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视域下的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2019-10-31史琦
史琦
摘 要: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学科中具有丰富底蕴的专业之一,由于信息时代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要求有所改变,所以在自考领域中如何从应用视域思考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一个重点研究课题,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流程与课程的设置进行阐述,进一步拓展了在自考领域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时代性与应用性。
关键词: 应用视域; 自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G726.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4-0059-05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学科中具有丰富底蕴的专业之一,作为一种独立形态体系的学科,可以追溯到1910年京师大学堂的“中国文学门”。[1]这有着百余年历史积淀的专业,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十分稳定[2],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开设有此专业,自学考试也不例外。然而,相对于后来兴起的计算机、工商企业管理、新闻等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不明显,体现不出特定的职业定位[3],与同为语言文学类专业的英语言文学差距甚大。如何发挥在信息时代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优势,本文力求从专业课程设置的应用型角度进行阐述与说明。本文所述自学考试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指“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概述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看似应用性很强:可以从事语文教师职业;可以从事记者、编辑行业;可以从事文书工作……但是这些工作又有更加细化的专业,如教师类的有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记者、编辑类的有新闻专业,文书工作有秘书学专业(2018年起已停止颁发毕业证书)。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致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低于同等学力的理工科及其他文科类专业的毕业生。[4]麦克斯研究院的调查显示,汉语言文学专业自2010年起已成为黄牌预警专业,之前的2009年更是被列为红牌调控专业。[5]
汉语言文学专业大致可分为3个方向:通识型(基础研究型)、教育教学型和文字应用型。教育教学型和文字应用型在上文已经提到有更加细化的专业存在,基础性较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竞争力并不强;通识型多从事的是某一方面的研究或者深造,这类工作往往被985、211高校毕业生或研究生占据,自考生也没有太大的竞争力;但是通识型正是现行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计划的培养模式。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流程的路径分析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不是就没有出路,可以走向消亡了呢?未必。我们可以从改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入手,使该专业重新焕发活力,适应社会的变化与需求。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社会性需要分析
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首先要了解社会的需求,了解适应社会的能力要求,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6]只有这样才能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大纲,改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与时俱进的毕业生。
2014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河南驻马店会议上提出了“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要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7]这一战略虽然针对的是“地方本科高校”,但自考方面也可借用。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模式分析
浙江省目前的自考模式为“大选修制”,即除了公共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为必修课程外,选修课程可在浙江省自学考试现行开考的所有同层次(本科选考本科,专科选考专科)专业中自主选考与本专业核心课程不同的课程,并限定了最低选修门数和学分数。将选修课的选择权交给考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技术技能型的要求,但是自考是一种“宽进严出”的学历考试模式,考生在选择选修课时除了考虑毕业后的应用性,可能更多地还要考虑考试的通过性。毕竟应用是毕业后的事情,如果选择的选修课太难,导致无法顺利毕业,那么应用性再强又有什么用呢?
这也是自考与一般普通高校或成人教育高校的区别所在:普通高校或成人教育高校是通过高考或成人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挑选考生入学,入学后的学生绝大多数可以顺利毕业。选修课的难度并不在普通高校或成人教育高校学生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们更多考虑的是所学课程与将来工作应用的接轨。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学制分析
普通高校或成人教育高校大多是学年制(一般本科是4年),即使引入了学分制,也是学分、学年结合,基本没有2年或3年修满了所有学分,提前毕业的学生。这样一来,高校可以從整体上规划学生课程的实用性:大一、大二以必修的基础课程为主,大三、大四以选修的实用性专业课程为主(既有学生自主选修的,又有高校引导或者说指导选修的),同时大三、大四还有一定的实习要求;[8]这样学生既有高校的应用性指导,又有实习的实践指导,因此在应用性方面与自考生相比有着先天的优势。
自考生大致可分为2种:有培训机构助学的考生和完全自学的考生。
助学机构的考生,还有一些整体规划,先考什么课后考什么课,部分助学机构也允许考生中途换专业。但是即使有助学机构的指导,也更多是课程通过方面的指导,至于考生毕业后的应用性,很少有助学机构认真考虑,选修课选择的大多是比较容易通过的课程,而不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应用性强的课程:毕竟助学机构有毕业率的压力。
而完全自学的考生,学习都是业余时间进行,有时候连学习时间都得不到保证,更不用说是系统性的学习了。对于完全自学的考生而言,自考就是一次次考,一门门过,直到拿到毕业证书。大多数完全自学的考生都是按照专业计划来考,选修课也大多选择专业计划里的推荐选修课,只有在某一门选修课程一直通不过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考虑选择其他专业的课程。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分析
从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选修课为默认的推荐选修课)来看,一共是12-13门课程(根据所选择的推荐选修课学分不同而异):3门公共基础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其中英语(二)需要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3级笔试并成绩合格);7门核心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外国文学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影视文学、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修课要求为2门12学分,推荐选修课设置为12门(美学、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唐诗研究、宋词研究、鲁迅研究、茅盾研究、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西方文论选读、训诂学),如果选择美学与语言学概论那么只需要2门就满足12学分的要求,其他选择都需要3门。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开考日期安排
从每次考试的开考课程(浙江省每年4月、10月各开考1次,4月、10月开考的课程不完全一致)来看,假设考生每门课程都是一次通过,最少需要参加3次考试(选修课选择语言学概论、唐诗研究、宋词研究共11门理论课,不含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如果选修课选择美学与语言学概论则需要参加4次考试(共10门理论课,不含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那么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考生拥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及以上的毕业证书,最少只要1.5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学业,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即使考生目前没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及以上的毕业证书,考生可以和成人高考或者远程教育等结合起来学习,在拿到成人或者远程的专科文凭的当年12月(成人或远程的毕业证书发放一般在6、7月份,而自考毕业申报上半年一般在6月初,下半年在12月初),就可以申报自考本科毕业。由此可见,自考生学习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对毕业后的应用性考虑也是非常少的。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课程设置
从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推荐选修课设置来看,美学、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唐诗研究、宋词研究、鲁迅研究、茅盾研究、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西方文论选读、训诂学都是偏向于通识型的。前文已述,从通识型的从业者来看,这自考本科的学历是远远不够的,这一个方向在目前更多的是滿足考生自身的兴趣。
在上个世纪,具有一定语言、文字功底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一般都可以胜任教师岗位,如果是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即可获得教师资格证,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参加教师资格考试以获得教师资格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从2015年(浙江省2011年)起教师资格考试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考,想要取得教师资格证都必须参加考试,不再区分师范类与非师范类。[9]
这与2012年教育部重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取消师范与非师范的划分的精神是一致的,但也正是因为师范与非师范的区分被取消,自学考试中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往往被忽视。以2018年4月自考为例,浙江省报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共有1764人,而报考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仅有96人,仅为前者的5.44%;而同期报考中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的仅宁波一地就有911人。
从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看,除了公共基础课一致外,在核心课程中,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外国文学史4门课程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完全一致的;美学和语言学概论2门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为推荐选修课,除了毕业论文外,唯一不同的课就是语文教学论;在推荐选修课中,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影视文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宋词研究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推荐选修课一致,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中的核心课程,唯一不同的课程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考核分析
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来看,核心课程和选修课除了毕业论文外,没有一门课程是涉及到写作的,倒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的核心课程中有写作和秘书写作实践2门与写作相关的课程。但是根据全国考委《关于印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和课程改革方案>的通知》(考委【2011】4号)文件精神,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可直接报考自学考试专科起点本科专业,不再设置加考课程;报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考生未必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的毕业生,而且专科的课程是不能当作本科的选修课来用,那么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毕业生就缺失了这种实用性很强写作类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毕业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
同时,从2017年10月和2018年4月二次考试的汉语言文学专业6门核心课程试题来看:中国现代文学史选择题25题30分(含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3题12分,简答题4题32分,论述题2题26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35题30分(含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4题12分,简答题4题20分,论述题2题28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选择题35题30分(含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4题12分,简答题4题20分,论述题2题28分;外国文学史选择题32题38分(含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5题20分,简答题3题18分,论述题2题24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单项选择题10题20分,判断题10题20分,改错题5题10分,名词解释题4题20分,分析与应用题5题30分;影视文学A卷选择题20题25分(含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填空题15题15分,简答题5题30分,论述题2题30分;B卷选择题20题45分(含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填空题10题10分,简答题3题30分,论述题1题15分。可以说这些试题不管是选择题也好,非选择题中填空题、名词解释题也好,甚至包括部分简答题、论述题,大多是以记忆(默写)为主,很少有考生原创的表达。这也会导致考生毕业后独立写作能力的缺失。
四、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构想
从应用型角度考虑,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目前可以有3个培养方向。
一是提高考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鉴赏能力,提升考生的文学素养,也就是现有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方式。
二是培养具有中小学语文教学能力的考生。按照目前浙江省的自考政策,报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生,如果在推荐选修课里选择美学和语言学概论,只要再多考1门语文教学论和1门汉语言文学教育毕业论文,就可以获得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2本毕业证书。这对于日后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取得,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第三是培养文字应用类的人才。借助秘书学本科专业停考的契机,将档案管理学、管理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传播学、实用公文写作、会议安排、新闻采访与写作等课程列入选修课,让考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这样3个方向可以为毕业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由通识教育这单一模式走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复合模式。
参考文献:
[1] 马晓琳. “就业难”现象的微观解释:课程体系和岗位需求的就业力匹配度——以五所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04):205.
[2] 张爱民,宗瑞.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分析[J]. 大众文艺,2011(08):234.
[3][4] 钱慧真.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1(02):140.
[5] 马晓琳. “就业难”现象的微观解释:课程体系和岗位需求的就业力匹配度——以五所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04):205.
[6] 查志琴,高波. 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及评估体系的研究[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3):87.
[7] 古大勇. “转型”切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普通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再思考[J]. 语文学刊,2018(2):91.
[8] 刘聪颖.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J]. 毕节学院学报,2009(11):106.
[9] 梁结玲. 教师资格证国考视野下地方高师课程设置的创新——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 集美大学学报,2016(3):1.
Abstract: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majors with rich connotations. As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training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ave changed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ow to set the curriculum of the maj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Self-taught higher education Examination has been a key research topic.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d curriculum design, which further expands the timeliness and applicability of curriculum design for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Self-taught higher education Examination.
Keywords: Applied Horizon; Self-taught higher education Examination; Major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ourse Design
(責任编辑:程勇)