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离职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11-02汪韵雪冯淑秀陈毅文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职称意愿我院

汪韵雪,冯淑秀,陈毅文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福建 厦门 361021)

离职意愿是雇员产生的离开组织的想法或者意愿,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变换工作的可能性[1]。护士流失问题是全球护理事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且护士短缺现象每年在增加[2]。Goedhart等的研究显示,2025年澳大利亚护士短缺将上升至11万[3]。我国由于人口老龄化,护士短缺的问题更严峻。目前,我国护士离职意愿比例高达81.3%[4]。护士的离职不仅增加了在职护士的工作量,还导致了护理队伍的不稳定,而离职意愿能很好预测员工的离职行为[5]。本研究拟调查我院护士离职意愿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稳定我院护士队伍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的应对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1日至10月31日病房护士418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发放问卷418份,获得有效问卷382份,有效应答率为91.39%。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病房护士;取得执业证书的在职护士。排除标准:医技、行政、后勤、门诊、实习、规培护士;调查期间外出的护士(如病事假、休假、外出留学);工作时间≤12个月;一般资料不全者。本次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获得护理人员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离职意愿情况、护士工作满意度等信息,同时分析护士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所有问卷均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1)护士基本情况调查表:根据研究目的,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护士基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籍贯归属地、学历、所在科室、职称、工作职务、工龄、聘用方式、工资水平等。(2)离职意愿量表[6]:该量表由李栋荣和李经远等翻译,共6个条目3个维度,离职意愿维度Ⅰ包括条目1与条目6,表示辞去目前工作的可能性;离职意愿维度Ⅱ包括条目2与条目3,表示想要寻找其他工作的动机;离职意愿维度Ⅲ包括条目4与条目5,表示获得其他工作的可能性。量表采用1~4级反向计分法。离职意愿总分为6个条目的得分总和,分值范围:6~24分,总分得分越高,表明离职意愿越高。本文将离职意愿分为低(6~12分)与高(13~24分)两个等级。问卷内容效度指数为0.68,信度系数为0.77[6]。(3)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MSQ):由Weiss等人编制而成,分为长式和短式量表,本文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短式量表[7],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即5分=非常满意,4分=比较满意,3分=一般,2分=比较不满意,1分=非常不满意。总分20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工作满意度越高。依据条目将总分值分3个等级,20分~60分为工作满意度低,61分~80分为工作满意度一般,81分~100分为工作满意度高。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75,信度效度较好[8]。

1.3 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3.1建库,且应用双份录入的方法,并进行逻辑检查,应用SAS 9.2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士基本情况

382名研究对象中男生 1人(0.26%),女生 381人(99.74%);年龄最小为 19岁,最大为 55岁;未婚 146(38.22%),已婚236人(61.78%);籍贯归属地为省内的研究对象共352人(92.15%),省外共30人(7.85%);大专及中专327人(85.60%),本科及以上共55人(14.40%)。

2.2 护士离职意愿情况

护士离职意愿总得分为(17.93±4.03)分,离职意愿各维度具体得分见表1。382名研究对象中,离职意愿强的护士有95名(24.87%),离职意愿弱的护士287名(75.13%)。

表1 护士离职意愿量表得分情况(±s,分)

表1 护士离职意愿量表得分情况(±s,分)

维度离职意愿维度Ⅰ离职意愿维度Ⅱ离职意愿维度Ⅲ离职意愿总分得分4.48±1.736.39±2.177.06±2.2017.93±4.03

2.3 护士离职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工作职务、工龄、聘用方式、工资待遇以及工作满意度对护士离职意愿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护士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n(%)]

2.4 护士离职意愿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离职意愿强弱为因变量,将上述表2中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引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用逐步回归法筛选独立影响因素。最终进入方程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学历、职称、聘用方式、工资待遇及工作满意度。见表3。

表3 护士离职意愿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我院护士离职意愿不强,辞去现有工作的可能性较低

近年来,护士离职已成为全球护理管理者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中,我院护士离职意愿总得分为(17.93±4.03)分,高于寻明兰[9]的研究结果。但其中离职意愿强的护士有95名,应采取相关措施增强护士留职意愿。在护士离职意愿3个维度中,离职意愿Ⅰ得分最低,而离职意愿Ⅲ得分最高,与吴林静等[10]的调查结果一致,表明护士虽然有寻找其他工作的动机,且护士认为在其他单位找到更合适职位的可能性高,但是辞去现有工作的可能性比较低。

3.2 导致三级医院及我院护士离职意愿强的原因涉及工作任务、压力、待遇及健康等因素

离职意愿是离职的前因变量,能较好地预测员工的离职行为[5],高离职意愿最终会导致员工的离职行为。而高离职率不仅影响医院护理质量,同时也会增加医院的成本[11]。有调查显示,三级医院护士的离职率较高,而引起护士离职意愿的主要原因为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需要技能发挥水平较高和健康因素等[12]。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我院护士离职意愿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工作职务、工龄、聘用方式、工资待遇以及工作满意度对护士离职意愿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低的护士离职意愿强(OR=4.91,95%CI=1.76~15.05),学历为大专/中专的护士离职意愿强(OR=1.83,95%CI=1.06~3.57),职称为护士的离职意愿强(OR=2.84,95%CI=1.13~6.72),聘用方式为非事业编的护士离职意愿强(OR=1.93,95%CI=1.15~4.31),工资待遇大于7000元的护士离职意愿弱(OR=0.46,95%CI=0.13~0.87),工作满意度高的护士离职意愿弱(OR=0.55,95%CI=0.13~0.92)。

3.3 年龄、学历、职称、聘用方式、工资待遇及工作满意度均能影响我院护士的离职意愿

本研究中年龄是护士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年龄越低的护士离职意愿强(OR=4.91),这与张会[1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年龄小的护士工作经验少,长期机械性的重复操作缺乏挑战性,同时,面对繁忙的工作和紧张的医患关系,会产生离职想法。而年龄较大的护士有家庭孩子,以追求稳定的生活为主,离职意愿较低。本研究中还发现,学历为大专/中专的护士离职意愿强(OR=1.83),这与陈敏尔等[1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能因为低学历的护士,职业发展受阻,未能得到领导着重培养。其寻求其他工作机会的可能性也较大。本研究显示,职称为护士的离职意愿强(OR=2.84),与王晓蕾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原因是职称为护士的临床护士大多未婚,家庭负担小,寻求外部工作机会的可能性大。而职称越高的护士,有一定的职权,具有稳定的收入和社会关系,因而其离职意愿较低。本研究中聘用方式为非事业编的护士离职意愿强(OR=1.93),与张晨霞等[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非事业编护士与在编护士相比,工作量一样,但福利待遇、工作机会和晋升等却不如编内护士,使其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发展满意度都较低,所以其离职意愿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工资待遇大于7000元的护士离职意愿弱(OR=0.46),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工资待遇逐渐被多数人衡量工作好坏的指标之一,收入水平过低使护士产生付出和获得不平衡的感受,进而产生离职的想法。此次研究中工作满意度高的护士离职意愿弱(OR=0.55),与张晨霞等[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在工作中,对工作及工作相关方面(如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等的一种主观评价。有研究显示,工作满意度是护士离职意愿的主要预测因子[16]。护士对工作不满意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提升工作满意度,使护士热爱工作,增强工作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4 结语

在实际护理管理工作中,应关注年龄、学历、职称、聘用方式、工资待遇等因素对护士离职意愿的影响,从而降低护士的离职意愿。同时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而降低离职率,稳定护士队伍。

猜你喜欢

职称意愿我院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职称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