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课程在环境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2019-11-02徐燕意
徐燕意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200032)
1 当前环境与健康教学的困境
传统的环境与健康教学采用灌输式的方法,以教师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所占比例较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往往是较被动的[1]。然而,预防医学专业特别是环境与健康领域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领域,未来的工作和深造学习中往往需要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除此以外,一个实际的环境与健康领域问题如“大气中细颗粒物污染对人体心血管功能的健康影响研究”,不仅需要理论知识与思辨能力,更需要将大量的跨课程知识(如环境污染物的暴露方法与测定、人体生理病理学与健康功能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数据的分析等)进行综合运用。因此,一门综合实验课的设立尤为重要[2]。2015年5月,基于对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3]。
2 环境与健康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置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环境与健康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设置,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模块。专业课程的设置包括环境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实验课、环境医学综合实验课等,在教学中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兼顾学生医学人文素质。
2.1 “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为了更好地改进学院内环境与健康教学情况,我们制订了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用以老带新的形式培养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并做到教学与科研相长,在教学中融入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的教学团队包括两名教育部长江学者,5名教授和多名副教授/副研究员。
2.2 综合实验课程设置与学生现状
本门课程(综合实验课)设置在本科的最后一年,进入课程的学生已基本完成相关的专业课程学习如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等。课程开展前的调查指出,尽管学生通过传统的授课方式获取了大量的理论知识,然而他们对环境与健康相关项目的熟悉与掌握程度仍然较低。见表1。
表1显示,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对环境与健康项目的了解程度低于7分(中等水平,10分为满分),有78.6%的人认为自己对项目设计的掌握程度低于等于3分(中下水平,5分为满分),64.3%的学生认为自己对项目执行(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的掌握程度低于等于3分(中下水平,5分为满分),71.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报告写作方面低于等于3分(中下水平,5分为满分)。因此,本门课程特别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在教学中模拟真实的项目情景,结合翻转课堂、教学互动等方法,综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其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4]。
表1 课程开展前调查结果(%)
2.3 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模式
本课程一共36学时,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为“大学生大气污染暴露与健康调查”。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如图1所示,课程内容包括:(1)课前基线调查(了解学生的理论知识背景、相关水平和对课程的期望等);(2)教师授课讲解(包括项目情景、背景知识、暴露方式、分子学检测方法的介绍、网络平台和现场授课等);(3)学生课程实践(包括学生分组进行项目自主设计、方案的呈现与讨论改进、暴露水平的监测、生物标志物的收集及检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的讨论与总结等);(4)课后评估调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课程的建议等)。
图1 综合实验课教学模式设计
3 教学结果分析
3.1 综合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对比学生课前与课后的调查发现,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环境卫生项目的整体了解与掌握有了显著提高(如图2所示),平均分从5.7分提升到8.1分(10分为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调查显示,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在项目设计、项目执行和报告写作3个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有62.5%、62.5%和56.2%的学生认为分别在项目设计、执行和报告写作上有明显的提升。
图2 学生对环境卫生领域项目的整体了解程度(课前与课后对比图)
3.2 教学相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普遍反映在知识的拓展与加深、实践能力的提升、专业的理解和为未来工作学习的预备等方面有所提升(如图3所示)。此外,教师在现场授课的过程中结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翻转课堂和即时点评讨论等,同时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与讨论,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使得教师在课程的预备与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
图3 学生对课程的反馈
综上所述,本综合实验课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翻转课堂、自主选题与设计、分组讨论等开放性方式,使学生能充分综合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显著加深了学生对环境与健康领域的专业认知,学生普遍在相关项目的设计、执行及报告写作等方面有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