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建盏的器型文化探析
2019-10-31邱华忠
邱华忠
[关 键 词]建盏;器型;实用性;时代性;人文性
建窑是宋代著名的瓷窑之一,产生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以及元朝初期,在元朝中后期逐渐衰落,最终停止烧瓷,其遗址位于今福建地区。风格独特的黑釉瓷就出自建窑,两宋时期建窑生产的建盏既流行于达官贵人之间,更是穿梭于市井之中,并随着“斗茶”的兴起,而走向全国各地。建盏不仅包含着区域内社会各阶级在一定时期内所积淀的审美情趣、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也富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浓郁的地域特色。仔细研究建盏的文化积淀及其价值,不仅可以体会到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也可以为当下的器型设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一、建盏的实用性
“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将宋朝以前的奢侈、淫丽的社会风气逐渐磨灭,迎来了一个平实、自然的时代。人们创造器物是要依据一定的“理”的,即效法自然,所以宋朝的瓷器大都以简洁、质朴的器型面世,极少有烦琐的器型;甚至连宫廷御用的瓷器都极少会出现烦琐的雕花、刻花等样式。建窑生产的建盏分为三种类型:大型碗、中型碗、小型碗,虽然它们的口径、大小不同,但是它们在器型上都是口大足小,整体形状如漏斗。虽然建盏的样式简单,但是在饮茶时不仅保证了足够的茶水饮量,也利于茶末的沉淀和倒渣。去掉雍容华贵的器型,建盏简单的样式不仅体现了宋朝人们追求的实用主义,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物为人服务的超高精神境界。
二、建盏的时代性
宋朝兴“斗茶”之风,先流行于上流社会,后逐渐在全国各地兴盛起来。建州的茶叶质优,后成为当时的贡茶,蔡襄在出任福建路转运使时,不仅监督贡茶的生产,也仔细研究了斗茶的风俗和习惯,并将研究成果献给了仁宗皇帝。在这个过程中建盏、建州茶也得以走向全国各地。再加上福建境内的武夷山风景优美,吸引着大批文人墨客、达官贵人,读书人好品茶吟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盏、建州茶的生产和发展。建盏能够流行起来的原因,除了建州是全国茶叶的生产基地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建盏的自身特点。建盏边薄底厚,胎骨厚重、坚硬,口大足小底深,这样的茶具不仅具有极好的保温性和隔热性,利于茶叶的沉淀和倒渣,也极利于观赏茶色。所以,独具特色的建盏成为宋朝“斗茶”的最佳用具,可以说建盏的勃兴与宋朝的斗茶之风密不可分。
三、建盏的人文性
建盏的器型具有一种独特的亲和性,融合了地域的历史传统、人伦意识和文化心态,无论大小,都透露着温暖的人文主义关怀,都体现了物为人服务的人文情怀。建盏简单大方的器型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另外建盏口大足小的器型不仅在斗茶时方便观察茶色,而且方便掌握最佳的茶汤分量,避免在喝茶时茶汤向外溢而烫伤。建盏的人文性还体现在它独特的构造,使其具备了极好的隔热性和保温性。在福建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一种说法,即使是在最热的三伏天,用建盏盛饭菜,过一夜也不会变质。建盏的造型作为瓷器实用性的最佳代表,更多体现的是宋朝人民一种追求平实、自然的人文情怀。
总之,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每个时代总有它独具特色的東西,也许它至今还存在,也许它早已在时代变迁中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但其存在就有其存在的价值。福建建窑生产的建盏是流行于宋朝的绝佳瓷器,虽在元朝中后期衰落、停产,但是建盏独特的造型设计给予追求自然、自由的现代人极大的启发。我们不仅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发现建盏独特的魅力;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将其独特的魅力发挥到当代的造型设计中去。
参考文献:
[1]孙莉. 对当代建窑建盏的文化价值与思考[J]. 名家名作,2016(6):124-125.
[2]涂静如. 宋代建盏造型设计及其文化内涵[J]. 设计,2018(1):72-73.
作者简介:邱华忠,1960年2月20日出生,成长于福建建阳建盏之乡水吉南山,长期致力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烧制。复原宋代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成功烧制“钻石冰裂盏”“瑚琏油滴盏”。所创作品多次获奖。
现为陶瓷工艺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一级),福建省品牌研究会副会长,陶瓷工艺美术名艺人,中国创新创业领军人物,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全球华人)最具影响力人民艺术家,中国轻工企业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