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学生学习力提升的数学微课程实践

2019-11-01刘佳蒋胜群

江苏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学习力课程

刘佳 蒋胜群

【摘 要】学习力是未来社会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数学微课程是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有效途径。在聚焦学习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数学微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其对学生学习力提升的价值,有助于我们探索指向学生学习力提升的数学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数学微课程;学习力;微拓展课程;微学科+课程;微整合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5-0038-04

【作者简介】1.刘佳,江苏省宜兴市潘汉年实验小学(江苏宜兴,214239)校长,高级教师,无锡市数学学科带头人;2.蒋胜群,江苏省宜兴市潘汉年实验小学(江苏宜兴,214239)工会主席,一级教师。

学习力是学生学习动力、毅力、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标志。当下,不少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很差,离开了教师就不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已成为社会对学校提出的重要要求。数学微课程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为起点,对现行教材进行调整和补充,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跑道”和“营养”,以期全面提升他们的学习力。

一、聚焦:学生数学学习力培养现状

(一)缺失数学学习动力

从学科特点看,数学没有文科华丽的外表,是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因而会让一些学生望而却步,久而久之,他们便失去了学习的原動力。

从教学理念看,一些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收器”,很少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对于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更是缺少鼓励,学生成了习惯等待和接受的缺乏学习动力的“工具人”。

(二)缺乏数学学习毅力

从学科特点看,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是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战胜困难需要毅力,而大部分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

从教学方法看,一些教师偏重于教学结论,而忽视讲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忽略引导学生探寻学习方法,缺少带领学生反复探究、深入思考、反复论证的过程。碰到较难的习题,学生便容易望而却步,不能进行艰苦的脑力劳动。

(三)缺少数学学习能力

从学科特点看,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习得知识需要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多个步骤,很多学生缺少分析、思考、检查、反思等学习能力。

从教学效果看,由于一些教师平时只关注知识技能教学,使得学生缺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查反思等关键学习能力,题目稍复杂些,或改头换了面,学生便束手无策了。

二、分析:数学微课程的内涵及价值

数学微课程能有效补充现行教学的不足,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内驱力,使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学习力。

(一)数学微课程的内涵

数学微课程即数学微型课程,是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发的有明确目标、用时较少、集中解决特定问题、适合每个学生不同需求的微型课程。

(二)数学微课程的特征

目标微。传统课程目标全面而具体;微课程的目标是根据不同学生学习力薄弱的不同情况确定的,微小、清晰、明确且容易达成。

内容微。传统课程一节课容量较大;微课程主题鲜明,专注于解决一个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生易接受、易学习、易理解。

时间微。传统课程一节课40分钟;微课程3 ~ 10分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的注意力易集中。

(三)数学微课程的价值

学生层面——满足不同需求。数学微课程是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力现状开发的微型课程,有助于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师层面——体现儿童立场。数学微课程是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而开发、设计的有意义、有意思的课程,体现了教师目中有“人”的儿童立场。

学校层面——提供适合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这一个”,统一的课程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数学微课程旨在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四)数学微课程与学生学习力

使学生想学,产生学习动力。数学微课程的内容不同于国家课程,形式不拘一格,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其学习动力。

助学生能学,形成学习毅力。数学微课程主张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并形成学习毅力。

促学生会学,提升学习能力。数学微课程是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的,有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我反思等学习能力。

三、探行:指向学习力提升的数学微课程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习力是未来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数学微课程在保证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为学生学习力的提升架起了“路”与“桥”。

(一)于“微拓展课程”中提升学习动力,使学生“想学”

对于缺失学习动力的学生,改变传统数学课程严肃的面孔,拓展课程边界,寓知识于有趣的小创造、小魔术中,建构有趣的“微拓展课程”,可以让他们不仅学有用的数学,还学好玩的、有魔力的、有温度的数学,激发其学习动力。

【案例1】教学苏教版二下《时、分、秒》后,开展“微拓展课程”——“小创造:制作钟面”(8分钟)

利用课前带来的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有的用废旧蛋糕盒制作钟面,有的以卡通人物为背景制作钟面,有的以十二生肖为主题制作钟面……创造了一面面充满童趣的钟面。学生将所学时间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每一件作品都独具个性、充满创意,很多学生直至下课还沉浸其中。

上述“微拓展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参与热情,使他们形成了不可估量的学习动力,很多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创造性活动中兴趣浓烈、动力十足,直到下课还沉浸其中。在强大的学习动力驱使下,学生自己也成了课程的设计师:学习“年、月、日”后,学生设计了小创造——“制作月历卡”;学习多边形后,学生开发了小魔术——“七巧板变变变”。数学微拓展课程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遵循学生天性,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自由、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主动思考,忘我投入,真正形成了“我想學”的持久学习动力。

(二)于“微学科+课程”中提升学习毅力,使学生“能学”

对于缺乏学习毅力的学生,可以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适度补充,以教材中的思考题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培养数学学习毅力为主旨,开设“微学科+课程”。

【案例2】教学苏教版六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后,开展“微学科+课程”——“鸡兔同笼”(10分钟)

环节1:明确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假设法。出示难度较小的习题——“鸡兔放在一只笼子里,共有29个头,92只腿,笼中有兔几只?”

环节2:明确有时需要二次假设或根据条件先求出只数和再进行假设。出示稍复杂的习题——“有1元和5角的硬币若干,共675角,若将1元硬币和5角硬币数对换,则共有600角,原来5角硬币有多少?”

环节3:明确假设分组也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出示难度较大的习题——“买甲、乙两种门票,甲种每张4元,乙种每张3元,乙种比甲种多买9张,共用去97元,两种门票各买几张?”

上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如果直接出示最后一题,很多学生会因难度大、无从下手而退缩,从而等待他人告知答案,长此以往,很难形成学习毅力。“微学科+课程”细化了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了学习阶梯,虽然要经过一定的思考、运用一定的方法才能解决问题,但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经过跳几跳最终能摘到桃子,经常参与,便会在一步步战胜困难接近成功的过程中,变畏惧退缩为逐步自信,锤炼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从而养成遇“难”不惊、遇烦不退的学习品质,形成“我能学”的学习毅力。

(三)于“微整合课程”中提升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

对于缺少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借助“微整合课程”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微整合课程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是通过改变知识结构来改变其功能与意义;不是机械地拼凑,而是有机地嫁接,是在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根据学科之间和学科内部有机联系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

1.跨学科微整合: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生活中的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才能解决。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科属性相通、学习规律及学习方式相融的情况下,数学可以与美术、科学等学科相整合,从而促进学生调用各种经验展开立体、丰富的学习,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3】教学苏教版五下《折线统计图》后,开展“微整合课程”——“蒜苗成长记”(8分钟)

提前两周布置学生种植三盆蒜苗:一盆水培,两盆土培(一盆放在室内,一盆放在室外)。水培的,每天测量一次根须生长情况;土培的,每两天测量一次最长蒜叶,并记录每次的测量结果。

开设课程:根据统计表绘制蒜苗成长印记,思考要用哪种统计图。合理设计图例和单位长度,精心绘制统计图。

分析:(1)根须和蒜叶的快速生长期在种植后第几天出现?(2)比较两盆土培蒜叶的高度,分析影响蒜叶生长的因素。

上述“微整合课程”将数学与科学学科整合,让科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情境和载体,学生在动手制作、深入思考、客观分析的过程中形成了基于实证的问题意识,学会了用实验的方式和真实的数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制作和分析统计图,有助于提高他们根据不同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微整合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中心,创造性地开发课程内容,以统一的主题链接不同的学科,有助于丰富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2.学科内微整合:提升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能力。

微整合课程不仅可以跨学科,而且可以将学科内部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沟通数、形、统计等多个知识领域的联系,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反思等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学习。

【案例4】教学苏教版五下《简易方程》后,开展“微整合课程”——“认识等号”(6分钟)

课程流程:(1)唤醒学生对等号意义的认识;(2)用数学语言记录2乘4的积加上6得多少,并反思已有认识;(3)提出探究问题;(4)学习数学史料;(5)完善认识。等号表示两边相等,两边既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式,还可以含有未知数,甚至可以全是未知数;等式两边未知数如20+a=18+b,可以看出变化中不变的关系;结合生活实例用等号表达函数关系;(6)学生可能会想到约等号和不等号,将探究延伸至课外。

等号人人熟知,默认表示相等,大量的算术教学也窄化了学生对等号的认识,使得他们只知道程序性质而忽略了关系性质。上述“微整合课程”融合小学阶段与等号相关的知识,融通几何与代数,基于问题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不断纠正、完善学生对等号的认识,使他们逐步学会了自主学习、研究的方法。

在当下知识更新和折旧速度飞快的智能时代,今天的学很难满足明天的用,急需从“现在时”向“未来时”转型,着眼于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数学微课程用时较少、指向明确、针对性强,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是学生提升数学学习力、唤醒内在生长力、积蓄未来竞争力、培育终身发展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学校课程能力建设: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文化转型的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2]施艳.“微课程”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的作用[J].新课程:教研版,2015(1):55.

[3]陶金成.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4):131.

注:本文获2018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改。

猜你喜欢

学习力课程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习力的论证研究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