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初探
2019-11-02钟利彬
钟利彬
摘要: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新思路、新载体,但同时也为之带来了巨大冲击。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全面强化校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引导相结合、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相结合、整体推进与个别突破相结合等原则,主动占领网络新媒体阵地,创新授课模式,大力弘扬主旋律,积极引领党员思想,强化监管体制机制。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强化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1]。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而高校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的同时,也极易受到互联网不良思潮的影响,存在理想信念动摇、社会主义信仰迷失的风险。
1 新媒体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一系列新兴媒体的出现和发展,QQ、微信、微博等近年来发展的新媒体继续在网络中发声,抖音、快手、斗鱼等刚刚出现的社交平台也开始崭露头角。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新思路、新载体,但同时也为之带来了巨大冲击。分析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有助于高校对意识形态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预知挑战、把握机遇。
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泥沙俱下,其中不乏西方错误思潮的观点。陈大勇在《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几点思考》中指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思想文化得以大量涌人中国,敌对势力借此机会加强了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分化,并将高校作为重点目标,与我争夺青年、争夺下一代。”部分西方别有用心的人士,还宣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企图与我国争夺青年一代的思想高地[2]。
新媒体的出现对高校开展意识形态指导工作也有诸多机遇。新媒体催生了具有即时性、形象性、互动性的意识形态信息传递新模式,以去权威性、大众化的方式引导高校学子主动参与意识形态的讨论和形成,给以往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注入了新活力。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改革发展的良好契机,如单紫薇等在《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状况调查研究》-文中指出,“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辅导员要强化‘微能力,抢占‘微阵地,讲好‘微语言[3]。”
2 新媒体下探索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方法的意义
高校大学生主要为90后和00后,成长于相对优渥的环境,接受新鲜事物快、思辨能力强、个人性格鲜明。这一代人的青春恰好遇上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思想极易受到网络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影响。这一代人的意识形态状态直接关乎到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国情方面来看: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深水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在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社会思想等方面深刻变革,社会心态复杂多元,社会矛盾频频出现,新媒体在传播优秀知识的同时,也存在引导错误思潮和不良信息的情况。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发展期,辨别能力相对较弱,容易产生道德判断依据的缺失、价值取向的迷茫、审美标准的扭曲、理想信念的淡化等問题。
从理论层面来看:进行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引领研究,有助于使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成果适应时代发展。当前,互联网在高校大学生中起到的知识传播、思想引领、意识形成作用日益增强,对新一代的高校思政工作者提出了让思政工作从纸面、从课堂向新媒体“数字化迁移”的新要求和历史使命,唯有占领和加强新媒体这一思想新阵地,才能保持马克思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 新媒体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领的路径
3.1 制度维护,增强不良思潮的抵抗力
通过制定监管制度,增强舆情监控和舆论引领作用,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抵御不良思潮的能力。要始终以国家安全观为理论支撑,积极学习新媒体的发展和运行规律,及时监控国内外舆论在新媒体平台的态势,制定与时俱进的监管制度,主动排除和抵御“非马”,甚至是“反马”的不良思潮。
3.2 知识保证,培养新时期思想政治队伍的学习力
在新媒体背景下,增强思想政治队伍的整体网络素养,直接影响网络新阵地的主流意识形态。高校可以定期邀请嘉宾来校为思政工作者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根据思政教师、辅导员、普通教师的不同职业特点,以及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成长特点,分层次制定网络新媒体的理论教学、技能培训、舆论监管等教学计划,组建校际新媒体培训核心团队,带动全校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乔长水.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2
[3]魏晓文,邵芳强.论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