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立场优化高中数学例题教学
2019-11-04朱姝
朱姝
[摘 要] 例题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学生立场,教师要充分发掘例题的教学功能,充分体现例题的教学原则,充分实施例题的教学反思,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思维不断进阶,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中数学;学生立场;例题教学
伴随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学定教、因学施教的理念已经扎根于数学课堂。与此相适应,数学教学应当更加顺应、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例题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例题,就是数学教科书的为解释数学概念、原理和命题而设置的题目,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意义和价值。例题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例题的问题解决方法,更要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方法背后的数学思想精神,从而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理性思维。为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立场上,优化设计高中数学例题教学,以便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基于例题,源于例题而又超越例题,高于例题。
一、充分发掘例题的教学功能
对于例题,当下许多教师的教学处理比较肤浅,没有展开深入研究,由此导致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脱离,甚至有“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的现象。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只是较为肤浅、机械地模仿例题,而没有理解例题的本质内涵、价值意义。对于例题的轻视,导致数学教学的高耗低效,具体表现为:学生似乎听懂了,但是却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基于学生的学习立场,教师要充分发掘例题的教学功能。
一般来说,高中数学例题突出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例题的原生价值,主要体现为例题的典型性、基础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等;二是例题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为例题的思想性、方法性、策略性等。原生价值是例题的本体性价值,教学价值是教学的功能性价值。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例题的教学功能,彰显例题的功能性价值,通过例题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例题的背景,掌握例题的思想、方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研究例题,通过研究,让自身的教学从“教例题”走向“教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问题解决的思路,更要打开学生的思路,催生学生的不同解法。在进行例题讲解时,教师不必过分详细,只要让学生理清题干条件,形成思路就可以了。要将例题作为一个载体、一个媒介,培养学生自主解题的操作、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研讨、交流,同时,通过例题教学,彰显例题本身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这里,例题教学要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帮助学生复习旧知,又要帮助学生进行适度拓展。只有通过对例题进行变形、拓展,才能深化学生的数学认知。
对于例题,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讲解得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导致学生鲜有发挥空间,例题教学呈现出高耗低效现象。例题教学绝不仅是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而更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能力提升的载体。站在学生立场进行例题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当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遭遇困惑、障碍,教师才应该适度介入,适时助力。教学中,要分发掘例题的功能性价值,将例教学题作为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作为学生数学素养生成的助推器。
二、充分体现例题的教学原则
对于例题,教师通常存在以下两个主要的认识误区:其一是认为例题的种类多,学生就容易理解;其二是认为教师对例题挖得深,学生就理解得深刻。基于学生立场,例题教学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学,应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通。要让例题的教学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要引导学生对例题进行总结。教师要把脉学生的具体学情,不僅体现数学知识之序,而且体现学生的认知之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特质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有效的设计。这是例题教学的基本原则。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喜欢人为地对教材例题进行创编,美其名曰“二度开发”,人为增加例题难度,但忽略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因而常常是“吃力不讨好”,不仅没有提高学生数学认知水平,反而让学生的认知模模糊糊,坠入云里雾里。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运用例题教学的过程中,总是循序渐进。通常情况下,笔者会围绕例题设计一组题组,让例题呈现一种梯度,在这个过程中,找准学生数学学习生长点、生发点和生成点,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拾级而上。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编者的编题意图,充分发掘例题的教学功能,不断地丰盈教材例题,通过例题变式,逐步提升问题解决的难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此,学生循序渐进,对问题的理解逐渐深入,而不是显得突兀。
过去,例题往往成为展示教师教学技艺的利器,学生被动参与,师生、生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学生被动地学习。例题成为“死的木乃伊”,其功能性价值没有得到深度开掘。而将例题“改头换面”,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的形式展开,不仅让例题的原生价值得到展现,而且让例题的教学价值得到彰显。一方面,要将例题设计系统化、序列化,找准学生新知生长的支撑点,做好新旧知识生成的过渡、衔接,让数学知识结构化;另一方面,要搜集整理与例题有关的信息,对例题内容进行变换、归类,以便让例题教学目标化、目的化,通过例题教学,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三、充分进行例题的教学反思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进行例题的教学反思。这种教学反思,不仅仅针对教师,更要针对学生。对于学生来说,例题的问题解决绝不意味着终结,相反,恰恰意味着学习的真正开始。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就题论题,没有引导学生反思、反刍,因而让例题教学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进行例题的教学反思,通过反思回归课本又超越课本。反思,通俗地说,就是“回头看”,这种“回头看”的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反思是一种后思,是对例题学习的再思考、总结,是对例题的反省认知。通过反思,学生能对自我的例题学习进行反省、回视、内视,成为一个“反思性实践者”,从而获得一种学习的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意识、元认知技能。教师在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主要回顾例题的分析解决过程,比如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到哪些知识、方法、技巧,获得了怎样的收获,等等,通过反思,集聚学生的问题解决智慧,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品质。
过去,例题更多地定位于“工具性价值”,即例题作为习题、考试的预演,作为教师教学展示、教学表演的工具。而引导学生对例题进行反思,例题就能超越工具性价值,成为提升学生能力的纽带与载体。在引导学生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反思的时机,用好反思的主体,让学生学会反思。要调控好“谁来反思”“反思什么”“怎样反思”等几个主要的问题。通过反思,激活学生的高阶思维,让学生在较高认知水平上获得发展。
对于高中生来说,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方法的掌握、数学思想的渗透,都必须借助例题教学来实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切不可小觑例题,而应充分发掘例题的原生价值和教学功能,尤其要充分体现例题的教学价值,充分实施例题的教学反思,运用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少胜多,以简驭繁,以质为上。要用好例题,以例题为载体,但不唯例题,从而让例题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数学反思的平台,成为学生掌握数学方法、领悟数学思想的媒介,通过例题,不断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进阶,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智慧。
参考文献
[1] 王治平,张璠. 探究如何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数学教学[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
[2] 陈艳. 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的方法探究[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8,(11).
责任编辑 李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