林覆盖率高,其中观赏植物种源丰富,一年中植物色彩季相分明,另有水杉、连香树、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4种。且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21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由于山大人稀,生态环境没有过多的人为破坏,加之国家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子午道沿线大部分区域生态环境优良。宁陕县是子午道穿行的主要路段,在2018年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评为“中国天然氧吧”。如果对沿线景观进行保护性修复开发,将进一步提升周边的生态价值。
四、经济价值
子午道自修建时起,就承担着政治、军事、商贸和民间文化往来的职能,现今这些职能虽由210国道替代,然而子午道依然可以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发展文化和自然景观旅游方面发挥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兼具文化和自然景观特质的子午道,其经济价值在历史遗产和旅游业的撞击与结合中有望实现和提升。通过文化的塑造和自然景观的构建,将优质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形成线性旅游带,能够提升其整体形象,极大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五、结语
子午道历经沧桑,散落在沿途的古迹遗存,见证了子午道曾经的繁盛,记录着古人的往事。利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同时注入一定的现代元素体现其价值,是发展文化景观旅游的重要途径,在传承历史的同时,体现子午道的时代性,使其以新的面貌展现,发挥其内在价值,使游客在游赏中丰富历史知识,得到休闲的乐趣,是古道当代价值的最好体现,为保护传承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晏波.刘邦赴汉中所过栈道新解[J].史林,2010(2):101-104,189.
[2]王子今,周苏平.子午道秦岭北段栈道遗迹调查简报[J].文博,1987(4):21-26,20.
[3]李之勤.历史上的子午道[J].西北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38-41.
作者简介:
冯思远,安康学院艺术学院2016级学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杨湘涛,安康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景观艺术和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