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北京地铁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9-11-04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 2019年9期
关键词:北京地铁乘客服务

文/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北京地铁建成通车50周年。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地铁公司)成立于1970年4月15日,是北京市市属大型国有独资公司,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开通运营了新中国第一条地铁。截至2018年底,北京地铁共有22条线路,总运营里程达到637公里,车站391座。年客运量超过38亿人次。

北京地铁公司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类企业,业务布局分为运营服务、增值服务和关联业务三大板块,恪守“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商”的定位,始终坚持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公益性原则,坚持“安全是基础、服务是根本、效益是目标、管理是手段、改革是动力”的工作方针,围绕“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六型地铁”战略目标,努力提高运营管理能力和水平,全力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近年来,北京地铁日最高客运量接近1300万人次;两次延误5分钟以上事故间平均车公里等重要指标始终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在世界一流行列;列车准点率、乘客满意度等相关服务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先后90余次缩小行车间隔,1、2、5、10号线等中心城区骨干线路最小行车间隔实现2分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牵引单耗、乘客人公里用电等能耗指标连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赢得了“政府信赖、乘客满意、社会好评、同行称赞”,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创新发展,开辟“六型地铁”之路

回顾历史,北京地铁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孕育诞生的,开创了中国地铁的先河。北京地铁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不断改革创新,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到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的发展之路。

1978年4月,地铁管理处(北京地铁公司前身)召开第一次科技大会,第一次提出了“安全、准确、高效、服务”的运营宗旨,并明确了北京地铁的基本任务从以战备为主,转移到以运营为中心,并同时承担战备人防职能。1981年国家开始政企分开改革,在地铁管理处的基础上,成立北京市地下铁道公司。这一时期,北京地铁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轨变型”,确立了以安全运营为中心,为首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地铁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作用逐步显现。

1989年7月,北京市地下铁道公司更名为北京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其职能从运营管理、战备人防扩展到新线建设和投融资。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北京市地下铁道总公司着力解决运力与运量、新线建设与资金匮乏、企业发展与员工队伍素质等三大尖锐矛盾,实行了专业化管理,引进外资和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企业升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使北京地铁步入了全面发展的轨道,在北京城市公共交通的作用得到提升。这一时期,“安全是地铁生命线”“抓小防大、安全关前移”“安全运营、基础取胜”“安全运营,管理是关键”等安全工作理念,引领北京地铁人开展以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狠抓车辆设备质量、改善运营环境和强化安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基础建设,逐渐改变了安全事故频发的被动状况,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营3000天的佳绩,并由此步入了安全运营良性发展轨道。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同年7月26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北京市地下铁道总公司重组改制为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地铁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实行集团体制。其中,明确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对本市地铁线路的运营进行统一调度、指挥和经营管理。2002年,为适应奥运会和新体制的要求,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组织机构改革,将原有厂、段改为分公司。2003年11月17日,市委、市政府对北京地铁再次改制,撤销集团体制,实行投资、建设、运营“三分开”体制,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简称:地铁公司),定位为承担市轨道交通线路经营管理的专业公司。按照“新北京、新奥运”要求,2004年地铁公司明确提出了“安全可靠、高效便捷、功能完善、低耗环保、文明舒心、知名品牌”的“新地铁”战略构想和目标,确立了“地铁专业运营商”的定位和使命,在安全运营、更新改造、新线开通和企业改革等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出色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交通运输保障任务,受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表彰,获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企业管理和运营服务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网络化运营的效应初步显现。2008年,地铁公司应国际地铁协会(CoMET)邀请,成为正式会员,在年度KPI对标中,综合排名第二。这一时期,不仅新线超常规快速扩展,而且对既有老线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大规模更新改造,特别是创新并初步形成了“人、机、环、管”四大要素和“治、控、救”三道防线组成的安全控制体系,为企业安全发展提供了保障,“新地铁”战略使北京地铁的面貌焕然一新。

奥运服务保障

北京奥运会后,北京地铁继续超常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和员工队伍不断壮大,大规模网络化运营将使北京地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地铁公司制定并实施战略发展规划(2009-2015)。以“集团化、内部市场化”为主线,以提高管理能力、扩大管理幅度和建立内部市场化竞争机制、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为目标,开展了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2009年,在运营业务重组改革试点成功经验基础上,又组建成立3个运营分公司,并开展了设备维修业务和增值服务业务重组改革。与此同时,建立内部市场化竞争机制。2009年3月12日,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提出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六型地铁”战略目标,即“平安型地铁、人文型地铁、高效型地铁、节约型地铁、便捷型地铁、创新型地铁”。2011年,将建设“六型地铁”作为发展战略的具体目标写入“十二五”发展规划,成为全体员工共同追求的企业愿景。地铁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依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建设法治地铁,并将“便捷型地铁”内容合并纳入“人文型地铁”中,赋予了“六型地铁”新的内涵。这一时期,“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六型地铁”战略目标引领北京地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且“六型地铁”逐渐深入人心并成为大家认同的一种文化。从此,地铁公司开始提炼企业优秀文化并实施文化管理,根据北京地铁不同时期形成和积淀的优秀文化,以“六型地铁”为核心开展企业文化总结提升工作,形成了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协调的“六型地铁”文化。

深入实践,“六型地铁”引领北京地铁跻身世界一流地铁行列

近十年来,始终坚持按规划建设“六型地铁”,打造“六型地铁”文化,引领北京地铁跻身世界一流地铁行列,收到良好成效。

“六型地铁”文化手册

车站与平安地铁志愿者联合开展法治地铁宣传

实施安检

——突出安全可靠、长治久安,建设平安型地铁。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贯彻落实“抓小防大、安全关前移”、“安全运营、基础取胜”、“安全运营,管理是关键”等一系列超前防控的安全管理理念,树立并践行“隐患就是事故”、“小故障、大影响”、“以人为本创平安、永远追求零风险”等安全工作理念,树立共治精治法治理念,以共治为基础、精治为手段、法治为保障,不断完善和强化由“人、机、环、管”四大要素和“治、控、救”三道防线组成的“矩阵式”安全管控体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治理或消除在人员、车辆设备设施、环境和管理四大方面的隐患,安全基础得到巩固、安全文化深入人心、运营管理幅度不断扩大、安全管控能力大幅提升。两次延误5分钟以上事故间平均车公里,由2008年的178万车公里提升到2018年的947万车公里,2019年上半年,更是达到2015.2车公里,安全可靠性指标连续多年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

——突出以人为本、提升服务,建设人文型地铁。始终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国际先进水平为参照,践行“需求导向、持续改进、首善服务”的服务理念,高度关注广大乘客的合理诉求及其服务需求变化,建立健全PMP(需求策划-质量管理-服务提升)服务品质提升体系,强化以提高员工服务素养、完善服务设施功能、改善服务环境和强化服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基础建设,不断拓展完善并形成方便快捷的地铁运营服务网络,积极拓展延伸增值服务、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服务品质得到提升、服务文化深入人心,运营服务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地铁运营网络由2009年的200公里增长到2018年的636公里,乘客准点进站量/进站量等相关服务指标始终处于行业上游水平,乘客满意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服务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准。

——突出提高运力、增加运量,建设高效型地铁。针对运力与运量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大客流冲击的巨大压力,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不断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和强化科学管理,深入挖潜、着力提高单线运输能力和网络整体效能,着力增加运量提高地铁绿色出行比例,整个线网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运量大幅增加,行车组织、客流组织特别是边改造边运营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北京地铁的行车密度不断加大,中心城区5条骨干线路最小行车间隔实现2分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年客运量由2008年的12.17亿人次增至2018年的38亿人次,最高日客运量达到1349万人次,北京地铁的总客运量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突出严控成本、低耗环保,建设节约型地铁。坚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树立、践行“节约、高效、共赢”的效益理念,不断强化节能管理,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改革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建立内部市场化经营机制,成本管控能力和投入产出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效益文化基本形成,实现了安全、服务和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牵引单耗、乘客人公里用电等能耗指标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乘客人公里运营成本、车公里管理成本等投入产出指标得到提升,达到行业中上水平。

——突出宣传引导、厉行法治,建设法治型地铁。践行“行车有道、做事依规”的地铁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治企和依法治“线”并重,不断强化法治地铁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全员法治意识、强化法律法规落实、保障企业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着力加强运营线上法治宣传和严格执法、营造法治氛围,着力推进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努力培育地铁文明公德。地铁员工和乘客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显著增强,平安地铁志愿者队伍引领地铁文明公德的作用得以彰显,法治文化初步形成,北京地铁已成为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的重要窗口。

——突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建设创新型地铁。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着力强化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有效应对了超常规快速发展和网络化运营带来的诸多挑战,大规模网络化运营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完善了以应用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大量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突破了一批车辆和系统设备关键技术,技术设备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强化流程再造、优化生产组织,车辆设备维修、行车组织和客运组织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特别是通过创新发展,员工队伍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创新文化基本形成;由人才、技术、管理和文化构成的“四轮驱动”,已成为推动“六型地铁”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强大动力。

展望未来,以更高水准的“六型地铁”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清晰标明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新时代,首都的发展与党和国家的使命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首都北京正按照中央批准的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建设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进入新时代,地铁公司作为重要公共服务类国有企业,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主要矛盾转化,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首都地铁高质量发展,助力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四个服务”水平提升。

“六型地铁”注重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注重安全、服务和效率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内涵和外延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注重低耗环保、节约成本、高效运营、提高首都绿色出行比例,注重共治精治法治,与广大乘客及利益相关方携手共治的开放发展,注重共建共治共享,与广大乘客及利益相关方共享发展成果,是新发展理念在首都地铁的生动实践。与此同时,“六型地铁”积聚了地铁运营服务的优秀品质,代表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正确发展方向,是高质量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生动实践。

因此,未来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总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推进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深化内部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继续以推进“六型地铁”战略发展规划实施、助力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四个服务”水平提升为主线,以提升首都地铁重大活动安全服务保障能力和乘客服务品质为重点,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推进各项规划业务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以打造“智慧地铁”为目标的地铁运营服务和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更高水准的“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六型地铁”,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建设更高水准的“六型地铁”须重点解决以下重要课题。

疏导乘客

综控员工作场景

——有效应对“小故障大影响”带来的严峻挑战。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由于地铁网络不断扩大产生越来越大的网络效应以及首都越来越高的标准要求,小故障产生的大影响,给我们带来严峻挑战。近几年,应对“小故障大影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小故障不可能完全杜绝,小故障还时有发生,应对小故障的速度还比较慢,快速排除故障的能力还不够。为此,要继续深化车辆设备设施维修和更新改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精检细修,从源头上减少故障发生。研究推广运用车辆设备在线监测预警技术,有效避免故障发生,并最终实现故障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和智能决策。完善故障抢修体系建设,切实加强模拟实战演练,快速提升网络化故障抢修能力,提高抢修效率和水平,有效减少故障产生的影响。

——有效应对公共安全带来的严峻挑战。虽然已经建立起“人物同检”系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安检技术和安检模式的局限,量力矛盾突出、还不能满足防恐需要。为此,要建立基于智能化人脸识别技术的分类分级安检模式,研究制定人员分类标准,以及不同类别人员的安检级别、安检规范和标准。建立新安检模式下的公共安全工作格局,明确公安、企业和安检的职责及协调配合机制,并把平安地铁志愿者纳入其中,以真正形成“以专为主、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公共安全格局。

——着力解决量力矛盾、提高服务品质。近年来,公司致力于提高运输能力,网络运力逐年提高。而且,随着网络加密和人口调控、功能疏解的影响,一些老线的量力矛盾已开始缓解。然而,目前仍有不少线路的量力矛盾依然尖锐,站外限流、站台滞留、车厢拥挤等现象仍比较严重,给乘客带来烦恼。除此之外,服务品质还存在不少问题,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此,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按照规划目标要求,加快提升拥挤线段的运输能力,加快缓解拥挤特别是站外限流现象。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乘客需求调查分析,着力满足广大乘客新的更高的服务需求,着力推进乘客服务智能化,并修订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指标、标准、统计体系以及保障服务品质的规章制度体系。2019年,为落实市政府“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要求,优化夜间维修和行车客运组织管理,实现1、2号线周五、周六分别延长运营时间1小时和1.5小时,方便了乘客夜间出行。每周五、周日,7号线延长运营1小时,满足北京西站夜间抵京乘客的出行需求。为满足乘客差异化需求,已在6号线等7条线路试点推出“同车不同温”的车厢空调设定新模式。为最大限度提升10号线早高峰运力,完成一组列车客室座椅改造,经试验后投入运营。此外,再次缩小9号线和房山线等拥挤线路最小行车间隔,早高峰时段最大满载率9号线由126%降至106%、房山线由117%降至100%。

——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以“智慧地铁”为目标,推进地铁运营、服务和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推进更高水准的“六型地铁”建设。研究提出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六型地铁”指标、标准、统计体系,以及保障首都地铁高质量发展的规章制度体系,为建设更高水准的“六型地铁”提供制度保障。

猜你喜欢

北京地铁乘客服务
从“走得了”迈向“走得好”再到“走出去” 我与北京地铁共成长
北京地铁的建设历程
嫦娥五号带回的“乘客”
北京地铁车站油画作品展示应用分析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最牛乘客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