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文化视阈下的绍兴古民居建筑及装饰艺术
2019-11-04齐丰妍
齐丰妍
摘 要:绍兴古民居是古越文化传承下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其中璜山镇溪北村是绍兴地区优秀的文化村落,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文章通过对溪北村的地理位置、家族迁移、建筑特色、装饰艺术的研究,解析古民居建筑及装饰中所隐含的古越文化内涵,弘扬其传统文化,提高人们对古民居建筑及装饰的保护意识,使之在保护中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古越文化;古民居;装饰艺术;建筑装饰
基金项目:本文系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古越文化视阈下的绍兴古民居建筑装饰研究”(135361)研究成果。
绍兴被赋予“江南水乡”的美称,其地理位置、自然风貌、建筑风格、人文环境都有其独特之处,是先人智慧与技术的结晶。绍兴是越国古都,古民居建筑及装饰中的一雕一刻都蕴含有丰富的古越文化内涵。民国年初有民谣曰:“绍兴城里五万人,十庙百庵八桥亭,台门(古民居)足有三千零(三千有余)。”[1]可见古民居数量之多。但在社会的变迁中,大量的古民居被拆毁重建,现存仅有三百余座,这道古越文化的风景线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因此,要对古民居建筑及装饰进行有效保护与利用。
一、古越文化与古民居建筑的渊源
古越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广义的古越文化主要指浙、皖、赣、苏、闽、广一带的“百越地区文化”,狭义的古越文化是以绍兴为中心的越国文化。本文立足于绍兴地区狭义的古越文化进行研究。古越文化形成于古代越民族群体,它体现出这一民族群体间的联系方式、社会制度、日常生产、生活方式、思想理念及文学艺术等方面[3],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等级礼制、自我约束等儒家思想也是古越文化的具体体现。绍兴是古越文化的发祥地,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该地区密布柔美的小山,江河湖泊星罗棋布,水网纵横,呈现山水相间的自然环境,其地理环境与古越文化特质的形成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联性[4]。璜山镇溪北村位于绍兴西南部位,始于清康熙年间,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是省级历史文化村落。溪北村的建筑布局呈现出临山、依水而建的特点,其建筑群落修建于自然环境之中,体现古越文化内涵中对自然的适应性,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共生关系。溪北村的堂名文化内涵丰富,为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增添色彩,现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有新一堂、务本堂、继述堂等。
二、溪北村“三堂”建筑及装饰特色
溪北村古民居的堂建筑格局十分考究,整体对称分布,轴线明确,各个堂都以数十间大小房屋连成一体,排列有序。溪北村的新一堂、继述堂被评为省级文物,务本堂被评为市级文物,以这三座堂最具代表性。堂的四周被高墙围绕,堂内居住的都为自家兄弟,其内部构成各自独立的空间,空间布局长幼有序,反映出典型的家族聚居特点,充分体现古越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等级礼制等思想。
(一)新一堂
新一堂坐西朝东,建筑整体气势宏大,总占地面积为4602.76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布局形式,立面造型由五组“五山屏风式”封火墙一字排列构成。中轴线上依次列门厅、大厅、座楼三进,各进之间的天井两侧建有厢楼,并与前后建筑连接。中心石库门楼(图1),高5.55米,其冬瓜梁承托的门额中采用篆书写有“安汝止”字样。上枋中雕刻有双狮嬉绣球的吉祥图案,寓意祛灾祈福。上枋及填板处应用植物、动物图案,其线条流畅,形象逼真。门楼的脊吻采用龙头鱼尾吻,古代将其视为一种“避邪物”,可守護家族的平安,使之人丁兴旺、丰衣足食。同时,采用龙纹式样以显示主人的职权和地位。
(二)继述堂
继述堂主体建筑坐西朝东,两侧厢楼为坐东朝西,平面布局略呈方形,占地2511.17平方米,前后共有门厅、大厅、座楼三进,第一进于20世纪50年代因遭火焚烧毁,其余建筑体保存完整。整体外观墙面封闭,厢楼左右对称,内部开敞,各建筑间通过廊步形成四面互通的回廊,以避免日常行走被日晒雨淋。大厅与座楼分别设有九间房,其结构采用明间五架抬梁,八檩五柱。座楼为梁架穿斗式结构,明间不设楼层,作香火堂之用,进深方向设神龛,供奉祖先排位。
(三)务本堂
务本堂坐北朝南,是溪北村惟一的一座坐北朝南的建筑,左邻新一堂,前面是咸一堂。因其朝向的特殊性,古人在建造务本堂时,在门前围建长方形的墙体,将务本堂进行围合,并在围墙的东边又建一座门楼,恰似亭台楼阁,使务本堂在溪北村的古民居中具有独特的建筑特色,惋惜的是这独具特色的围墙在后来已被拆除,只剩下三间门楼。务本堂中轴依次为门厅、大厅、座楼三进,各进之间设有天井,天井两侧设回侧廊,形成两个回廊。各单体建筑尽头均设有马头墙,相互之间采用廊步、过道连接贯通,又可以用隔扇进行间隔。
三、古越文化在古民居建筑装饰题材中的体现
溪北村古民居建筑以白、黑为主色,其雕饰采用青砖、石材、木制原色为主,这种朴实的色彩彰显出古越文化中的庄重、沉稳、中庸和谐的人文精神。溪北村古民居的建筑装饰精美绝伦,装饰题材丰富,同时融入古越族的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动物崇拜等原始信仰,并采用象征、比拟的手法,将古越文化所体现的习俗、礼制、形态等思想表现于建筑装饰中。
(一)以象征寓意为主的人物题材
溪北村古民居在建筑装饰中所应用的人物类型题材丰富,包括历史人物、神话故事人物、民间传说人物、戏曲人物等。人物雕刻惟妙惟肖,每一位人物的神态和动态雕刻细致,线条流畅,常以福、禄、寿三星作为多福、长寿、禄位高升的幸福象征。还有对渔、樵、耕、读画面的体现,即渔夫、樵夫、农夫与书生,是农耕社会中四个重要的职业,代表古越劳动人民基本生活方式,体现出浓厚的古越文化特色。另外,以神话故事为主的人物题材也应用广泛,如继述堂牛腿上有“合和二圣”人物雕刻,和合二圣又称和合二仙,分别是和合之神、欢喜之神,是中国民间信奉的神仙之一,其人物形象以蓬头、笑面、赤脚为特征,一手捧有盖圆盒,一手握盛开荷花,象征和睦同心、和(荷)合(盒)美好。
(二)以吉祥观念为主的植物题材
植物因具有美好的象征寓意而成为古人心中的吉祥之物,植物题材的装饰元素在溪北村建筑装饰中应用广泛,这些装饰寓意体现出古越文化中天人合一、中庸之道、自我约束等思想。松、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坚毅不屈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开放的冬梅具有不畏寒冷的优秀品质,这种品质与古越王勾践奋发图强、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精神一致,因此在新一堂、务本堂、继述堂的门框上都雕刻有松、竹、梅植物题材。在溪北村的木雕、石雕中大量应用莲花的装饰元素(图2),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纯洁、高雅、清廉。
(三)以图腾崇拜为主的动物题材
古人受环境及生产水平的限制而对自然界的动物产生一定的信仰与崇拜。有一些动物成为图腾而被人们膜拜,以求得保护,还有一些动物因自身所具有的特点而被人们视为吉祥之物。溪北村古民居建筑装饰中动物题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实存在的飞禽走兽,如古越民族是盛行鸟图腾崇拜的民族,无论是从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还是古籍文献的记载,都显示了古越族是一个以鸟为图腾的民族[5]。因此,在溪北村古民居的建筑装饰中有颇多以鸟图案为主的雕饰作品(图3)。另一类是人们创造出来的神话动物,如龙象征吉祥、权威,凤凰被赋予爱情、权贵之意。麒麟是传说中的瑞兽,象征祥瑞、美好,在木雕中常有麒麟送子的画面。
四、结语
古民居是地方历史文脉与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在绍兴古民居中溪北村只是一个代表,还有诸多如崇仁古镇、冢斜古村、斯宅村、华堂古村等,它們都记录了古越文化中的家族的兴衰、岁月的变迁、历史的沧桑和沉淀。通过对古越文化与古民居建筑的渊源进行分析,解析溪北村古民居建筑及装饰的特色,其雕刻的题材中蕴含着古越族的图腾崇拜、动植物崇拜等信仰和特征,形成特有的建筑装饰艺术,反映古越绍兴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底蕴。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对绍兴区域的古民居建筑的保护工作尤为重要,要继承绍兴古民居建筑及装饰的精华,挖掘其特有的艺术特色,使古越文化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李丰.绍兴老台门艺术[J].美术,2016(9):120.
[2]陶磊.萨满主义与吴越文化[J].浙江社会科学,2013(2):126.
[3]张志立.古越民族文化源流研究[J].东南文化,2005(10):51.
[4]莫尚葭.2016年“绍兴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地方文化研究,2016(10):111.
[5]何海翔,吴金峰.论古越民族于台湾原住民族的宗教认同[J].民族学与人类学,2009(1):161.
作者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