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推动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建设研究
2019-11-01崔亚玲
崔亚玲
【摘要】本文通过对苏州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和部分相关企业的实地调研,分析苏州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建设现状,指出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其他发达城市发展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建设的经验,结合苏州的经济发展特点,采取综合定性定量指标的方法,选取企业中的部分财务指标作为评级指标体系的定量指标,选取代表企业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指标作为评级指标体系的定性指标,建立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苏州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信用评级 企业信用 指标体系 苏州市
前言:近年中国人感受到了国内推动信用体系建设的浓厚氛围,其中大家最常用的芝麻积分,在一些城市里可以免费租借自行车,甚至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凭借芝麻积分先上车再付款,国民越来越体验到信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和重要性。在最近刚推出的无人超市里,没有收银员,顾客直接进入商店挑选所需商品,离店时自动完成了支付;如今信用值是个人的一项无形资产,电子信用支付让百姓生活更加便捷,同时也让我们提高了信用观,在个人信用积分的驱使下也变得更有信用了。
最近几年,苏州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组织机构权责明确,全市形成了市信用办总牵头,各市区联动、部门协作的组织架构和机制,为苏州的社会信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陆续出台,例如《苏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等。
一、现状分析
苏州历史文化底蘊浓厚,苏州商人自古以重信守诺走天下。近年来,地处长三角一体化核心区域的苏州市把“诚信”作为都市社会发展的新精神内涵,为了提升城市国内外竞争力,以创建示范为动力,先行先试,努力打造苏州城市“诚信”新面貌。苏州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省起步较早,经过近十年特别是最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苏州各级政府部门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以及一批与社会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的制度和标准,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市的信用信息数据平台。苏州的各级部门也在企业信用建设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我们课题组通过调研走访列举了近期苏州企业信用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
(1)苏州地税利用大数据积极推动纳税信用建设。近年来,苏州地税局充分发挥税收数据优势,与其他部门配合,将纳税信用融入社会信用体系中,遵守守信奖励、失信惩罚的原则并取得一定成果。在信用评价方面,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创新性地用大数据为纳税人信用情况“画像”。
(2)苏州市统计局近期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工作方案》。今后,苏州要充分利用大数据逐步建立诚信“红名单”和“黑名单”举措,“黑名单”上的为严重失信企业、失信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其实施联合惩戒。在“红名单”上则是信用评级较高的个人或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表彰。统计局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红名单”和“黑名单”的相关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3)苏州市市民拥有信用评价产品“桂花分”。桂花分以蚂蚁金服为平台,以市民的日常生活行为为指标,融合“数据+模型+场景”应运而生的信用评价产品。凭个人桂花分可以享受免押借书、绿色办事通道等福利,让千万苏州市民感受到信用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价值,感受到信用融入城市的血脉。市民信用“桂花分”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个人的“资质状况、荣誉表彰、献血记录、志愿者服务”等。
(4)苏州征信体系试验区建设成效显现。征信系统的建设对于企业向金融机构的融资活动具有重大意义,通过相关调研这一系统已取得不少成绩。截至2017年6月,累计有5900多户企业获得授信1853.5亿元,在缓解信息不对称、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打造示范性的信用建设镇级试验点。落实社会信用体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建设战略,“中国丝绸小镇”震泽镇成为苏州市首个信用体系建设的镇级试验点。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信用的镇域丝绸企业信用数据库,与苏州市企业信用评价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和资源整合,促进丝绸产业健康发展。
二、苏州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然,苏州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离国内先进信用城市还是有很大的距离,“诚信苏州”的建设之路任重道远。我们课题组通过调研分析,列举以下苏州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苏州市信用办组织协调体制机制有待健全。目前,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部门都在推进信用建设的相关工作,各区(市)也成立了企业乃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但诚信建设涉及的部门较多,如何协调政府部分和企业的配合以及制定权责边界是信用建设的首要问题。
(2)政府部门对企业评级工作的支持以及财政支持有待加强。有些政府部门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内涵以及意义不甚了解,没有很好的利用好评级结果。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承担了对评价主体进行评级的工作,但是纵观苏州评级市场,这样的机构数量较少,评级水平较低,政府应当通过财政或者政策上来支持它们的发展。
(3)企业信用建设教育有待加强。目前苏州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据较多,他们的信用建设意识不高,没有长远眼光忽略了信用建设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助力,受利益驱使一味追求短期利润,不愿把企业的资本投入在自身信用建设、风险控制、品牌效益建设、产品研发等增加产品高附加值方面。
(4)企业信用评级结果还不如人意。有些机构报告中的企业经营、财务、银行账户往来、宏观经济环境等数据较为滞后陈旧,不能完全揭示企业的信用风险,如对企业受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影响程度、公司收入结构、企业内部管理往年经营情况存在差别的原因、行业竞争力、发展的持续性、创新能力、未来发展潜力等内容缺乏分析。
(5)国内的第三方评级机构所在评级工作中所采用的财务指标具有相似性,大多数财务指标是围绕企业偿付能力这一要素选取的。这一分析方法具有极大的缺陷,首先指标体系的系统性有待提高,财务指标在评级指标当中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合理的指标体系应当不仅仅包含财务指标,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其次,上述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缺乏行业统一标准,各评级机构在具体的指标设计上,存在些许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