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及路径转换探析

2019-11-01柴新珂

西部学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能否实现有效沟通的关键因素。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话语内容缺乏权威性、话语表达缺乏创新性以及话语传播效果易受冲击等问题。转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路径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话语精华来丰富话语内容,以多元化的话语形式来创新话语表达,加强规范和正确引导网络话语,利用新媒体创新教学手段。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2-0082-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1]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只有进行体系的转换与构建,才能担当起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面临的困境

(一)在话语内容上

1.学科综合交叉,话语内容缺乏权威性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减少了权威性。其原因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着许多交叉之处,学科话语也就不可避免地与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等其他学科的语言联系愈发密切。作为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其他学科话语进行借鉴及转化,然而在转化其他学科话语的同时,极易出现对其他学科话语乱用、混用的现象,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缺乏权威性。尤其如政治话语,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和基础,就是需要通过突出话语的教育功能来实现引导意识形态的目的。所以,在转化其他学科话语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独特的话语系统。

2.社会思潮多元,话语引导力降低

随着时代和各种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思潮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并且已经逐渐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意识形态主阵地。如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有的人对民族文化持否定态度,对党的历史持怀疑态度,加之网络媒体的广泛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引导;再如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青年精神生活的影響,使得青年学习生活趋向功利、道德信仰彷徨、文化审视只注重外在,这也在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还如近年来广泛兴起的文化消费主义思潮,用“盗墓”“穿越”等影视作品消费传统文化遗产,用文化工业产品消解文化价值,用各种表情包及网络流行消费历史英雄人物,这对当代社会各类人群价值观念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发展,多元的社会思潮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二)在话语表达形式上

1.语言生硬乏力,缺乏吸引力与感染力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表达形式首先体现在课程教材和教师教学上。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材设置多为概念、原理、体系框架的罗列,一味地进行理论灌输不仅会使理论指导实践乏力,实践者展开理论研究同样乏力,空洞乏味的理论罗列所产生的效果就是“大而空”。这种话语的展现对受教育者而言,既缺少吸引力,又缺乏感染力。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教学的过程主要就是通过话语之间的互动进行的,但是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采用过于理论性的学术话语以及生硬的教材语言,不能把学科话语转化成教学话语,把教学话语转化成生活话语,没有提高话语表达能力,增强话语感染力。这对受教育者而言,就会降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效性。

2.话语形式单一,缺乏时代性与创新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时代的表征,其话语内容应当及时、充分反映社会现实的发展变化、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但是,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内容却不能及时反映最新的现实,滞后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现实。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已被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但是实效性仍然难免滞后。因为课本教材的修订、印刷和发行都需要时间,而且在此过程中又无法做到时时更新。因此当全新的教材与读者见面时,其所修订、更新的内容可能已经变成旧知识。加之思想政治教育过多采用传统的老旧的语言,缺乏应有的创新性,不能与时俱进,因而便不易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所接受。

(三)在话语传播上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们已经处在一个数字化的生活方式中,各种思潮通过互联网交流交融,抢占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与有着语境严肃、话语规范、语辞鲜明等特点的传统思政教育话语相比,网络社会的复杂化、虚拟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着很大的风险[2]184。网络空间中的话语正在一步步突破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更甚者会出现虚假话语、煽动性话语,再加上目前网络空间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这些都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风险性。由于网络话语的出现,它的多样性和娱乐性正在冲击着传统话语权的地位,二者之间的差异导致传统话语很难被青少年所接受和认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利用好这个新的舞台,思想政治教育在话语信息传递中将会出现极大的阻力和障碍。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路径探析

(一)丰富话语内容

1.引入最新理论成果

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要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实践,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方式,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使学生真正地做到自主选择、自觉信仰;教育者必须推动大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能对其理论渊源、时代背景、重大意义和实质内涵有足够深入的了解,从而学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来分析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思想需要和理论需求,增强高校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2.吸收传统话语精华

所有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也不例外。新式语言、词汇的产生和运用,是以旧式词汇、语言的消亡和废弃为前提的。所以我们在构建一种新语言或词汇的时候,应该对旧的语言或词汇进行系统的梳理。而这个梳理的过程可能就是全新的语言和词汇的灵感来源[3]。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由中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而来的,其主体应以客观的态度吸取传统话语的优秀内容,摒弃其不科学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做到不断扩大传统话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传统话语进行发展和重新解读,使高校大学生更加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二)创新话语表达

1.从理论话语到生活话语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的是理论灌输,无论是教材话语还是教师课堂上的教学话语,都是大面积的理论阐述,而这样的话语表达容易造成的弊端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说服力不强,因此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从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转变。首先,要使教材中的文本话语走向生活。教育者要学会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用更加生活化、生动化的语言表达给教育对象,使教育内容能真正进入头脑。其次,要让课堂上的理论培育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协同育人”。教育者应当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从理论走向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过程中,并且能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效果。最后,要从“静态”的话语转变为“动态”的话语。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新时代的中国正在形成更多富有中国气派的话语表达方式,思政课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用“新话语”讲好“老知识”。

2.从“单向灌输”到“双向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者通过话语交往的实践对教育对象进行价值观念的引导和塑造,需要双方主动参与其中,进行双向互动。但现实中真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更多的是教育者凭借自己的教育权威掌握着话语权,把自己的知识理论灌输给了受教育者,这就是传统的思政教育弊端。对于受教育者而言,一味地接受传输知识,这种强硬的灌输说教使受教育者无意也无力对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行钻研思考,成了完全被动的客体。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把“单向灌输”变为“双向沟通”,单向灌输使受教育者没有了主体性的发挥,抛弃这种传统的模式,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平等互动的基础上,确立双方双向沟通的互动模式,通过话语间的交流让受教育者增强自我意识,敢于发挥自己主体性,真正做到二者自主参与、“双向沟通”。

(三)提升话语传播效果

1.规范引导“互联网+”教育

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及法律素养的培育,增强大学生对复杂多变网络舆论的辨别能力,从而减小网络话语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从主体层面净化网络话语。网络社会虚拟且复杂,加之当前网络泛娱乐化严重,如果大学生缺乏相应的法律素养及伦理道德,无法对网络信息进行清晰判断,不能从根本上认清网络社会与现实的差距,就容易误入歧途。因此,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地了解、掌握网络时代背景下的话语体系,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引导,以减小复杂的网络话语对受教育者的冲击;另一方面,思政教育者也要不断提高自身对网络伦理道德及法律素养的掌握水平和对网络舆论的判别能力,对网络媒体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运用新媒体不断充实话语体系,借助网络背景下的新型话语,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2.引入新型话语传播媒介

新时代已经到来,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有全新的面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式各样的新媒体教学形式越来越成为思政课堂上的主流,“雨课堂”“学习通”等新媒体正在逐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用的教学媒介。通过新媒体进行教学,既能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又能用全面的视听技术对知识进行丰富和拓展,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掌握新媒体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一方面,教育者要摒弃传统的呆板无味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引入新媒体作为教学工具,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视听技术,将枯燥的说教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另一方面,教育者也需要更加熟悉网络教学资源,不断提高个人对网络和新媒体的運用能力,了解更多的网络话语表达技巧,从而减少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隔阂,进而掌握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的主动权。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开展,直接关系到公民素质的提升和国家精神面貌的革新,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换,更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效果的必要条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话语困境,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08-23.

[2]洪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转换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3]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上海大学, 2010.

[4]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5]袁张帆.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6]葛红兵.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7]周耀宏.亚文化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的三个向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6).

[8]侯丽羽,张耀灿.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J].湖北社会科学,2016(8).

[9]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及其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6(4).

[10]王东阳,胡德平.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微语言”转向[J].思想理论教育,2015(7).

[11]蔡婷婷.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转换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15).

[12]李翔.自媒体场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J].高教探索,2015(11).

[13]向绪伟,张芳霖.略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代转换[J].湖北社会科学,2015(9).

[14]刘贵占.略论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7).

[15]李辽宁.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传承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

[16]孙丽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困境”透析及“解困”之思[J].理论与改革,2013(9).

[17]潘晴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推进的路径[J].探索与争鸣,2011(8).

[18]刘伟,安丰科.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转向[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7).

作者简介:柴新珂(1995—),女,汉族,河南郑州人,单位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新时代高校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