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峡县生态底色描绘乡村振兴锦绣画卷

2019-11-01本刊编辑部

乡村科技 2019年29期
关键词:西峡县香菇猕猴桃

鹳水逶迤去,伏牛相向开;山高梦萦绕,千里解乡愁。

秦风楚韵,人杰地灵。这是一片神奇美丽的土地,因山而秀美、因水而灵动、因文化而厚重。“陆通秦晋、水达吴楚”“商贾云集、百货风行”的昔日繁华造就了西峡县淳朴的民风,孕育了“龙乡人”勤劳的特质,塑造了西峡人民开拓进取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如今,勤劳智慧的47万西峡人民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立足于建设“豫鄂陕结合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涵养区、健康中原核心功能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正以百倍豪情、百倍信心、百倍干劲,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奋力描绘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西峡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努力探索“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整体推进、全面振兴”的建设机制,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西峡县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中国天然氧吧、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县、河南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河南省生态县、河南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先进县等殊荣。

高位启动,发展路径实现“三个覆盖”

号角声声,催人奋进。推进乡村振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幸福生活是实实在在撸起袖子加油干出来的。西峡县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明确提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目标和产业覆盖所有村、卫生覆盖所有户、文明覆盖所有人“三个全覆盖”的总要求,在全县范围开展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创建行动,打造独具山区特色的“西峡模式”“西峡样本”。

时不我待,岁不我与。河南县始终以最强的班子统领,成立高规格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指挥调度,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乡村振兴工作;实行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建立改善人居环境、四水同治、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8个工作专班,坚持每月例会、每季度专题推进会等制度,把乡村振兴纳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检验干部能力的主战场、赛马场。西峡县的乡村振兴,由此注入了磅礴动力。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西峡县坚持乡村规划引领,编制《西峡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9—2022)》和村庄规划、产业规划、乡风文明规划、乡村治理规划等专项规划,全面启动“1119计划”,面上实施10个振兴工程,片上建设10个示范片区,点上打造19个市级示范村,形成点、片、面结合,以点带片、以片带面的发展格局。

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西峡县四大班子领导经常深入山乡村寨、田间村头,指导协调项目建设,一批村庄的基础设施得到提升,让更多的村庄成为充满生机活力和特色魅力的富丽乡村。一举建成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鹳河百公里香菇长廊、208国道旅游长廊三大美丽乡村环线。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与深圳龙澄公司合作开展农村垃圾清扫和转运处理;采用PPP模式,启动实施投资7亿元的289个行政村村容村貌整治工程。近3年来,西峡县新创国家卫生乡镇4个、全国文明村镇2个,二郎坪镇跻身全国美丽宜居小镇,中坪村荣获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太平镇跻身全国首批特色小镇,东坪村荣获全国美丽宜居村庄,丁河简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一幅幅宜居宜游、美轮美奂的山水田园画卷正徐徐展开。

绿色发展,生态产业铸就“金山银山”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沿312国道一路西行,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绵延上百公里的猕猴桃长廊。正值收获的季节,一行行、一排排的猕猴桃果树藤蔓遮日,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子。

在丁河镇茶峪村千亩果园里,种植大户范喜泽正忙着摘果子。“一亩果园的收入,超过了10亩农田。有了猕猴桃这一支柱产业,也就有了稳定可观的经济收入,脱贫致富有保障了!”他边摘果子,边向记者介绍,在政府的支持下,全村80%的耕地都种上了猕猴桃,667 m2效益逾万元,猕猴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得益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西峡县是公认的猕猴桃最佳适生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该县审时度势,把猕猴桃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导产业来大力培育,着力把猕猴桃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目前,西峡县已获得绿色认证基地0.2万hm2,有机认证和认证转换期基地200 hm2。

每发展667 m2猕猴桃,县财政补贴500元,制杆拉纤、水利配套、项目分解等优惠政策予以倾斜,种苗上由县林业局提供,技术上由政府培训指导……在政府强力扶持下,西峡县猕猴桃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已建成312国道沿线百公里猕猴桃长廊。华邦公司、果然风情公司、西树公司带动全县十余家企业从事猕猴桃果汁、果干、果酱、果酒和冻干果粒等精深加工,形成完整的猕猴桃产业集群。稳中有升的猕猴桃价格,让全县10万名果农尝到生态种植的甜头,全县每年新发展的猕猴桃种植基地都在666.67 hm2以上,总规模达到0.9万hm2,产量7.8万t,综合社会效益达到22亿元。

与猕猴桃一样,拥有支柱产业地位的还有西峡香菇。“西峡始终推行香菇标准化种植,所产菇品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符合出口免检标准,深受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欢迎。”在西峡县做了20多年香菇生意的新高山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福建客商尤金桂告诉记者,“西峡香菇甲天下”实至名归!

西峡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深山县,土地的制约因素迫使该县必须转变农业生产观念,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是唯一出路。西峡香菇从2005年开始走出国门,出口货值由当年的不足300万美元提升至2018年的11.8亿美元,创造了14年增长了近400倍的奇迹,西峡香菇已经连续5年领跑河南食品农产品出口,累计出口创汇53亿美元。

西峡县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把农田变成车间,实施标准化生产,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对农产品实行统一育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强力推进无公害有机种植。投资2000万元建立了猕猴桃研究所和食用菌科研中心,制定了香菇、猕猴桃生产技术规范,与中国林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权威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广生态有机种植。宛西制药投资1000万元,在8个主产乡镇建立山茱萸GAP基地,公司为农户提供技术和农资支持,实行保护价收购。

截至目前,西峡县已发展无公害山茱萸1.467万hm2、猕猴桃0.900万hm2、香菇产量20万t,有30多种名优产品叫响国内外市场。山茱萸、猕猴桃、香菇荣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跻身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行列。数据显示,香菇、猕猴桃、山茱萸三大特色农业年产值达51.5亿元,对西峡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份额超过65%。

农旅融合,全域旅游引发美丽“蝶变”

“以前我们家三个劳力都在外打工,四处奔波、受尽苦累也挣不了几个钱。自从老界岭景区搞深度开发,游客也多了,俺们全家都回来办起了农家宾馆,吃上了‘旅游饭’,一年下来收入30多万元不成问题,这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谈起旅游扶贫给全家生活带来的变化,西峡县太平镇东坪村“界岭6号”农家宾馆老板尹青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由贫困户到依靠旅游致富,尹青云脱贫的经历缘于西峡县强力实施的全域旅游战略。西峡县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6.8%,是河南省第一林业大县,具有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虽然西峡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小而散”“同质化”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西峡县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西峡县聘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编制《西峡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西峡县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西峡县产业扶贫规划》等配套文件,着重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其中,启动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致力打造县城东部特色农业观光、北部沿208国道旅游配套服务和北山四乡镇移民新村建设“三条环线”。

“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村的农家宾馆就不可能形成现在的规模,贫困群众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脱贫致富。”东坪村党支部书记吕振华介绍说,为支持发展旅游脱贫致富,西峡县出台优惠政策,在用地、用电、用水、税费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县相关职能部门,对路网、通信、用水、供电和标识标志等基础设施一次性免费配套到位。该村拥有界岭山庄、休闲山庄、度假村等56家不同风格的农家宾馆,全村2/3的群众都办起了农家宾馆,村民年人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近年来,西峡县累计用于景区沿线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达4亿元。

乡村旅游成为脱贫攻坚的“急先锋”。突出山水观光、特色餐饮、山地避暑、农游采摘和民俗体验等不同主题,与脱贫攻坚和全域旅游同步谋划了丹水恐龙小镇、丁河猕猴桃小镇、双龙香菇小镇、太平镇避暑养生小镇4个特色小镇,打造了东坪、中坪、黄狮、鱼库等10个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西峡县已建成乡村旅游专业村21个,带动6个乡镇、1.5万农民吃上了“旅游饭”,年综合效益超过4亿元。

增强内涵,“内外兼修”引领“两翼齐飞”

五里桥镇前营村白庙,自然山水与田园文化交织交融,古朴民风与现代产业相生相促;

双龙镇化山村,美观整洁的农家别墅鳞次栉比,让人如同置身静谧优雅的异域小镇;

太平镇鱼库村,大自然的生态本色,展现的是一幅宜居宜游、美轮美奂的山水田园画卷;

……

一个个乡村脱胎换骨、容光焕发,一张张“美丽面孔”或妩媚多彩或淡雅清新,竞相展示着生态西峡的动人“颜值”,谱写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

要“颜值”,更要“气质”。西峡县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目标定位,统筹抓好森林生态、流域生态、农业生态、城市生态“四大生态”建设,加强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治理,实施13条河流重点河段综合治理工程,投资4.6亿元在鹳河和淇河沿线实施了1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12个乡镇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1.88%,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84%。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县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采取PPP模式,投资6亿元推进农村道路硬化、文化广场建设、农村亮化工程、农村污水治理、公厕改造和河道治理等十类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实现“绿、洁、畅、亮、美”,创成河南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达标县。投资7.9亿元完成了34个工业点源污染整治、20家企业排污口整治、28家餐饮企业污染整治,封堵生活排污口58个,8个地表水监控断面达标率100%,鹳河出境水质达标率100%。

截至目前,西峡县已创成全国文明村镇5个、国家卫生镇5个、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3个,全国特色小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和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各1个,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12个,初步形成了“生态美、产业美、人文美、环境美、和谐美”的农村新形象。

“云端”创业,“全民淘宝”培育新兴产业

点击鼠标,优质农产品便可从田间地头直抵城市餐桌,曾经的空心村,一家家网店如雨后春笋,打开了农村发展新空间……近年来,西峡县引爆“互联网+”计划,融入网上“一带一路”,建立村级邮政站点299个,全面疏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一斤玉米糁能卖180元!”在西峡县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的特色产品超市,桑坪镇杨家墁农场创始人杨康峰举着手中的一包玉米糁说,如果没有电商,产自西峡县深山中可当种子的老玉米,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惊艳到世人的味蕾,卖出令人咋舌的高价钱。

在西峡县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有总销量居2018年全国生鲜第一的京东西峡馆,还有电商上市企业草帽兄弟电商公司,而阿里巴巴国际部则服务西峡县40多家生产企业,把他们的产品销往东南亚、欧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位于大山深处的双龙镇双龙村,2017年被阿里研究院授予中国“淘宝村”称号,依托阿里巴巴淘宝大学闪讯商学院的技术优势,整合双龙香菇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实行“行业门户+商城”模式,打造中华香菇网,累计举办培训29期,培训学员2600余人,开办网店350家,实现网络销售1.2亿元。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资源整合、扶贫兴农”的思路,西峡县坚持把电子商务进农村改革试点工作融入“智慧西峡”建设,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总面积1.5万m2的西峡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为当地农副产品上线创造条件,助推企业开展网上销售,目前已吸引包括苏宁易购、天猫、京东在内的70家企业入园。以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为载体,开创“互联网+产业扶贫”模式,优先安置6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就地或就近到电商企业工作,在米坪镇赶仗村等地开展“京东电商产业扶贫”试点,由京东西峡馆按每袋高于市场价0.5元的价格统购贫困户香菇菌棒,作为扶贫补贴。西峡县累计帮助贫困户网销农产品530万元,实现人均增收1800元。数据显示:2018年,西峡县电商交易额达75.65亿元,同比增长117.3%,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达34.25亿元,同比增长55.27%。

唤起乡愁,“文化基因”熔铸精神家园

原木牌坊、陶罐酒坛、五谷杂粮、石磙石磨、粮仓草棚、纺花织布、草鞋蓑衣……每天来到县城西10 km前营村白庙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记载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讲述着远去的农耕岁月,勾起人们浓浓的乡愁。该村筹资1000多万元,建成农耕文化街区、民俗文化广场,完成民居墙体立面改造、灯光亮化和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把昔日垃圾遍地的小山村打造成“梦回老家”的心灵驿站。

在西峡县,类似白庙这样的农耕文化特色村不在少数。

西峡县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是古秦楚交汇地带,秦风楚韵在这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该县启动“文化大县”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先后整理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坪民歌”以及独具特色的“丁河高抬”“米坪靠山红”“回车蛤蟆嗡”“寨根彩云舞”“桑坪板凳龙”等一大批地方民间文艺。

如今的西峡县,富起来的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已成常态,广泛开展“文学艺术下乡”“舞台艺术送农民”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西峡县艺术团、峡口农民曲剧团、太平镇农民剧团、长探河农民剧团等演出团体经常性开展“送戏下乡”专场演出、红色文艺轻骑兵基层巡演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我有一双手,致富往前走”“脱贫路上我当先”“宁可苦干,不能苦熬”……走进西峡县大山深处的村村寨寨,一条条醒目的励志标语随处可见。

来到五里桥镇土槽村光荣脱贫户石胜德的家,摩托、冰箱、彩电、桌椅和衣柜等新潮家具一应俱全,就连席梦思床、褥子棉被、窗帘门帘都换成了新的。今年62岁的石胜德和86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在县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2018年种植5000袋香菇菌棒,家庭年收入1.5万元。脱贫后的石老汉干劲更足,2019年决定把香菇种植规模扩大至8000袋。

石胜德的变化得益于西峡县轰轰烈烈开展的以“传家风家训、树公德美德、争先锋先进、做好人好事”为主要内容的“传树争做”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评选“最美脱贫户”“脱贫光荣户”等活动,鼓励和引导贫困户讲诚信、树正气、做好事、争先进,打通了扶志扶智“最后一公里”,聚起了扶贫先扶志的精气神。西峡县每个乡镇都评选脱贫典型10~20人,组织他们现身说法,倡树自力更生、勤劳创业、感恩社会、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和内生动力。丹水镇三里庙村贫困户贾彦峰在“传树争做”活动的影响下,重新鼓起勇气,走出过去养猪失败的阴影,连续2年种植袋料香菇1.5万袋、养了8头猪、承包了2.667 hm2地种植西瓜,年收入超过8万元,不仅实现了稳定脱贫,而且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2018年,西峡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万元,1046户、2949人脱贫,14个贫困村实现了脱贫摘帽,完成33户48人易地搬迁任务。

党建引领,“红色引擎”释放澎湃动力

“去年,我家山茱萸收入6000元、种香菇收入20000元、到户增收补助7500元,其他收入3000元,现在已顺利脱贫了。这得益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的扶持引导!”在西峡县石界河镇通渠村南沟组,刚刚脱贫的贫困群众马建明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收入,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经过近年来的合力攻坚,全镇贫困发生率由过去的12.8%降到1.92%,扶贫攻坚成效保持全县先进,这是我们凝聚合力抓党建的结果。”该镇扶贫办负责人介绍。

石界河镇扶贫工作是西峡县抓农村党建促脱贫、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西峡县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促使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同部署、双推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投身扶贫一线,让鲜艳的党旗在脱贫路上高高飘扬。西峡县为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选派84名驻村第一书记;实行县处级领导包乡联村、县直单位包村联组、驻村工作队包村联户、第一书记驻村、企业包贫困村“五项帮扶机制”;在圆满完成了村(社区)换届选举的基础上,深化村支书专职化管理,新命名表彰标兵村支书12人,红旗村支书19人,优秀村支书17人;投入500万元改造提升了党群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全县299个村(社区)全部达到了规范要求……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筑牢了脱贫攻坚的党建基石。

夯实基层阵地,筑牢战斗“堡垒”。全年投入党建经费5000余万元,设立服务群众专项基金,多方筹资460余万元,帮扶困难群众3200多户,通过整合项目资金、推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扶持集体经济项目127个。农村党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原动力。

秋日的八百里伏牛山浸染在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与美丽乡村互融互生、相得益彰,成为乡村振兴最厚重的一抹底色。“我们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镇贯通起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全县父老乡亲在乡村振兴中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谈及乡村振兴之路,西峡县委书记、县长周华锋信心满满。

猜你喜欢

西峡县香菇猕猴桃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摘猕猴桃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香菇接种三招
提取猕猴桃的DNA
西峡县
摘猕猴桃
水土保持助力西峡县特色产业大发展
2015年西峡县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总结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