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不同的昆虫性诱剂应用技术试验报告

2019-11-01牛景景邢帅军牛均生

乡村科技 2019年29期
关键词:诱剂小菜蛾棉铃虫

牛景景 邢帅军 牛均生

(1.河南省济源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河南 济源 459000;2.河南省济源市农村能源管理站,河南 济源 459000)

1 试验目的

比较4种不同公司生产的昆虫性诱剂对害虫的诱集情况,明确各种昆虫性剂对害虫的诱捕效果及其在田间的持效期,以及昆虫性诱剂的最佳设置高度,从而筛选出效果最好的昆虫性诱剂用于生产推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处理

第一阶段试验设3个处理,选用A公司性诱剂设置3种不同的高度,分别为低于作物20~30 cm、与作物高度持平和高于作物20~30 cm。第二阶段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A公司性诱剂、B公司性诱剂、C公司性诱剂和D公司性诱剂,性诱剂放置高度为第一阶段试验中效果最好的处理。

2.2 试验材料

2.2.1 诱芯及厂家。小菜蛾、棉铃虫诱芯来源于4家公司,分别为A公司、B公司、C公司和D公司。

2.2.2 诱捕器。水盆诱捕器等。

2.2.3 试验对象。小菜蛾、棉铃虫。

3 试验方法

3.1 不同高度的诱芯诱捕量试验

小菜蛾诱芯放置于甘蓝制种田,棉铃虫诱芯放置于烟草生产田。先将A公司诱芯放置于同一地块中,诱捕器分别设低于作物20~30 cm、与作物高度持平和高于作物20~30 cm。10~15 d后,将4种不同厂家的诱芯分别放置于同一地块中,诱捕器放置高度设为前阶段试验中的最好处理,间隔30 m以上。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诱捕器的高度。小菜蛾每隔2 d调查一次,棉铃虫每隔5 d调查一次成虫诱集量并及时清除虫体。最后,统计不同诱芯的诱集总量。

3.2 不同公司的诱芯诱捕量试验

将4种不同厂家的诱芯分别放置于同一地块中,诱捕器高于作物20~30 cm,间隔30 m以上。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诱捕器的高度。每隔5 d调查一次,并清理诱捕器中的成虫。

4 结果分析

4.1 诱蛾量试验结果

从试验结果(表1、表2)可以看出,A公司目前的小菜蛾和棉铃虫诱芯诱集到的小菜蛾和棉铃虫成虫量明显比其他公司多。诱捕器放置的高度也有差别,高于作物20~30 cm的处理诱集量最多,与作物持平的处理诱集量次之,低于作物20~30 cm的处理诱集量最少。究其原因,可能与通风有关,低于作物20~30 cm和与作物持平的处理通风不好,信息素散发效果不如高于作物20~30 cm的处理。

4.2 持效期试验结果

从试验结果(表3)可以看出,A公司目前的小菜蛾诱芯持效期在4种诱芯中是最长的,其次是C公司,B公司和D公司的诱芯持效相当。

5 结论

棉铃虫、小菜蛾性诱剂在蔬菜上用于害虫诱捕时应放置于高于作物20~30 cm处,可取得最好的诱虫效果。另外,需及时清理诱到的成虫,可避免诱捕器中的成虫过多影响性诱剂的诱虫效果。目前,A公司的棉铃虫和小菜蛾性诱剂的诱虫效果略好于其他3家公司,小菜蛾性诱剂的持效期与其他3家公司的性诱剂相比基本一致,并呈现有效期稍长的趋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小菜蛾性诱剂配合诱捕器与小菜蛾颗粒体病毒用于田间小菜蛾防治时,按每667 m2均放置4个左右的用量,可取得与单用常用化学药剂如甲维盐、高氯相同的防治效果。

表1 不同诱芯对棉铃虫成虫的诱集量比较(头)

表2 不同诱芯对小菜蛾成虫的诱集量比较(头)

表3 不同小菜蛾诱芯持效时间及诱集量对比(头)

猜你喜欢

诱剂小菜蛾棉铃虫
果实模型诱捕器外观及颜色对实蝇引诱特性的影响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武汉地区春甘蓝小菜蛾发生动态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生物食诱剂监测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简化扩繁技术
芦笋田棉铃虫药剂筛选试验探究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
宝鸡地区春甘蓝小菜蛾种群动态研究
性诱剂组合诱芯对害虫具有较好诱集效果
不同诱芯、诱捕器诱集棉铃虫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