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合——喜剧放大化的处理

2019-11-01张亚飞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6期
关键词:心病

摘  要:巧合,喜劇效果放大化的手段。而小品《心病》运用最为成功的艺术手法,就是巧合。它的运用为小品喜剧效果的展现增添色彩。本文主要从巧合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情节发展的促进,明暗场戏的作用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达到了解和运用巧合这一艺术手法构筑喜剧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巧合;《心病》;喜剧效果

作者简介:张亚飞(1994-),男,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02

什么是巧合?即若小概率事件恰好发生,正巧一致,谓之巧合。也就是说,巧合是偶然因素与必然因素相统一的表现,如何将喜剧效果放大化,让喜剧人物鲜活生动。巧合是必然出现的工具,也是相对的客观存在。观众看小品评判标准莫衷一是,有人吐槽:“这也太狗血了,不真实。”也有人说:“无巧不成书,真有意思。”这种浅显的对话,便是“巧合”最原始的表达。如何在小品的喜剧思维下孕育喜剧效果,需在满足观众期待的同时,将喜剧化手法——巧合得到运用。这里并不是说,只有巧合才是喜剧化的唯一手段。

一、放大化人物的“粘合剂”

巧合,在小品中起到刻画人物性格、粘合 人物关系的作用。它在某种程度上“放大化”人物性格,链接人物关系。将人物性格实现扁平人物到圆形人物的丰满,同时把人物关系的纠葛放大化处理。在遵守小品创作原则的同时,展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托尔斯泰说过:“不应当是把一个人的一生告诉我们,而应当把他放在这样的地位,打上这样一个结子,在解开这个结子的时候,他就完全显露出来。”[1]

在小品《心病》中,编剧利用偶然事件——“病人的相亲对象,是赵大宝媳妇”,把所有人物都放置于一个特殊的喜剧情境中,而这个偶然事件,也就是前面列夫托尔斯泰提到的“结子”。在面对巧合问题的时候,三人站在不同的立场进行“解结式”自我保护,同时,将人物关系做出铸牢化处理,增强喜剧效果。

首先,高秀敏饰演的“病人妻子”这一角色,起初传递给观众的感觉就是一心为丈夫治病,朴实爽快的性格。但在这一“巧合”的状况下,高秀敏人性的另一面得到强化而显露在舞台上,一个真实的“圆形人物”得以在舞台上呈现,面对丈夫的“意外收获”高秀敏的反应不可谓不出彩,她的计较和谅解也使得舞台行动得以推进。其次,范伟饰演的“病人”这一角色,他是整个舞台事件的发起者,是这个“结子”的引出着。将自己置于困境的同时,铸实人物关系链。此后,范伟的病情开始微妙的好转,舞台人物的分形使人物得到阵营的转换,即赵大宝得病,成为“病人”。最后,最为精彩的解结者——赵本山饰演的“赵大宝”。在高潮前的情境下,赵大宝是一个表里不一,爱夸夸其谈的人,而在“巧合”作用后的部分,展现了面对事情不堪一击,对别人夸夸其谈的形象。这里的“巧合”,也引起人物性格之间的必然冲突。也就是说,人物性格的丰满,为喜剧效果的呈现注入活力,人物前后形象的强烈对比,造成极强的喜剧效果。另外,在人物关系链的充实上,本来三人之间就是简单的医患关系,却因巧合的出现,叠加上情敌关系,正是这种关系的叠加,也让观众对于人物的表演产生期待。

二、推动情节发展的“催化剂”

巧合这一手法,是推动情节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巧合在小品的情节设置,结构安排上,观众常说的小品有没有戏,巧合的安排起到不可或缺的“硬化”作用。正是由于巧合位于小品本身的转捩点上,使情节的生动性,曲折性得到体现,也使观众得到的信息更具冲击力。

在小品《心病》的戏剧结构上,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部分厘清故事发展的逻辑线。开端部分——以赵大宝村长 落选,却开起心理诊所,期待病人上门;发展部分——赵大宝对病人曲折的治疗过程,却得到了“意外收获”;而发展部分——则是“相亲事件”的暴露,赵大宝陷入极强的困境,在“病人”的治愈中得以缓解;结局部分——“痊愈的”病人提出分奖金给赵大宝,则使赵大宝以“病人”的身份结尾。

纵观故事的逻辑发展,很显然在小品《心病》中,如果没有转折部分的“巧合”,也就没有戏剧冲突。在戏剧性中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如:赵大宝的高谈阔论、滔滔不绝、盲目自信,在“意外收获”即转折部分的挣扎与崩溃形成极强的人物冲突感受。这是从人物在受到“巧合”事件催化的结果,而在小品中高潮的部分也由此而来。喜剧性的产生基于大的喜剧性情势下,普通人物的普通行为,在喜剧性情境下出现普通人物的“反常”行为,这些都是在“巧合”与“误会”中得到喜剧行为的观众感受。也就是说,喜剧性情境的建构上,是在巧合的“无巧不成书上”营造的,普通人物的喜剧行为是在巧合作用下的喜剧性情境里产生的。在小品《心病》中,赵大宝的病人是自己媳妇的“情人”,而病人恰好又有因患得患失爱抽的毛病,上述这些都纯然是某种“巧合”的结果,但正是此“巧合”关系,使赵大宝陷入黑格尔的“喜剧性情势”中,赵大宝人物本身的喜剧性也由此迸发的更为激烈。其激烈转化,更多的是表现在“画圆”的舞台调度,拱三番的运用上都是在“巧合”营造的这一大的前提下。

巧合,这一“催化剂”的添加,在推动情节的迅速发展,推动高潮的即将到来,产生出惊心动魄的喜剧艺术效果。在赵大宝正常的治疗中,本就因为自己这一角色的喜剧形象,笑果频出,但却有“意外收获”,更是叠加了更为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喜剧矛盾冲突的发展进程中, 巧妙利用“巧合”造成“突转”与发现的喜剧情势,意料之外出现赵大宝的妻子是病人之前的相亲对象,还发生了只有二人可知的“秘密”。这一巧合的出现,为治病带来麻烦,真正的“心病”也由此转移,为喜剧人物带来突如其来的突转,为观众带来极强的“猎奇”心理,使剧情跌宕起伏、大起大落。

三、暗场明化的“照明灯”

剧作家在舞台上的有限时空中,把什么放在观众面前,又把什么置于观众的潜在心里,这就是编剧进行创作时怎样解决明暗场选择的问题。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戏”的场面都能搬演在舞台上,而是在观众心中留下一个普遍认可的艺术语汇。这一语汇的外化表现就是小品中常用的“巧合”的前因以及暗场处理的结果。

在小品《心病》中,赵大宝与病人看病时的“意外收获”,则是放在舞台上的。因为这是观众最乐意看到的“戏”,要求剧作家将戏剧性的场面前置——明场。在小品中观众最乐意看到的“戏”——明场,即赵大宝面对“意外收获”是什么样的?他的窘境是怎样摆脱的?一连串的问题让观众产生期待。对于暗场而言,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舞台上去传达若干年前的时空,又因小品具有容量小而精的特点,内容受到钳制。运用暗场,恰恰补充这一点。如:病人与妻子多年前的关系。二是,巧合本身就是在加深误会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不进行暗场化的处理,无法得到误会的强化效果。小品《心病》中,通过病人这一角色的“巧合”,把发生在舞台后的,观众席上的事情逐步交代给观众,即这场戏进行“明场化”的处理,表现“巧合”的合理性外化。赵大宝媳妇,这一暗场人物未出现在舞台上,恰恰是误会处理的巧妙之处。这一暗场人物是不可或缺的。不仅起到丰富明场人物,映照明场戏的作用,还起到强化剧情,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所以说,在小品《心病》中,巧合这一手法成为暗场人物明场化的“照明灯”,也是明场人物“放大化”的催熟剂,达到强烈的喜剧效果。

其实,对于暗场人物的处理,应当表明的是观众在接收信息时,内心召唤所表现出来的是“巧合”的佐证,进而将观众带入小品中人物的问题里,从而引发思考。编剧也是用“巧合”的手法,将“明场”与“暗场”做出合理化处理,表现喜剧情境下人物的喜剧窘况。

四、总结

在《心病》这部小品中,巧合的艺术手法运用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这一艺术手法,也是编剧创作者进行创作时需要借鉴的方面,而如何将小品这一艺术形式的喜剧效果强化,巧合是不容忽视的,但在进行小品创作时不能为了巧合而巧合,将剧情靠层层叠叠的巧合进行艺术表现,近而陷入忽视小品内容,盲目追求技巧的泥潭中。

注释:

[1]陆梅林等译.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原理[M].北京:三联出版社1961.

参考文献:

[1]谭霈生.论戏剧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先.外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心病
“糖心苹果”是“生病苹果”
便秘是否也是一种心病?
杧果幼果黑心病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性
老人心病难消除 法律服务来协助
关注孩子的“心病”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肝病候”“心病候”导引法
古人医心病
苹果两种栽培模式下霉心病发生状况调查分析
畜禽养殖禁养区 2017年养殖业的一大心病
老胃病背后是“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